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茅台新出的五星纪念酒两分钟抢光时,我跟很多人一样纳闷:5 月 18 日 "史上最严禁酒令" 刚落地,都说高端白酒要凉,怎么 7000 块一瓶、限量 25000 瓶的酒还能被疯抢?再翻完茅台最新半年报,才算摸清了门道 ,这酒企巨头的抗风险能力,还真不是吹的。
先看数据,茅台上半年营收 893 亿、净利润 454 亿,同比分别增长 9.1% 和 8.89%。
单看数字好像还行,毕竟不少企业还在为盈利发愁,但懂行的都知道,这是茅台近 10 年来第一次交出个位数增长的成绩单,跟自己过去比差远了。
2020 年疫情最凶的时候,它上半年营收 439 亿还能保持 11% 的增速;2023 年疫情结束,营收飙到 695 亿,增速直接超 20%,那才是茅台的正常水准。
今年这 9% 的增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禁酒令的影响。
要是拆成季度看更明显:一季度还没出禁酒令,营收 506 亿、增速 10.54%;二季度政策一落地,营收立马掉到 387 亿,增速只剩 7.28%,连 9% 的年度目标线都没保住。
价格端的反应更直接。
禁酒令前,500ml 飞天茅台市场价还能稳住 2170 元,这三个月直接跌到 1885 元,一下少了 285 元。
别觉得这点跌幅不算啥,要知道过去这么多年,2000 元是市场、渠道商和茅台品牌一起焊死的 "心理防线",哪怕市场再波动,价格也从没跌破过这个数,这次破防足以说明政策冲击力。
但有意思的是,就算短期承压,茅台长期看起来还是稳得很。
这背后的关键,在于它早就不是普通白酒了 ,你可以把它当成 "三栖选手",既是消费品,也是收藏品,更是硬通货。
作为消费品,它是酒桌上的身份符号,商务宴请、家庭重要场合拿出来,气场就不一样;作为收藏品,老酒价格一年比一年高,15 年、30 年陈酿的茅台,放得越久越值钱。
我之前见过有人收藏 1982 年的三大茅台,当年才卖 11 块钱,40 年后在保利拍卖会上直接拍到 37950 元,翻了 3450 倍,这涨幅比很多理财产品都猛。
至于金融属性,投资圈早把茅台叫 "液体黄金" 了。
这些年 CPI 起起落落,茅台价格却一直稳步上涨,跟黄金一样能避险。
去年经济波动时,我身边有朋友没买股票基金,反而囤了几箱飞天,说 "就算行情不好,酒放着也不会亏,实在不行自己喝或者送人情也不浪费",这种心态其实很有代表性。
而且茅台早就提前做了消费场景转型,这点比很多中小酒企聪明多了。
白酒专家蔡雪飞的数据显示,2012 年时茅台政务消费占比还超 40%,到 2025 年已经压到不足 1%,现在主要靠商务宴请、家庭聚会和个人消费撑场面。
相当于早就把 "政务消费" 这个可能受政策影响的隐患给提前化解了,这次禁酒令只是砍掉了最后一点尾巴,对整体盘子影响不大。
反观整个白酒行业,现在已经进入 "强者通吃" 的阶段。
2024 年 A 股 20 家白酒上市公司总营收 4422 亿,同比增长 7.3%,但利润基本被头部企业拿走了 ,贵州茅台、五粮液这些 CR6 企业,利润总额占行业比重高达 86%,比 2014 年的 55% 多了 31 个百分点。
反观那些小酒企,不少营收跌了 35% 以上,净利润直接腰斩还多,2025 年上半年更是难熬,有些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就连传统消费旺季,现在也没了以前的热闹劲儿,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会再盲目跟风买酒。
这种情况下,茅台、五粮液这些巨头就算增速放缓,也能靠着品牌、渠道和资金优势扛过去;中小酒企却连生存都成问题,就像打麻将时,政策一来,不会调整的直接被淘汰,而茅台这些 "老手" 换个打法照样能赢。
所以说,高端白酒行业没凉,只是玩法变了。
至于茅台下一步该怎么走,是死守 2000 元价格线,还是继续推纪念酒拉高端市场,又或者试着讨好年轻人做些创新产品,其实都有机会。
但无论选哪条路,只要它的 "三栖属性" 还在,就很难真正跌下神坛 ,毕竟能同时满足消费、收藏、投资需求的产品,在市场上本来就没几个对手。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