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涨,钻石却崩成“白菜价”,国产黑科技有点猛!

要说这段时间什么最火?非黄金莫属!

不仅戴着好看,还能稳稳赚钱。

17 日,国际金价暴力拉升冲破 3350 美元/盎司,国内金店足金饰品每克普涨 20 元以上,普遍报价在每克 1005 元左右,再创历史新高。

不仅实物金火到不行,投资更灵活的“黄金 ETF”也在支付宝、各大平台上热度狂飙。

有网友晒出自己买入黄金 ETF 的战绩:不到半个月就赚了 5000 块,房租钱这不就来了。

现在最硬的通货,果然还得是黄金!涨势根本停不下来,狐妹都酸成柠檬了!

和黄金一样,钻石曾是珠宝界的“顶配”,但如今走势却是“冰火两重天”。

黄金一路飙升,而钻石却持续下跌。

曾被视为“永恒象征”的钻石,现在成了“烫手山芋”。

DR 钻戒母公司迪阿股份 2024 年亏损 1262 万元,15 个月关店 221家。

全球最大钻石生产商戴比尔斯连续降价,毛坯钻石价格几乎腰斩,成品钻石下跌 35%,亏损 2500 万美元,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计划减记 29 亿美元并退出钻石业务。

为什么大家都去买黄金了?

这背后不仅是“乱世买黄金”的惯用策略,更是一场全球资产的大逃杀。

美股走低、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元不行了、地缘冲突升温,几重 buff 加持,黄金一下子就成了“避险顶流”。

先说短期,美国经济数据一塌糊涂,大家都猜美联储可能降息,再加上美元和美债收益率一起跌,黄金的机会成本降了,金价就开始飙升!

但看长远点,市场对美元的信心越来越低,各国央行加大黄金采购力度,今年 1 月就买了 18 吨黄金,甚至咱们央妈黄金储备都突破 2289.5 吨,连续 4 个月都在加仓!

黄金的“避险属性”在全球贸易摩擦和美国频繁变动的关税政策面前愈发突出,成为不确定时代中的“避风港”。

此外,美国的高债务使得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增大,黄金在这种稳健的环境下价格持续上涨。

除了投资价值,黄金做为珠宝装饰品也开始“破圈”,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青睐。

18-34 岁这群人,已经贡献了黄金市场超 1/3 的销售额。黄金不再是传统的“老气配饰”,而是成了“可穿戴的理财产品”,不仅保值还能装饰自己。

深圳水贝珠宝市场,黄金手机贴纸都能卖到 20 万片,周生生与故宫联名的 “龙年祥瑞” 系列、潮宏基的 “敦煌飞天” 古法金,黄金瞬间变成了“潮流单品”。

大家都不信钻石“骗局”了

曾经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爱情的代名词,也是资本制造的神话。

但这场神话,如今快演不下去了。

2023 年,老牌巨头戴比尔斯还在等一个“春天”。他们选择囤原钻、压产量、拖库存,赌行情能回暖。

结果一年内,全球原钻价格跌了 40%。戴比尔斯库存超过 20 亿美元,堆成了一座“钻石山”。

其实,钻石从来不是稀缺品,而是被包装成稀缺品。

这是一场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市场游戏。

早在 1902 年,戴比尔斯就通过收购南非的钻石矿,掌控了全球 90% 的供应。掌握源头,自然就掌握了定价权。

戴比尔斯第二代掌门恩斯特曾说过:“提升钻石价值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它看起来更稀缺。”

于是 1930 年起,他们主动减少开采量,三年内,全球年产量从 2200万 克拉锐减到 1.4 万克拉。供给收紧,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戴比尔斯又频繁赞助好莱坞电影,推动“钻戒=爱情”的价值观。在《绅士爱美人》里,玛丽莲·梦露一句“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让无数观众信以为真。

