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25年首批科研不端案件的处理结果,共涉及15起案件。
据通报,内蒙古民族大学的魏成喜、宫国华、安凤毛、张彬和付丹妮等多名研究人员因涉嫌在10篇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而受到调查。
这些论文包括关于阿尔茨海默病、难治性癫痫、乳腺癌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并标注了多个基金项目编号。
调查显示,魏成喜存在买卖实验数据、编造研究过程等问题,并通过购买生物试剂报销费用,制定了违规内部经费管理规定,滥用他人项目资金,还将问题数据和论文列入相关基金项目的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中。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其他几位研究人员身上,如宫国华、安凤毛、张彬和付丹妮,他们分别对买卖实验数据、编造研究过程以及滥用项目资金负有责任。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的相关条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做出了如下处罚决定:
此外,由于疏于管理和在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过程中履职不到位,内蒙古民族大学也被点名批评,并要求全面落实科研诚信建设主体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报详细披露了魏成喜等人的任职高校及其背景信息。
魏成喜毕业于延边大学,后就职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并在此期间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医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务。
欢迎您的阅读,请关注本号,持续为您带来有用资讯,感谢!
更新时间:2025-04-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