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机器人必将成为现实!机器人攻占英国小镇,快递巨头坐不住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欣阅

在科技圈,我们听惯了烧钱换增长的神话,也见证了无数独角兽在一轮轮疯狂融资后轰然倒塌。似乎不靠资本输血,就无法撬动一个行业。

然而,在英国的一些小镇,比如米尔顿凯恩斯或剑桥,你可能会看到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一群慢吞吞的六轮小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将商品送到居民手中。它们背后是一家名为星舰科技(StarshipTechnologies)的公司,它的故事,正在颠覆我们对自动化未来的想象。

这家公司的掌舵人,阿赫蒂·海因拉(AhtiHeinla),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但他的上一份“战绩”却是家喻户晓——Skype。没错,就是那个在2005年被eBay以31亿美元天价收购的通讯软件。

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海因拉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完全有能力过上那种乘坐私人飞机、挥金如土的生活。但他没有。他坦言,自己对“为了赚钱而赚钱”毫无兴趣,财富对他来说已经足够。

这种心态,恰恰塑造了星舰科技与众不同的气质。在一个充斥着万亿美元估值梦想和巨额亏损的自动化赛道上,这家公司的“慢”策略和务实的商业作风,或许为我们揭示了一条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商业化道路。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故事,更是一场关于财务纪律、技术哲学和监管博弈的深刻实践。

别跟我谈梦想先把账算平

星舰科技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它那种近乎“反风投”的生存法则。当快送行业的明星企业如Getir、Gorillas手握数十亿融资,却最终因巨额亏损而倒下时,星舰科技至今的总融资额“仅仅”略超2亿欧元。然而,就是用这点钱,它办成了一件大事:配送业务实现了正向现金流。

这意味着,它跑的每一单,都不再是赔本赚吆喝。海因拉对此充满信心,他坚信公司最终会实现全面盈利。这种底气从何而来?答案就藏在成本结构里。

一个送货机器人的前期成本大约是几千英镑,一旦投入运营,它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在人口密度不那么高的区域,一个人类配送员在没有订单的时候,公司依然要为他的“闲置时间”支付薪酬。

但机器人不需要。它可以在街角静静地等待,不消耗任何薪资成本。这使得单次配送的总成本,能够做到与人工相当,甚至更低。

这笔账,为无数渴望降低运营成本的小商家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星舰科技的合作伙伴名单也印证了这一点,从爱沙尼亚的Bolt,到英国的Co-op连锁超市,再到美国的Grubhub,大家都看中了这种极具成本效益的模式。

可以说,海因拉的个人财富观,直接影响了公司的战略。他追求的不是一个依赖外部输血、估值虚高的独角兽,而是一个能自我造血、长期健康发展的企业。这种财务上的审慎,在今天这个资本寒冬里,显得尤为可贵。

火星技术下凡地球街道够用

聊完钱,我们再看看技术。星舰科技的技术路径,同样充满了实用主义的智慧。它没有一头扎进最前沿、最烧钱的通用自动驾驶技术,而是选择了一条“刚刚好”的路线。

你可能想不到,这些在人行道上穿梭的小机器人,其技术创意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一个为NASA火星车设计的竞赛方案。虽然那个方案最终没被NASA采纳,但海因拉和他的团队发现,那种为适应外星崎岖地貌而设计的技术,用来应对城市里坑洼不平的人行道,简直是“降维打击”。

这些机器人身上并没有昂贵的激光雷达。它们依靠的是雷达、摄像头和超声波传感器的融合,通过系统在超过800万次配送中积累的经验,不断学习如何探测和避开障碍物。这是一种典型的“够用即可”的硬件哲学,也是其成本控制的关键一环。

海因拉敢于宣称“所有核心技术难题均已解决”,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17年,星舰的机器人就在爱沙尼亚的公共道路上实现了无安全员陪同的自动驾驶。这充分证明,在“低速、人行道”这个限定场景下,它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与那些致力于解决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的巨头(如特斯拉、百度),或是探索空中配送的无人机公司(如亚马逊旗下的Wing、都柏林的MannaAero)相比,星舰选择了一条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商业化路径却异常清晰的赛道。

它不求一步登天,而是先在自己能掌控的领域里,把问题解决掉,把钱赚到手。

机器人进城先得拜码头

然而,自动化革命真正的瓶颈,往往不在代码,而在人心与法规。星舰科技的扩张史,就是一部与现有社会体系不断协商、博弈的“外交史”。

一个最生动的对比,发生在芬兰和英国。芬兰政府高瞻远瞩,出台了全国性的法规,允许机器人在人行道上运行。结果在这个仅有560万人口的国家,星舰每年能完成高达100万次的配送。

反观英国,情况就复杂多了。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人口近6900万),但星舰必须和每一个地方议会单独谈判,获得许可后才能进入。这种“逐一攻破”的模式,极大地拖慢了扩张的脚步,导致其在英国的机器人数量远少于芬兰。

面对各地不统一的法规,海因拉深知,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打好“社会关系”。当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们普遍担忧“机器人抢走人类饭碗”时,他给出了一套极具说服力的话术。他强调,机器人并非在抢夺现有工作,而是在满足日益增长的新需求。这让骑手们可以从琐碎的短途配送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复杂、更有价值的长途工作。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能赋予小型商店与大企业竞争的能力,帮助社区商业繁荣。

这套说辞,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焦虑,也成为了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的“软实力”。

与此同时,星舰科技也在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渗透。它的小机器人曾出现在唐宁街10号的花园派对上,甚至客串了热门美剧《熊》(TheBear)。这些亮相,都在潜移默化地将机器人从一个冰冷的科技产品,转变为一个被大众接受、甚至喜爱的社区新成员,从而降低了社会摩擦。

如今,星舰手中又多了一张有力的筹码。英国一个潜在的大客户表示,希望将服务从现有的200个站点,一口气扩展到1000个,其中很多是传统物流网络难以高效覆盖的小城镇。这无疑是在向英国的监管者们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只要你们能提供一个清晰、统一的监管环境,我们就能带来规模化的投资,以及更普惠的便捷服务。

结语

星舰科技的故事告诉我们,通往自动化未来的道路,并非只有烧钱竞赛这一条。相比于资本驱动、追求速度的闪电战,一种基于财务健康、技术实用和社会融合的“渐进式革命”,可能走得更稳、更远。

从Skype的颠覆性爆发,到星舰科技的耐心耕耘,阿赫蒂·海因拉的创业轨迹本身,就构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回响。他和他那群不知疲倦的六轮机器人,探索的或许不仅是一种新的配送方式,更是一种后互联网泡沫时代的科技创业新范式。

它不再痴迷于改变世界的宏大叙事,而是回归商业的本质,在现代生活的服务缝隙中,务实、耐心地创造那些超越金钱本身的价值。这,或许才是技术真正“触及每个人生活”的应有之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科技   机器人   英国   巨头   小镇   快递   现实   海因   技术   芬兰   公司   爱沙尼亚   人行道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