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禹,是初访灾后重建的汶川,望着窗外手持耒耜、昂首阔步的治水英雄,我不仅好奇:小时候在课本中学习的上古圣贤,怎么会在此塑像?后来经人点拨才明白,此地,乃大禹故里!一直以为,三皇五帝之类的大咖,都来自中原,想不到,偏处一隅的四川,竟然也有这等人物。
从此,我对大禹有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认识越多、了解越深,问题也越多,常常不明白,是古籍和传说出了问题,还是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出了问题。
疑问一:大禹一生,活动范围真的有那么大吗?根据史料和传说,大禹川西出生(汶川)、豫中建国(禹州)、浙北亡故(绍兴),一生足迹即使放到现在,也着实惊人。想想当时的汶川,何其蛮荒,时至今日,也算偏远,难不成大禹也和今天的人投奔北上广一样,去往当时的“一线”——中原?那大禹又如何知道那些“一线”的存在?再说绍兴所处的会稽郡,乃秦始皇初设,就是说直到公元前220年左右,才纳入中央政府有效管辖,上溯1800年,一个到现在都无法完全证实真正存在过的朝代,疆域有如此之广?
疑问二:大禹为何执着于治水?史料表面,大禹生活的公元前2000年左右,神州大地的确出现了气候异常,表现为长时间的大面积干旱和不时频发的洪水,西方也有类似的传说,比如诺亚方舟——带上财物逃离,或许才是那时人类的明智选择,可大禹却选择了硬刚。要知道,彼时的人类,为了寻找适合的耕地和恢复地力,四处迁徙再正常不过,加上积累的财富可怜,动迁成本也有限,一旦洪水毁掉一个城市,再找一个就是了。成都平原上的宝墩、紫竹、高山等古城,就是因为洪水破坏而先后遗弃的。大禹把有限的生命与精力、人力、物力投入治水,动机和底气从何而来?
疑问三:大禹治水功绩如何?史载,大禹治水不限于一地,而是遍布如今的华夏,用时却仅仅十三载!如此的高效率令人匪夷所思,就算用今天的知识和工程技术,短短十三年荡平如此范围内的大规模洪水,恐怕都极其艰难,需要解决的勘测、方案、物资、设备、人员、组织等一系列问题,哪一项是省心的?单单说服各地的部落,在我看来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大禹从开工到验收,“三五”计划都不用。三峡工程耗时几何?百度告知:1994年动工,2003年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前后共计十五年。
疑问四:大禹对九州怎会如此了解?有人说,禹定九州,不过是治水的副产品,完全有可能,不过我很纳闷,如此详细的“全国史地调研和经济普查”,真的是一个部落联盟首长可以完成的吗?那些相邻为仇的部落,竟然如此配合,将自己控制区域内的山川形胜、矿藏物产,无私且毫无保留的共享?就算他们愿意,他们有这个能力吗?要知道,弄清长江的正源,那是明朝才有的事;而岷江正源,直到现在学界和民间也是各持己见,在那个文字都不发达的年代(不敢说没有),古人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竟然了解得如此透彻,令人不解。
写到这里,我发觉有些过分较真了,不要说上古的黄帝和大禹等等,始终处在各类虚幻、迷雾和矛盾之中,就算中国封建社会后来的各类修史、修书,真正可靠的也不多。鼎鼎大名的《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有学者就认为比“焚书坑儒”更过,何故?增删过度也。还是回到大禹,现在就有人说其实治的就是四川之水,大禹娶妻的涂山就在今天的重庆,三星堆就是华夏文明的起源,都江堰其实并非李冰开凿,虽然这些问题,可以答复一些疑问,自然也会产生新的疑问。不过南人善于治水,确实有迹可考,远者如良渚,近者如鳖灵(古蜀开明黄帝)、文翁、孔明、苏轼等等,或许大禹,不过是后世集成众多英雄的结果罢了。如果真有大禹,面对遍布神州的滔天大水,他恐怕也会来上一句:老子真的做不到啊!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