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组数据对比。
铁的熔点是1538℃,铼的熔点是3180℃,坞的熔点是已知所有单金属中最高的,实验状态下达到了3422℃。
火箭发动机尾部喷射的火焰温度多高?
主流航天飞机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尾焰呈淡蓝色半透明状,温度在2500~3500℃之间。
SpaceX的煤油液氧发动机,尾焰呈黄色至橙色火焰,温度在2200~3000℃之间,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差不多。
从以上可以看出,火箭喷嘴的温度动辄高达3000~3500℃,即便是坞也扛不住。
这就好比,你的极限是一顿吃10碗饭,但不可能顿顿都吃10碗饭。
所以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耐高温金属材料的适宜范围在1500~2000℃,因此,单金属翻篇,合金登场。
航天飞机液氢液氧发动机采用镍基/钴基高温合金,SpaceX煤油液氧发动机采用铜铬锆合金、镀镍钴铜合金,其他还有铌钨合金、钼基合金等。
差异的地方在于,尾焰温度假定3000℃,而合金适宜工作温度最好不超过2000℃,否则时间一长,合金寿命大打折扣,所以这1000℃的高温该如何解决?这就不得不冷却技术了。
液体火箭的燃料主要是液体氢、液体甲烷、煤油、液氧等,这些东西只有在低温下才能保持液态。
以液体氢举例,想要将氢从气态转为液态,在标准大气压下需要-252.76℃的低温,宇宙中的绝对零度是-273.15℃。(理论上)
如何利用液体氢的低温来降温?
其实喷嘴里面有很多特殊结构,例如土星5号采用的管束式结构,将燃料导管轴线方向或者是螺旋式的埋进喷嘴的内外壁之间。
又或者铣槽式结构和波纹板结构,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液体氢在注入燃烧室之前,会沿着特殊导管走一圈,在此期间,低温的液体氢会吸收大量热能,并且这部分热能又回到燃烧室,燃料预热能提高燃烧效率,还能提高热能回收率。
举个例子。
你又热又渴,于是从冰箱拿出一瓶冷冻过的矿泉水。(冰块状态)
冰块吸收了你的热能后,转化成液态,此时的你,不仅感到很凉爽,也喝到了解渴的液态水。
液体氢既是燃料,又能起到降温作用。
固体冰块既能解渴,也有降温效果。
烧蚀冷却
不需要复杂的导管结构,直接将由碳纤维、凯夫拉等制作的烧蚀材料,镶嵌到喷嘴内壁上。
在高温状态下,烧蚀材料会吸收热能后气化,也能起到降温效果。
曾经在网上有个热议话题:“为什么印度飞船着陆后完好如初,中国飞船却黑得像锅底?”
背后的原理是,中国飞船采用特殊烧蚀材料,在飞船降落到地球的过程中,烧蚀材料燃烧蒸发后带走热量,所以飞船落地后黑的像锅底,而印度飞船采用的是吸热材料。
薄膜冷却
在高温喷管内壁边缘注入低温气体,会产生一道冷气膜,阻隔高温直接接触壁面。
辐射冷却
不依靠外力冷却,全靠材料硬抗,喷嘴往往只有一层非常薄的合金,厚度约0.4mm,能耐1550℃的高温。
这种办法比较小众特殊,只适合太空真空环境下,通过表面红外辐射散热,由于取消冷却管路,其轻量化的设计适合小推力真空发动机。
外部辅助降温
火箭在点火时,发射平台会从左右两侧喷出约400吨水,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时,会吸收大量热能,短时间内平台核心区降温1000°C,噪音从200分贝降至140分贝。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