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他以 “北洋之父” 的身份推动近代军事变革,却又因复辟帝制被钉上历史耻辱柱;他终结千年帝制,却亲手将共和制度推向深渊,他就是提及中国近代史无法回避的一个人,袁世凯。
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的袁寨,七岁前都在河南长大,袁寨虽是家族大宅,可乱世里土匪横行、战乱频发,袁世凯打小就体会到了命运的无常、家园的不安稳。
1882年,22岁的袁世凯跟着吴长庆到朝鲜平定内乱,负责前线军务统筹,就此一脚踏进军营,成了职业军人。
次年,袁世凯顶着清廷“通商大臣兼朝鲜总督”的头衔常驻朝鲜,在朝鲜那片土地上,他帮着练新军、把持海关税收,一待就是整整12年。
在朝鲜期间,袁世凯娶了一位朝鲜的姨太太,她可以说是袁世凯最漂亮的一位姨太太,当时袁世凯在朝鲜多风光,娶个朝鲜公主做姨太太也不是什么难事。
好巧不巧,甲午战争在这期间打响,北洋水师一败涂地,让他彻底看清了大清的虚弱本质,1899年冬,40岁的袁世凯迎来仕途重要转折,他从工部侍郎一跃成为山东巡抚,这可是他头一回当上封疆大吏。
巧的是,他苦心经营的新建陆军,也从天津小站调到了山东布防,这一调,让军队躲过了八国联军入侵的战火,得以安心发展壮大,成了袁世凯日后纵横政坛最硬的底牌。
1901年11月,李鸿章逝世,袁世凯顺理成章被任命为直隶代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正式任职,一时间声名鹊起、风头无两。
在直隶总督任上的七年,袁世凯手握重权,全身心投入到清末新政的推行之中,他在旧有的官僚体制里巧妙布局,新设诸多机构。
军政司负责军事革新,学务处主管教育变革,新式学校在他的推动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取代了旧式私塾,成为培育新式人才的摇篮。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迎来了人生的又一高光时刻,正式就任北洋大总统,各国驻华使节身着盛装,整齐排列前来祝贺。
袁世凯站在C位,脸上满是藏不住的得意与满足,仿佛整个天下都已被他收入囊中,这一刻,他站在了权力的最顶端,似乎往昔所有的努力与拼搏都在这一瞬间得到了回报,成了他日后野心膨胀的资本。
可袁世凯并不满足于大总统的位子,权力的诱惑就像无底洞,吞噬着他的理智,1915年12月,他悍然宣布称帝,把中华民国改成“中华帝国”,还将1916年定为“洪宪元年”,妄图建立万世一系的袁家王朝。
称帝前,袁世凯还煞有介事地搞了一场祭天仪式,他身着特制龙袍,在众人的簇拥下,装模作样地向天祈福,试图借“天命”给自己的称帝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可那故作威严的姿态下,藏不住的是内心的心虚与不安,毕竟逆历史潮流而动,本就是不得人心的事。
袁世凯穿着粗糙仿制的清代十二章纹龙袍,那龙袍上的刺绣工艺远不及真正的皇家水准,龙形图案看起来也毫无威严,活脱脱像个滑稽的闹剧戏服。
他坐的所谓“龙椅”,竟是拆除太和殿明代龙椅后,特意定制的西洋高背椅。
椅背高耸,坐面却被刻意压低,就为了迎合他“腿短”的生理特征,这中西混搭的场景,充满了荒诞与违和感。
尽管袁世凯要求幕僚高呼“万岁”来营造帝王的威严氛围,可这一切都只是自欺欺人,这场所谓的“登基大典”,不过是一场用权力欲望堆砌起来的闹剧,而这些照片,也成了他野心膨胀、倒行逆施的铁证。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民主共和已然成为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袁世凯却妄图开历史的倒车,恢复帝制,这无疑是把自己推向了人民的对立面。
他的称帝之举,不仅让自己成了众矢之的,也让他亲手缔造的北洋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
曾经追随他的部下,不少人都对他的行为感到失望与愤怒,纷纷与之划清界限,这也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他的政治生涯也自此急转直下,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袁世凯一生妻妾成群,共有一妻九妾,在那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对他来说,多娶几房姨太太,似乎是彰显身份与地位的一种方式,他也毫不避讳地践行着这一观念。
在袁世凯的“后宫”管理中,他制定了一套看似严谨的规矩,采取大权独揽又分散小权力的方法,原配于氏只是个有名无实的象征。