同时期,戴比尔斯还建立了 CSO 中央销售组织,全面控制供需节奏。

他们在矿山端签订独家采购协议,在销售端只与 125 家一级批发商合作,看货定量、全球配货,一切都在系统掌控之下。

但这个局,已经越来越难维系。

随着俄罗斯埃罗莎、澳大利亚力拓等供应商崛起,戴比尔斯的市场份额已跌破 35%。

原本高高在上的“钻石盟主”,开始低头让利。根据行业媒体 Rapaport 的报道,戴比尔斯不得不降价,还允许批发商推迟订货,自己承担起越来越沉重的库存压力。

科技加码把钻石打到白菜价


过去买钻,是因为信它稀有、值钱、象征爱情。现在想明白了,原来它贵,是人为的。

原钻价格不透明,回收折价,1 克拉以下基本不保值。甚至都没个公认定价机制,怎么买都像是“被宰”。

黄金就不一样了。按克卖、有行情、随时能出手,买金等于买安心。

但真正颠覆钻石行业的,不是黄金。是培育钻石。

这种从实验室里长出来的钻石,成分结构和天然钻完全一样。

肉眼看不出任何区别,只有专业设备才能检测出荧光或氮含量的细微差异。

它不是假钻,而是真正的钻石。这一点,美国已经盖章认证了。

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直接修改定义:
Lab-Grown Diamond,也属于钻石(Diamond)的一种。

也就是说:只要是纯碳晶体结构,不管地底几亿年,还是实验室几周长成,都是钻石。

这一下,神话塌了。一个长期靠“稀有性”维持的市场,被一纸定义打破。

而价格,也完全拉开了。同等级的1克拉钻,培育钻价格几乎是天然钻的二十分之一。

肉眼无差、化学无差、佩戴无差,差的只是品牌故事的“溢价”。

而这场行业大洗牌里,中国迅速抓住机遇,站上了C位。

仅用数年时间,就把钻石切割产能做到全球第一,占据全球超一半产量,其中 80% 来自河南。

而全球最便宜的钻石,就藏在河南一个低调的小县城—商丘柘城。仅 2021 年,这里就产出了约 400 万克拉培育钻石,接近当年全球总量的一半。

这些毛坯钻石在实验室中生成,经由加工和切磨,最终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珠宝柜台。

但培育钻石的背后,并不只是消费市场的热度,更是一个庞大而扎实的工业体系在支撑。

钻石的原石“金刚石”,早已是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超硬材料,被称为“工业的牙齿”,广泛应用于航天、军工、光伏和电子信息等多个高端行业,用来加工和打磨各类高硬度材料。

早在2022年,中国的金刚石产量就突破了160亿克拉,占据全球九成以上。

虽然培育钻石产业起步稍晚,但能快速崛起,靠的是几十年来在超硬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

这一切的起点,追溯到上世纪。新中国刚成立时,金刚石完全依赖进口。为了打破封锁,国家启动代号“121”的科研攻关任务,由三磨所等单位参与。

1963 年 12 月 6 日,中国首颗人造金刚石在郑州诞生,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也成为整个产业的种子。

这颗种子从郑州发芽,在河南各地开枝散叶,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

如今,河南已成为全国超硬材料的研发和制造中心,拥有 200 多家相关企业,覆盖从原材料到工业金刚石、再到培育钻石制品的全流程。

其中,黄河旋风、中南钻石、豫金刚石、力量钻石等本土企业早已构建起较为成熟的研发体系和产业布局,逐步在全球培育钻石市场中站稳脚跟、打开知名度。

这股产业热潮甚至一度带动A股掀起风口,不少相关概念股因“钻石”而走红资本市场。

去年小米 15 手机镶了钻石,但价格很亲民,只卖 5999 元;今年小米 SU7 Ultra 车标,直接把车标镀上黄金,起售价飙到 52.99 万元。

总的来看,狐妹觉得黄金和钻石这两个珠宝命运真的是大相径庭。黄金最近涨得真是让人有点“望金兴叹”啊!好消息是钻石你能够买得起了!

问题来了,你会买哪个?

参考资料:

中央财经、南方窗、智研咨询等其它网络截图

编辑:不吃麦芽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钻石   黄金   河南   金刚石   美国   珠宝   美元   价格   财经   全球   市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