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后日本仍不认罪?560亿日元买舆论,真相揭开让人不寒而栗!

日本发动二战,却到处营造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别惊讶,这位是日本政府亲自出动的结果,砸下560亿日元颠倒黑白,通过金钱买舆论,改写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历史角色,在全球主流媒体和学界亲手营造的舆论,买舆论能让历史消失?

560亿日元买舆论?

从2015年中国首次举办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以来,日本拿出了56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超过30亿元)的专项费用,用于妖言惑众妄图搅浑水,想扭转历史建立自己是二战受害者的形象。

这笔钱并不是用来修建灾区、改善民生,而是用于一个目标:舆论操控。

日本官方的文件里写得很含蓄,“对外宣传”“历史研究资助”“文化交流项目”,但拆开细节就能看明白——这笔钱主要用在两个方向:

买渠道:通过国际媒体、公关公司、游说集团,把“日本是二战受害者”的声音尽可能推向全球;

买人脉:扶持各国“亲日派”“知日派”,尤其是学者、作家、意见领袖,让他们替日本说话。

换句话说,这笔钱不是用来面对历史,而是用来改写历史。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几年,国际主流媒体在谈二战时,对日本的描述和德国、意大利很不一样。

说德国,一定提到“纳粹暴行”;

说意大利,多半提“墨索里尼的法西斯”;

说日本,却经常出现“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无辜的平民”。

这就是日本长期砸钱运作的结果。

它的方法并不复杂——

在欧美学术圈投钱,推动“原子弹轰炸是人类灾难”的研究;

在国际电影节、文化交流中,不断放大“战争给日本带来的痛苦”;

在新闻报道里弱化“侵略”二字,强化“战败”二字。

比如2023年,美国国防部长在硫磺岛战役80周年纪念上,居然把美日士兵并列称为“英勇的战士”。

这句话听上去荒谬,但如果回溯几十年舆论铺垫,就会发现,它并不是偶然,而是“长期投资”的结果。

日本“对外宣传”的另一面

如果你觉得这是阴谋论,那就看看数据。

2020年,日本外务省的预算文件被公开,742亿日元被用于“对外宣传”。

其中一部分,就是用来招募和培养“亲日派”。

在中国,曾经有学者爆料:自己在日交流期间,拿到了24万元现金补助、全额旅行接待,回国后还被要求写文章,宣传“日本街道干净”“日本人热爱环境”。

你可能觉得好笑:一个饭团子能被捧成“寿司之神”,一间小餐馆能被包装成“匠人精神”,这些标签并非自然而然,而是宣传策略的一部分。

这就是“舆论采购”的逻辑:日本不是在说服,而是在雇佣。

问题来了:同为二战轴心国,德国和意大利为何能直面历史,而日本却能反其道而行之?

答案在于——美国的背书。

冷战时期,美国需要日本作为亚洲的前哨,于是默许甚至帮助日本淡化战争责任。日本的宣传资金,至少80%以上花在美国,效果也立竿见影。

可以说,日本的“受害者叙事”之所以能成气候,是因为它不仅有钱,还有平台。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公关吗?何必大惊小怪?

问题在于——舆论塑造认知,认知影响政策。

当越来越多人相信日本是“受害者”,那日本就有更大的空间:

在G7峰会上谈台湾问题,仿佛它是“受害者”而不是“侵略者”;

在环境议题上倾倒核污水,却还能得到欧美背书;

在国内纵容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却依然保持“和平国家”的形象。

更可怕的是,如果历史责任被掩盖,那么未来的风险就会被低估。一个没有真正反思的社会,更容易重蹈覆辙。

钱能买来多久的遗忘?

但历史问题有一个吊诡之处:它不会因为钱而消失,只会暂时被压制。

德国之所以真正被欧洲接纳,不是因为它花钱买了多少“亲德派”,而是因为它在制度、教育、外交上主动承担责任。

而日本选择了另一条路:花钱买沉默。

短期看,它确实赢了——媒体版面、学术研究、国际舆论,都在帮它弱化侵略的记忆。

但长期看,它可能输得更惨。因为这种“洗白”并没有消解仇恨,反而在关键时刻会被重新揭开。

就像今天的中国人、韩国人,依旧对日本的历史态度耿耿于怀。舆论可以暂时模糊,但创伤不会自己愈合。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560亿日元买舆论,日本背后的黑手是谁?

答案其实很清楚:既有日本政府本身,也有默许甚至参与其中的西方力量。

他们合力塑造的,不是“历史真相”,而是“历史版本”。

他们希望人们记住广岛的废墟,却忘记南京的血。

他们希望强调日本的“战败”,而不是它的“侵略”。

但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被遮盖的记忆,总会在某个时刻重新被翻开。

也许,我们真正该思考的问题不是“日本能不能洗白”,而是:当历史被反复篡改时,我们又能否守住对真相的记忆?

面对日本的大规模舆论投入,我们有几个值得思考的角度:

认清本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单一事件。560亿日元只是冰山一角。

加强话语权:我们需要更主动地讲述二战历史,不仅在国内,还要面向全球受众。

揭穿伪叙事:比如“环保日本”的包装,就可以用核污水排放的事实来击破。

关键在于,不是简单地谴责,而是提供事实与证据,把被掩盖的真相重新放回公众视野。

日本花了560亿日元买“受害者”身份,美国一路推波助澜,西方媒体集体保持沉默。

可历史从不会被真正抹去,只会在关键时刻反噬。

真正值得追问的是:当一个国家用金钱包装历史,用联盟遮蔽责任,它还能走多远?

而我们,又该如何让世界看到未被扭曲的真相?#上头条 聊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历史   不寒而栗   日本   日元   舆论   真相   年后   受害者   德国   美国   广岛   意大利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