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讨好美国落井下石,强行扣押华为 7 亿物资,如今苦果来了

文|六月

编辑|六月

前言

2019年,美国对华为发起疯狂制裁,将其列入“实体清单”,这一行为瞬间重创华为全球供应链,科技领域风云变色。谁能想到,曾与华为亲密无间的伟创力,竟在此时倒戈。

自2000年起,华为与伟创力采用“送料加工”模式紧密合作。华为借助伟创力制造能力拓展市场,伟创力依靠华为订单收入猛增,年度合作金额高达25亿美元,占其年收入10%。双方技术共享,多地设厂,员工规模达4万余人,堪称行业典范。​

可就在美国制裁消息传出短短三天内,伟创力果断停止合作,还扣押华为价值7亿人民币的关键物资,这些物资对艰难应对制裁的华为而言,是维持生产的“命根子”,昔日“盟友”此举,无疑是狠狠的背刺。

合作之初,互利共赢

回溯到2015年,彼时的华为正站在通信行业的风口浪尖,怀揣着将通信业务拓展至全球的宏伟蓝图,全力奋进。

而伟创力,一家拥有遍布全球生产线的代工企业,同样渴望在市场中寻求新的突破与机遇。当双方的目光交汇,一场堪称“天作之合”的合作就此拉开帷幕。

华为,凭借其卓越的研发能力和领先的技术优势,在通信领域崭露头角。然而,随着业务的迅猛扩张,产能不足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伟创力的出现,恰如一场及时雨。其丰富的代工经验和全球化的生产布局,为华为提供了强大的生产支持。双方一拍即合,迅速达成合作协议。伟创力积极响应,在珠海、深圳等地开设代工厂,全身心投入到华为产品的生产制造中。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合作成果斐然。华为的通信设备如通信基站和智能手机,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质量,迅速在全球市场上攻城略地。

尤其是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发展势头更是强劲,一度超越苹果,高端机出货量打破三星近十年的全球垄断,成为行业内的焦点。

而作为华为背后的代工伙伴,伟创力也借助这股东风,代工业务蒸蒸日上,代工厂业务甚至能与行业龙头富士康一较高下,距离成为行业“龙头大哥”的目标,似乎也仅一步之遥。

在这段合作的“蜜月期”里,双方不仅在商业利益上实现了双赢,更在技术交流与创新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华为将部分核心技术与伟创力共享,助力其提升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伟创力则凭借自身的生产优势,为华为提供了高效、稳定的生产服务,确保华为的产品能够按时、高质量地交付到全球客户手中。

这种深度的合作与信任,让外界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谁也未曾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彻底打破这份和谐与美好。

背刺时刻,丑恶尽显

美国制裁的风暴刚刚掀起,伟创力就迫不及待地露出了其丑恶的嘴脸。2019年5月17日,也就是美国制裁华为的第三天,伟创力迅速响应,单方面宣布停止与华为的一切合作,并即刻扣押了华为存放在其工厂的价值7亿元人民币的物资。

这些物资中,不仅有用于5G基站建设的关键零部件,还有大量智能手机生产所需的核心元件,对于正在全力推进5G技术全球布局和智能手机业务拓展的华为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

在华为紧急派人沟通,要求归还物资时,伟创力却摆出一副傲慢无理的姿态。他们以美国法律为挡箭牌,声称自己的行为是“依法行事”,对华为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

面对华为的焦急与无奈,伟创力没有丝毫的同情与愧疚,反而变本加厉,提出各种苛刻的条件,试图进一步刁难华为,完全不顾及曾经多年的合作情谊,以及商业合作中最基本的诚信与道义。

为了拿回这些至关重要的物资,华为被迫与伟创力展开了艰难的谈判。在漫长的谈判过程中,伟创力始终态度强硬,毫无诚意,使得谈判多次陷入僵局。

华为的生产计划因此被严重打乱,5G基站的建设进度滞后,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也大幅减少,不仅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承受着来自市场和客户的巨大压力。

伟创力的这一背刺行为,让华为深刻认识到了商业竞争的残酷,也让全球看到了一家企业为了迎合政治势力,不惜牺牲商业信誉和合作伙伴利益的丑陋行径。

华为反击,成功破局

面对伟创力的背刺和美国的制裁,华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展开了一系列反击行动,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华为多年前就未雨绸缪制定的“备胎计划”发挥了关键作用。早在美国制裁的阴霾尚未笼罩之时,华为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潜在的风险,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研发储备。