真正的管理权落在了大姨太沈氏和五姨太杨氏手中,大姨太沈氏出身青楼,在袁世凯落魄时慷慨资助,两人感情深厚。
袁世凯发迹后将她娶进门,对她极为信任,赋予她管理二、三、四姨太的权力;五姨太杨氏精明能干、做事果敢。
把六、七、八、九姨太管得服服帖帖,成了袁府实际上的“管家婆”,袁世凯的吃穿用度、家中财务收支,乃至妻妾间的大小纷争,都由她一手操持。
在袁世凯众多姨太太中,六姨太叶氏被不少人认为是最漂亮的,叶氏出身风尘,本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在南京结识的红颜知己。
袁克文风流倜傥,在南京时与叶氏一见钟情,两人诗词唱和、情意绵绵,很快便坠入爱河,还私定了终身,叶氏赠给袁克文一张自己的照片,作为定情信物。
一次,袁克文从南京回天津向父亲复命,磕头请安时,叶氏的照片不小心从身上滑落,袁世凯看到后,好奇询问,袁克文害怕父亲斥责自己在外寻花问柳,慌乱之下,竟谎称这是自己为父亲精心挑选的美女。
袁世凯拿起照片一看,瞬间被叶氏的美貌吸引,当即决定将叶氏纳为姨太太,还派专人去南京接叶氏回府。
叶氏满心欢喜地以为是袁克文来迎娶自己,毫不犹豫地跟着袁家的人北上,可当洞房花烛夜,她揭开盖头,看到的却是一个满脸胡须的老头袁世凯时,整个人都懵了,可木已成舟,她也只能无奈认命,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袁世凯的六姨太。
进了袁家后,叶氏虽心有不甘,但也慢慢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她为袁世凯生下了5子2女,在袁家也算有了一定的地位。
袁世凯称帝的消息一经传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各界人士纷纷站出来谴责他的倒行逆施,孙中山先生率先发表《讨袁宣言》。
言辞激烈地痛斥袁世凯的称帝行为是对共和的背叛,是历史的倒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讨伐袁世凯,捍卫民主共和的果实。
蔡锷、唐继尧等人在云南毅然举起护国运动的大旗,组织护国军,发布讨袁檄文,历数袁世凯的种种罪行,兴师北伐,一时间,“护国军兴,袁氏末路”的呼声传遍大江南北。
面对护国运动的汹涌浪潮,袁世凯起初还妄图凭借手中的军事力量进行镇压,他调集北洋军主力,企图一举消灭护国军。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曾经对他忠心耿耿的北洋军内部此时已人心惶惶、矛盾重重,许多将领对他称帝一事心怀不满,作战时消极怠工,毫无斗志。
与此同时,各地反袁势力纷纷响应护国运动,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的统治摇摇欲坠,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境。
在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下,袁世凯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急剧恶化,他整日忧心忡忡,坐立不安,原本就患有糖尿病的他,病情愈发严重,还引发了尿毒症等并发症。
1916年6月6日,这个妄图改写历史的风云人物,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带着无尽的悔恨和不甘,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享年57岁。
而在袁世郁郁而终之后,袁家也随之树倒猢狲散,叶氏带着子女搬到天津,试图投资办企业维持生计,可当时政局动荡,生意根本做不起来,再加上一家人生活大手大脚,很快便坐吃山空。
后人对袁世凯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治世能臣”,肯定他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
也有人痛斥他为“窃国大盗”“独夫民贼”,指责他的称帝行为是对民主共和的亵渎,是历史的倒退。
但无论如何,袁世凯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他既是一个有抱负、有能力的政治家,又是一个被权力欲望蒙蔽了双眼的野心家,这种复杂性,正是人性的多面性在历史舞台上的真实展现。
书摘——袁世凯:为人、为夫、为父2013年08月01日
广州日报——袁世凯军事化管理一妻九妾 姨太太月薪80至100元2013年07月15日
深圳新闻网 ——袁世凯:一妻九妾(图)2008年06月09日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