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降价,遇见小面“讨好”打工人

作者 | 源媒汇 王言

如果要在过去几年的餐饮业寻找一个最受瞩目的品类,中式连锁面馆必定有一席之地。这期间,多个品牌融资额过亿,有的估值甚至在初创阶段就翻了几番。如今,这些品牌开始冲刺资本市场。

4月15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遇见小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如果最终顺利上市,遇见小面将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遇见小面的收入,由2022年的4.18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8.01亿元,并于2024年进一步增加至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6.2%。其中,公司约95%的收入来自中国内地。

利润方面,2022年,因疫情的影响,遇见小面净亏损3600万元;2023年,扭亏为盈,年内利润为4590万元;2024年,公司的利润进一步增加32.2%至6070万元。

遇见小面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称,就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而言,其为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而遇见小面的野心并不止于此,其创始人宋奇还曾放话,要做“中国的麦当劳”。

对于冲刺港股的消息,源媒汇联系遇见小面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以价换量”的代价

作为上一批新消费餐饮品牌,遇见小面成立于传统餐饮转向新餐饮的前夜。2014年,遇见小面诞生于广州,在广州天河体育东横街开设了第一家面馆。

资本对遇见小面也是青睐有加。2021年7月,遇见小面在完成第五轮融资后,估值翻了三倍至30亿元,由碧桂园创投领投、喜家德跟投,投资阵容包括百福控股、九毛九集团等知名巨头。

作为卖给打工人的一碗面,遇见小面的品牌定位偏向平价,但也高于“沙县小吃”等品牌。目前,遇见小面主打人均30元左右的快简餐,目标消费群体包括白领阶层、社区居民等。

遇见小面的绝大多数门店分布在一线城市,覆盖商场、办公区、住宅区、机场、高铁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同时在部分二三线城市也开设有门店。

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遇见小面的餐厅网络,包括中国内地22个城市的374家餐厅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6家餐厅,有64家新餐厅在积极筹备中。

截图来源于招股书

疫情之后,和其他餐饮品牌一样,遇见小面也没有避开消费降级这股风。

2022年,遇见小面的订单平均消费额为36.1元;2023年降至34.0元;到了2024年,进一步下滑至32.0元。遇见小面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公司主动降低菜品价格及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以吸引顾客及增加整体销售额。

过去几年,遇见小面确实一直在价格上做文章。比如在2023年9月,其推出的工作餐,全线降至20元内,同时陆续上线11.1元吃面券、9.9元下午茶等促销活动。

降价的效果立竿见影。2022年至2024年,遇见小面订单总额持续增长,分别为14160、28219和42094。

截图来源于招股书

这期间,遇见小面的翻台率分别为3.1、3.8和3.7(注:次/日)。其中,2022年和2023年,遇见小面有96家同店,同店销售额分别为3.83亿元和4.91亿元,同店翻座率分别为3.1和3.8;2023年和2024年,遇见小面有145家同店,同店销售额分别为7.40亿元和7.09亿元,同店翻座率分别为3.9和4.1。

遇见小面表示,2022年至2023年,以及2023年和2024年均录得同店翻座率增加,主要是由于其主动降低菜品价格并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以吸引更多顾客并增加整体销售额。

不过,以价换量的策略,也是有代价的。整体看,2024年遇见小面单店日均销售额为12402元,而在2023年这项数据为13880元。同期,整体翻台率也从3.8下降至3.7。

“龟速”开店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似乎是对快速拓店和布局下沉市场有所顾虑,亦或是面食这一品类的地域局限性,相比瑞幸、库迪、塔斯汀等连锁品牌,遇见小面的扩张速度并不快。

直到2021年,遇见小面的门店数量才达到100家。在当年7月拿下超1亿元融资时,遇见小面曾宣布,门店拓展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计划三年内门店数量增长至1000间。