当制裁来临,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宣布一夜之间所有海思芯片的“备胎”转正,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开始逐步替代原本依赖进口的芯片,为华为的产品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同时,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也紧急启用,替代安卓操作系统,确保了华为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安全和自主可控,成功打破了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让华为陷入绝境的幻想。

华为果断调整供应链策略,与伟创力彻底划清界限,将其从供应商名单中剔除,并积极寻找新的代工厂合作伙伴。比亚迪和富士康等国内企业迅速响应,挺身而出,承接了华为原本交由伟创力的代工业务。

比亚迪凭借自身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技术实力,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生产线的调整和扩充,高效地为华为生产各类产品;富士康也充分发挥其在代工领域的丰富经验和规模优势,为华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代工服务。

这些国内代工厂的加入,不仅确保了华为产品的正常生产和交付,还进一步加强了华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自主性,推动了华为代工链的“去美化”进程。

在研发方面,华为更是加大投入,以技术创新作为突破困境的有力武器。华为坚信,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摆脱外部势力的制约。

为此,华为每年将营收的10%以上用于研发,在过去的10年里,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达到9773亿元。近年来,即使在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华为的研发投入仍有增无减。

在芯片技术上,华为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麒麟9020芯片的推出,以其卓越的性能表现震惊了业界,不仅在流畅度和功耗方面与骁龙8Gen3难分伯仲,更让世界看到了华为在芯片领域的强大实力。

在5G技术领域,华为持续深耕,不断优化和拓展5G技术的应用场景,巩固了其在全球5G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华为还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伟创力的衰败

伟创力的背叛,让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失去华为这一重要客户后,伟创力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犹如一艘在暴风雨中失去方向的巨轮,迅速驶向衰败的深渊。

订单量锐减成为了伟创力衰败的直接导火索。华为作为伟创力的重要客户,其订单占据了伟创力业务的相当大比重。失去华为订单后,伟创力的订单量大幅下滑,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订单量暴跌70%。

曾经忙碌的工厂,如今变得冷冷清清,生产线开工不足,大量设备闲置,工人无活可干。长沙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更是降至冰点,仅有12%,珠海基地的月营收也从5亿急剧缩水到156万,连基本的水电费都难以支付,工厂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

营收和利润的暴跌,进一步加剧了伟创力的财务危机。2019年,伟创力的全年营收同比下滑8%,净利润更是暴跌61%。到了2020年,情况并未好转,其营收继续同比降低5%,净利润下跌超20%,资产负债率飙升至超70%。

财务状况的恶化,让伟创力的资金链濒临断裂,企业的正常运营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伟创力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激进的措施,如大规模裁员、变卖资产等,但这些措施只能暂时缓解燃眉之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资产的大幅缩水,也让伟创力元气大伤。其深圳龙华工厂的设备被当作废铁拍卖,曾经先进的生产线如今已破败不堪;长沙基地以3.68亿的低价贱卖给比亚迪,这个价格仅为建造成本的1/10,损失惨重。

2020年12月,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以3.6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伟创力实业(珠海)有限公司100%股权,珠海工厂这个曾经见证伟创力辉煌的地方,如今也易主他人。曾经价值不菲的资产,如今却以极低的价格被出售,伟创力的实力被大大削弱。

商业信誉的崩塌,更是让伟创力在市场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其背刺华为的行为,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和谴责,不仅华为将其彻底从供应链体系中剔除,其他中国厂商如小米、OPPO等,也纷纷担心成为下一个“华为”,选择终止与伟创力的合作。

国际客户同样对伟创力的行为表示担忧,担心其在政治风险面前无法保障合作的稳定性,因此纷纷转移订单。失去了众多客户的信任和支持,伟创力在市场上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业务拓展举步维艰。

结语

伟创力的兴衰,给全球企业敲响警钟。商业世界里,坚守道德与契约精神是立足根本,靠投机背信获利,终会被市场抛弃。企业不能被政治裹挟,面对复杂形势要保持清醒,以长远战略眼光谋发展。​

华为困境中坚持自主创新,为企业提供宝贵借鉴。当下竞争激烈,企业只有加大研发,提升自主创新力,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摆脱外部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构建多元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对抵御风险意义重大。​

商业合作需以诚信为基、共赢为目标,秉持真诚尊重态度,才能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共同创造价值。遇困难时携手共进,而非背信弃义。如此,企业方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三星   华为   美国   落井下石   苦果   代工   智能手机   订单   物资   领域   业务   全球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