这次会议,给未来的经济走向指明了方向

2025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比往年提前召开,释放的信号远比时间节点更耐人寻味——中美关税战升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攻守棋局”正在加速调整。

这场会议不仅将“国际经贸斗争”与国内发展并列,更首次用“斗争”定义外部环境,背后是中美贸易摩擦的烈度已逼近临界点。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累计加征145%的关税,直接导致一季度对美出口同比骤降23%,但中国并未如2018年般被动接招,而是以“反对单边霸凌行径”的强硬表态。

同步推进与东盟、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增量——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对东盟出口逆势增长12%,占外贸总额比重提升至18.7%,成为关键缓冲带。

会议对宏观政策的表述从“择机”调整为“适时”,微妙变化折射出高层策略:

在人民币汇率承压(离岸CNH一度跌破7.42)与外部不确定性高企的当下,政策子弹需精准射击。

一季度GDP增速5.4%的亮眼成绩,为“观察期”提供了底气。

但真正的底牌藏在细节中——3月已批复的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和4.4万亿专项债,目前执行率仅58%,地方“花钱效率”成为关键瓶颈。

市场期待的降息并未落地,但结构性工具蓄势待发。

参考2024年PSL(抵押补充贷款)投放超5000亿支持“三大工程”的经验,新一轮定向放水或聚焦城中村改造与科技产业。

厦门房票政策4个月撬动购房资金100.3亿元、消化新房31.7万㎡的案例,为“城市更新+货币化安置”组合拳提供了模板。

这种“财政搭台、信用唱戏”的模式,既能消化库存,又能避免大水漫灌冲击汇率,可谓一箭双雕。

高层对楼市“巩固稳定”的判断,建立在残酷的分化现实之上。一线城市看似回暖:

北京、上海3月二手房成交同比暴涨34.7%和44.8%,但4月上半月重点26城成交量环比骤降14%,武汉、南京等二线城市房价定基指数跌破75,同比跌幅超10%。

更值得警惕的是,长三角、珠三角非核心城市(如温州、东莞)房价较2022年基准价已跌去近40%,流动性几近冻结。

所谓“稳定”,实则是国央企托底与新模式的强撑。民营房企爆雷潮后,幸存者以保利、华润等国企为主,其“宁可缓销也不降价”的策略人为制造了价格稳态。

与此同时,“好房子”战略正重塑市场逻辑——北京核心地块容积率从2.5降至1.8,层高强制3米起步,这类品质升级让上海内环新房均价突破12万/㎡,同比逆势涨8%。

但高价背后是需求断层:改善客群撑起一线城市58%的成交,而刚需占比萎缩至32%,这种“豪宅狂欢、刚需躺平”的格局,注定只是少数人的游戏。

“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被写入会议文件,直指当前消费疲软的核心矛盾。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4.2%,低于GDP增幅,而房贷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仍高达38%。

政策试图破局:南京推出“鑫青贷”将青年购房首付压至15%,湖南通过房票+公积金增值收益收购存量房作保障房,但这些举措在失业率5.6%的阴影下效果存疑。

更根本的挑战在于贸易战对就业的冲击。

长三角外贸企业调研显示,34%的工厂计划缩减用工规模,东莞电子代工企业时薪已降至14元/小时,较2023年下降18%。

此时会议提出“对受关税影响企业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实则是为可能的外贸塌方提前筑坝。

这场会议的本质,是一场“底线防御+局部进攻”的战术推演。

在关税战可能长期化的预判下,中国选择以东盟产业链替代(一季度对越投资增长47%)、内需品质升级(“好房子”年需求4.5亿㎡)、人民币国际化(跨境贸易结算占比升至27%)三箭齐发,构建新安全边界。

但风险犹存——若美国对华关税触发全球供应链重组,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或将松动;

而房地产“稳”字背后的分化,可能衍生出三四线城市的地方债危机。

高层显然意识到这点,于是政策工具箱始终留有余地:降息引而不发、PSL工具待命、保障房与城中村改造储备项目超2000个。

这场博弈中,中国的底牌不再是“速度”,而是“韧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东盟   中美   会议   底牌   东莞   关税   中国   高层   走向   方向   未来   政策   财经   城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