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抱怨,早上起床没精神,一坐马桶就开始和便秘较劲,一蹲就是十几分钟,脸都憋红了,结果还拉不干净。其实,这样的事不少见。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便秘患病率大约在12%~17%,而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数字还会慢慢往上飙,到了老年群体中甚至超过30%。看似小事的排便,其实是肠道健康的一面镜子。
肠道不通畅,不光是蹲厕所的事变得难堪,还会连带影响皮肤、情绪、食欲,甚至免疫力。很多人吃药、喝泻茶、吃香蕉,折腾了半天,效果还是不理想,其实肠子这个东西,有时候它还真不愿意被强迫,它更喜欢“顺其自然”。

肠道这个器官,它不像心脏咚咚跳那样直观,它的“脾气”挺隐蔽,除了便秘和腹泻,它平时很少“喊疼”。可一旦便秘了,很多人就开始慌了神。有人以为是吃少了菜,有人觉得喝水不够,有人干脆猛灌泻药。
其实,便秘背后的根源比想象中复杂,除了饮食,作息、压力、肠道菌群、激素水平甚至个人体质都会影响通便。特别是长期依赖泻药的人,肠道反而会越来越“懒”,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不妨换个思路,从改善肠道自我调节能力出发,让它自己“愿意”动起来。很多老中医就

特别强调这一点,讲究“和缓通便”,而不是“一泻了之”。
法宝一:晨起一杯 “黄金水”,唤醒沉睡的肠道
中医对便秘的理解,讲究的是整体调理。不是看到大便干结就一味攻下,而是分清寒热虚实,找对方法,才能见效又不伤身。现代人节奏快,吃饭不规律、饮水少、运动少,还常常熬夜、情绪紧张,这些都很容易让肠道“打结”。
这时候,若能每天早上养成一个温养肠胃的好习惯,效果远比吃泻药来得温和持久。像老中医常说的,早起一杯“黄金水”,就特别值得推荐。所谓“黄金水”,并非什么神秘秘方,就是一杯温热的淡盐水,温度控制在三四十度左右,盐只需一小撮。

它的好处不少,首先能帮助清理宿便,唤醒肠道蠕动;其次还能平衡体液,避免夜间失水造成的晨起口干舌燥;还有一点是很多人忽略的,这杯水还能轻微刺激胃肠道,激活胃—结肠反射。尤其是那些早上经常便不下来的,试一试这个方法,十有八九会感觉更顺畅。
法宝二:按揉 “通便开关”,3 分钟缓解腹胀
其实光靠喝水还不够,还得让肠道“动”起来才行。不少人早上时间紧,吃完饭就匆匆出门,忽略了身体本来的节律。老中医还有一招,就是通过按摩穴位来调节肠道的功能。

有个地方被称作“通便开关”,就是位于肚脐两旁大约两指宽的“天枢穴”。这个穴位在中医里主调理大肠,早上起床后用指腹轻轻按揉,每次3分钟左右,一边揉一边深呼吸,能促进腹部血液循环,缓解肠道痉挛,对排便困难、腹胀都有帮助。
尤其是那种腹部胀胀的、想拉又拉不出来的,很多人揉完之后会有便意产生。有人觉得按穴位是不是得特别专业,其实不用,力度适中、有点酸胀感就对了,坚持几天通常会有改善。这比一味依赖外力通便来得更自然,对身体的伤害也小。

法宝三:以补治秘——中医的 “攻补兼施” 之道
有时候便秘不只是排便的问题,而是身体虚弱的表现。特别是老年人、产后女性、久病体虚的人群,往往是“虚秘”,这类人群用猛药反而容易伤正。中医讲究“攻补兼施”,意思是说,一边扶助正气,一边缓解症状。
像黄芪、当归、党参这类补气养血的药物,在调理虚秘中经常使用。配合适量润肠的药物,比如火麻仁、郁李仁、杏仁等,能达到既通便又不伤气血的效果。其实,这类思路也提醒大家,不要一味追求“快通”,而是得分清自己是哪种体质。

有的人属于热秘,就是上火型,脸红口臭、舌苔厚,这种人可以适当用些清热的食材,如菊花、决明子、大黄,但切记不能久用大黄类药物,否则容易让肠道形成依赖性。有的人则是气虚型,表现为大便干而乏力、蹲厕所容易出汗,这种人最忌吃寒凉泻药,需要温补。
还有一种便秘类型常被忽视,那就是情绪相关的。不少上班族、学生党,平时压力大、精神紧张,肠道也会“抗议”。医学上这叫“肠易激综合征”,一紧张就拉肚子,一放松就便秘,肠道的敏感度异常高。

这类人要想通便,首要的是调节情绪,改善睡眠,规律生活。很多老中医建议晚上用泡脚的方法搭配按摩足三里、太冲等穴位,对缓解神经紧张、促进胃肠功能也有不错的帮助。
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不要憋便。有些人出门在外、上班怕尴尬,明明有便意却硬憋着,时间久了反而会让排便反射变钝,日积月累造成慢性便秘。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比吃什么都管用。
其实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在通便这件事上,理念正在慢慢靠拢。现代研究也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便秘。一项针对中国城市成年人的研究显示,有便秘问题的人,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偏低,而产气荚膜梭菌等有害菌比例偏高。

这说明,调节肠道菌群,尤其是补充益生菌,是个很有前景的方向。乳酸菌、双歧杆菌、短链脂肪酸的代谢产物等,都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食物中像酸奶、泡菜、全谷类、糙米、燕麦等也都含有丰富益生元成分,对改善便秘有一定帮助。当然,这类方法更适合配合日常调理,而不是应急处理。
讲到这里,不难发现,通便其实并不只是一件“蹲坑的事”,更是一整套生活方式的体现。吃得对、动得够、睡得好、情绪稳、作息规律,再配合中医的一些调理手段,肠道自然就不会那么“倔”。而不是靠泻药刺激、靠咖啡提神、靠香蕉催便。

身体不是机器,不能靠“输入命令”来控制它的一切运行,它更像是个需要耐心哄的孩子。和肠道好好相处,它才会在早上默默配合,不让你“蹲坑蹲到怀疑人生”。
通便这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在于是否真正理解了身体的节律和需要,而不是一味依赖外在刺激。老中医留下的智慧,不是让人迷信所谓偏方,而是教人如何用平衡的视角去看待身体的异常,去发现问题、调整习惯。

如果你早上起来不通畅,不妨从一杯温水、三分钟按摩、体质调理入手,不急不躁,慢慢让肠子“听话”起来,也许比喝一堆奇奇怪怪的通便茶来得更靠谱一些。
参考文献:
[1]李建国.中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3,30(04):22-25.
[2]王莉,刘娟.功能性便秘中医分型及辨治研究[J].中医研究,2022,35(07):64-68.
[3]张慧敏,赵丽君.益生菌对功能性便秘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4,32(01):45-50.
[4]林文昊.天枢穴在功能性便秘中的临床应用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2):89-91.
[5]陈晓.“攻补兼施”法在虚秘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0):1103-1106.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