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人家老李,晚上总要来两杯,75岁了步伐还那么利索!”
盛夏的傍晚,小区里几位老人边乘凉边聊天,话题又绕回到了“喝酒养生”。这阵子,一条爆火的健康新闻总出现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美国大学研究,适度喝酒比运动还长寿!”不少人看了直点头,甚至有人调侃:“朋友圈一喝酒,长寿都不用运动了!”但旁边的李阿姨却皱着眉头,小声嘟囔:“哪有那么简单,我就不信这个‘长寿秘诀’。”
到底喝酒和运动哪个更健康?所谓“适度喝酒比运动还长寿”是真的吗?一旦“喝对了”,是不是你也能轻松添寿?还是网络传说又在误导中老年人?真相远比你想象复杂,第3点很多人一看就明白自己被忽悠了!看完你才知道,健康这回事,还真不是谁说了算。
“适度喝酒比运动还长寿”?别让“网红结论”迷惑了双眼 , 权威研究背后的那些“坑”
不少群友总会转发那条“美国大学15年研究”的新闻,言之凿凿:“每天小饮一两杯,比天天健身都强!”更有“喝酒护心脏”“红酒长寿”等说法令人心动。背后到底是什么研究?科学证据又能否支撑这个观点?
其实,这项研究由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主导、为期15年,对象是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样本约1700人。数据看上去确实“惊艳”:每天喝1-2杯葡萄酒或啤酒者,早亡风险下降18%;而每天运动15-45分钟,早亡风险仅降11%。不少媒体因此炒作“喝酒完胜运动”。
但千万别被表面数字忽悠了!
第一,这是一项相关性研究,只能说喝酒的人群更长寿,但不能证明“喝酒导致长寿”。为什么“相关不等于因果”?就像冰激凌销量增加和溺水人数上升,其实都和夏天有关,并不是冰激凌“害人溺水”。同理,长寿的老人可能本身身体好、代谢强,而并非喝酒让他们长寿。
第二,研究对象是极高龄老人,他们的生活环境、遗传因素和酒精耐受水平与普通人差别极大,不能直接代表大众。权威期刊《柳叶刀》、世界卫生组织反复强调,全球大样本数据显示酒喝得越少,寿命越长,饮酒与癌症、肝病等风险随摄入量线性上升。
可见,“喝酒比运动更能长寿”这个说法很可能是断章取义,甚至误导。别让网络段子主导你的健康认知!
身边不少人觉得,“红酒能护心、啤酒能助眠、小酌怡情无伤大雅。”但数据和权威指南怎么说?
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肿瘤学》2021年大数据统计:
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患者中,因饮酒导致的高达74万例,单中国就28万,包括食管癌、肝癌、口腔癌、乳腺癌等高发类型。更可怕的是,饮酒量和预期寿命呈负相关,即使每周低于100克酒精,40岁后寿命预计仍减少6个月;如果每周200-350克,寿命缩短1-2年。
世界卫生组织、国内外多项权威指南反复强调:
“能不喝尽量不喝,安全饮酒量接近于0。”哪怕是红酒、低度酒也不例外,男性、女性、老年人都一样,酒精对肝脏、心脏、神经系统和DNA修复都存负面作用。
酒精不是万能解药,而是健康寿命的“杀手”。别拿喝酒当养生,更别当成人生乐事的一种安慰剂。
本想“以酒为乐”,却无形中与健康“分道扬镳”,这是许多人的致命误区。
“运动的好处远超你想象,哪怕从今天开始都不晚” , 科学结论为你揭晓真正的“长寿密码”
与饮酒的危害相比,规律运动对健康益处则是科学界达成共识的事实。世界卫生组织和《柳叶刀》大规模研究均证明: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慢跑),能显著减少高血压、糖尿病、各种癌症及抑郁等多种慢病风险;长期坚持锻炼,寿命比不动的人平均多活2-5年;日常体力活动还能增强心肺功能、修复血管、稳定血糖、激活免疫力,提高脑力和心理韧性
形象一点讲,血管像水管,时间久了会积“垢”,而运动就像定期“冲刷”水管,推迟动脉硬化、减少斑块生成。
医学界反复告诫,喝酒不是养生药,只有运动才是“免费长寿药”,“从现在动起来,永远不嫌晚”。
特别提醒:“身体不好运动不得了”绝不是托词。科学运动方案能针对个人能力,从快步走、慢拉伸做起,循序渐进,同样效果惊人。
你以为“少喝无妨”?其实每一口都藏着风险。
酒精首当其冲损害肝脏。饮入乙醇需肝脏代谢为乙醛、乙酸,长期损伤肝细胞,诱发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数据显示,我国酒精相关癌症高发人群中,男性占76.7%,但女性也需高度警惕乳腺癌等风险。
神经系统和心血管也难幸免。酒精易致高血压、中风、心肌损伤和认知功能下降,嗜酒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极高。
多种癌症风险显著提升。不光是肝癌,包括食管癌、口腔癌、喉癌、乳腺癌等均明确与饮酒有关,且无“安全剂量”门槛。
“隐形酒精”食品不容忽视。米酒、醉虾、含酒精巧克力等食品被多数人忽略,实际摄入超标者大有人在。
有些人以为“家族有肝病历史,喝不喝都没用”;但实际上,多数恶性变化,都是每一天生活习惯叠加的“雪球效应”。每一次“破例”,其实都在无声无息中积累风险。
医生建议:如何摆脱喝酒误区?科学陪你迈向更长寿
很多人说:“聚会少不了、情绪低落靠点酒,这日子怎么过?”健康建议是与酒精“分手”最彻底。
实在无法避免,可以参考以下做法:
能拒尽拒,绝不逞强劝酒。健康比面子、情谊重要千倍。如不得已饮用,不要空腹,一定先吃主食或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减少对胃黏膜伤害。
避免快饮、混酒和用酒助眠的习惯,这些都会急剧提升健康风险。 科学锻炼,每天快走30分钟,这样既解压又保健康,效果远超酒精带来的“假快乐”。 定期体检,及时监控肝脏、血压、血糖等关键指标,防微杜渐。
请记住健康,真的就是每天一件件小事的坚持叠加。你不是在和酒争一时高下,而是在为自己争一段高质量的未来。
喝酒伤身、运动护命。这些科学证据,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适度饮酒更长寿”是个经不起推敲的误解,切莫为一时口腹之欲,葬送后半生幸福。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柳叶刀·肿瘤学》(2021)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15年随访研究
《健康时报》2025年1月8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中国酒精健康风险评估》
《酗酒:临床和实验研究》(2010)
世界卫生组织(WHO)饮酒与健康指南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