但在两年后,遇见小面又调整目标,表示预计在未来一年内新增门店100家,重点布局长三角区域。

在降价的同时,遇见小面也选择开放加盟,以降低经营风险,并且快速占领市场。

2019年,遇见小面开放特许经营,此后其开店速度加快。招股书显示,2023年和2024年,遇见小面净增门店82家、108家。自2022年初到编纂招股书时,公司的餐厅数量由133家增长185.7%至380家。

此外,截至2024年12月31日,遇见小面有81家特许经营餐厅。

在招股书中,遇见小面还将“下沉低线市场开店”、“探索海外市场开店”、“加大特许经营模式开店”形容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三驾马车”。

截图来源于招股书

过去几年,遇见小面的确在加速下沉一级市场的布局,但规模并不算大。

据招股书,2022-2024年,遇见小面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分别为140家、207家和288家;同期,其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分别为30家、45家和69家。

作为一家广东企业,遇见小面的门店布局也极不均衡。

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5日,遇见小面在广东省共有252家门店;北京门店数排在第二位,为50家;排在之后的是福建省、上海市和湖北省,分别为27家、20家、19家。

在招股书中,遇见小面表示,计划继续扩大中国内地现有市场的餐厅网络并增加市场份额,包括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厦门及佛山等一线及二线城市。同时,还计划逐步进军二线及以下城市。

在国际化方面,遇见小面优先试水的是香港市场。截至2025年4月5日,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有6家餐厅。4月8日,遇见小面第400家门店在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内开业。在此前,遇见小面还曾宣布5年内要在香港开出100家门店的计划。香港之外,遇见小面还计划拓展至东南亚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尚处于复苏期,再加上居高不下的人力和租金成本,以及“港人北上”等因素的影响,不论是本土还是内地的餐饮品牌,在香港的日子都并不好过。

比如,“谭仔米线”这一香港本土品牌,业绩正在持续下滑,母公司谭仔国际刚刚宣布即将从港股退市;内地连锁烤肉品牌“西塔老奶奶”,香港尖东店近几个月被传出多次拖欠租金。

不过,对于计划走出国门的内地餐饮品牌来说,香港在法律法规、饮食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独特性,对于它们能够起到缓冲和跳板的作用。

越来越卷

总体来看,中式面馆,甚至整个餐饮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在遇见小面之外,另一中式面馆品牌“和府捞面”,近年来也在相继下调产品价格,并开放加盟模式。此外,连锁牛肉面品牌“陈香贵”,也在2023年底开放加盟。

而随着新消费行业的资本热度下滑,“平价策略+加盟扩张”,已经成为当下行业的主流趋势。

在此情况下,遇见小面的服务也越来越卷,甚至学起肯德基和麦当劳——全天营业。

招股书显示,除全人群外,遇见小面还主打全时段和全场景——前者指安排相应菜单提供全时段服务,满足顾客的不同喜好和用餐安排。除午餐和晚餐的正常高峰时段外,顾客还可以全天享用遇见小面提供的川渝美食菜品,包括早餐、下午茶格夜宵。

截至2025年4月5日,遇见小面有47家餐厅实行24小时运营。

遇见小面24小时餐厅

此次IPO,遇见小面也是在为上下游的扩张做准备。其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拓展餐厅网络、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并加深市场渗透”、“通过升级整个餐厅网络的技术和数字系统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等。

同时,前京东集团CEO徐雷,也于4月1日以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加入遇见小面。徐雷在零售行业的积累,尤其是人脉等资源上,也许会为遇见小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在招股书中,遇见小面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式面馆市场高度分散,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的前五名参与者占市场份额的2.9%。这样的分散格局代表着市场整合的重大机遇。在当前的格局下,战略性的并购和有机链扩张提供了足够的机会,成熟参与者可以利用规模经济、简化运营,并提高供应链效率。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中国,餐饮市场足够分散,任何品类和品牌都有机会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但其实,正因为餐饮市场太大,中国各地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即便遇见小面已经成为所在领域的头部品牌,但想要以细分品类实现横向和纵向的渗透,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难度不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0

标签:香港特别行政区   品类   香港   销售额   工人   餐厅   餐饮   美食   计划   品牌   城市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