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于今年7月11日召开了上半年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要求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树牢安全生产的系统思维与底线思维。
但令人无比痛心的是,据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消息,7月23日10时20分许,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不幸全部遇难。另有1名带队老师受伤。
网络图片
这起惨剧的核心发生地——浮选槽,在业内被称为“死亡陷阱”。一位资深从业者沉重地向记者解释:“浮选槽内的矿浆并非普通水体,而是由磨碎的矿石、水及多种化学药剂混合而成。人一旦坠入,会像深陷沼泽泥潭一样,基本没有生还可能。”矿浆的高密度使人难以露头呼吸,恐惧引发的挣扎反而加速下沉。更令人恐惧的是,该矿使用的是容积达160立方米的特大型浮选机,槽内矿浆浓度高达30%以上,十几米的垂直高度冲击力巨大,如同坠入高密度沼泽泥潭,生还希望非常渺茫。
网络图片
然而,冰冷的现实无情戳穿了这华丽的安全宣言。一块本应牢固可靠、保障人员通行的格栅板,竟在参观过程中脱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这暴露出安全管理的巨大漏洞:
1. 设备隐患长期漠视:格栅板为何会突然失效?是设计缺陷、安装不当,还是长期腐蚀失修未被发现?安全巡检是否流于形式?
2. 高危区域防护缺失:对于落差高达十几米、内含致命矿浆的浮选槽,仅凭一层格栅板是否足够?为何没有如业内建议的双层格栅、防坠网、安全绳等冗余防护?
3. 参观管理严重失职:浮选槽区域本是高危核心生产区,是否适合大规模学生参观?为何允许多名学生同时站在存在潜在风险的格栅板上?安全引导与现场监护何在?
东北大学遇难学生的同学痛心地告诉记者,他曾去过该厂,当时参观学生比车间员工还多。他明确指出:“如果是7个人站在格栅板上,板子可能会受不住。”这并非无端猜测,而是对潜在风险的朴素认知,却未能引起企业管理者及参观组织者的丝毫警觉。
六个风华正茂的生命骤然消逝,背后是六个家庭的瞬间崩塌。他们承载着父母的无限期望,即将学成报效社会,却以如此惨烈的方式陨落在一次本应安全的“学习之旅”中。涉事企业十余天前那场标榜“安全至上”的会议,此刻听来是何等的苍白与讽刺!
网络图片
安全,从来不是写在报告里的漂亮数字,也不是挂在墙上的响亮口号。它必须体现在每一处坚固的防护栏、每一次认真的设备点检、每一条落到实处而非流于纸面的操作规程中。当企业的安全承诺沦为空洞的“表演”,生命的代价便成为这场表演最残酷的票房。
目前,当地政府已成立调查组。我们等待一个彻底、公正的调查结果,更期待血的教训能真正唤醒对生命安全的敬畏——让安全投入不再吝啬,让安全管理不再演戏,让“零事故”的目标,成为刻入骨髓的责任,而非粉饰太平的工具。唯有如此,年轻的生命才不至于白白消逝在翻滚的矿浆里。
生命,不应成为安全表演的祭品。
新华社视频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