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头条##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太感谢您了,蒋医生!我不仅血压正常了,还不用吃那么多药了,终于卸下了多年沉重的包袱。”46岁的张女士(化名)握着蒋军林医生的手连声道谢。
金秋十月,全国高血压日(10月8日)与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相继而至。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志病科)蒋军林主任医师提醒:
血压与情绪密切相关,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如果您的血压长期不平稳,甚至降压药越加越多,而血压却越来越高,一定要警惕焦虑导致的血压增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助您平稳降压。
近一年,46岁的张女士降压药从1种加到2种、剂量渐增,血压却仍居高不下,甚至不敢量血压。
“我饮食清淡、药没漏吃,血压为啥降不下来?”带着困惑与焦虑,她找到蒋军林医生。
蒋军林医生仔细询问了其症状、生活和工作,原来是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下,反复出现头晕、失眠、胸闷、心烦,血压越来越高,蒋军林医生为她把脉后判断:其高血压病根很大程度上在于长期焦虑导致的“肝失疏泄,气郁化火”。
(▲AI图)
在中医看来,张女士的病案,是典型的与情绪密切相关的“情志致病”。
1.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像人体的“交警”,负责疏通全身的气血津液。当人长期处于焦虑、压力下(中医称为“情志不舒”),就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堵住了,就会感到胸闷、胁肋胀痛、喜欢叹气。
2.气郁日久,化火上炎:气堵久了,就会像摩擦生热一样“郁而化火”。这把“火”向上冲,就会导致头晕、头胀、急躁易怒,火扰心神,就会导致失眠。
工作压力大、身体不舒服、晚上睡眠不好,会更加烦躁,压力加剧。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焦虑→肝郁化火→血压升高→更焦虑”的恶性循环。
(▲AI图)
蒋军林医生为这类与情志致病的高血压制定了综合性治疗方案。
1.中药汤剂加西药——从内部调和
根据张女士肝郁化火的中医病机,蒋军林医生为其制定了疏肝解郁、清热潜阳、养心安神的中药,同时配合抗焦虑的西药,中西医结合,从内部调理。
2.针灸与耳穴压豆——从经络调节
体针:选取太冲(肝经原穴,疏肝解郁)、行间(泻肝火)、内关(宁心安神)、百会(安神定志)等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耳穴压豆:在耳朵的“肝”“心”“神门”“降压沟”等穴位贴上王不留行籽,让张女士日常自行按压,能持续稳定地起到镇静、降压的效果。
3.生活指导——治养结合
情志调摄:鼓励张女士练习深呼吸,饭后散步,将注意力从烦心事上转移开。
饮食建议:多食绿色蔬菜(入肝经),如芹菜、菠菜,泡饮菊花茶、玫瑰花茶以疏肝解郁。
(▲AI图)
经过半个月的系统治疗,张女士欣喜地发现,不仅睡眠质量大大改善,心烦意乱的感觉也少了很多。更让她惊喜的是,在蒋军林医生的指导下,降压药开始逐步减量,血压反而比之前更平稳、更理想。
“现在我才明白,身体是一个整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张女士感慨道,“把心里的疙瘩解开了,身体的紧张自然就放松了,血压也就下来了。”
(▲AI图)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谢乐主任提醒:张女士的案例很好地说明了身心医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性。对于由情绪因素主导的“心因性高血压”,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具有独特优势。我们不仅要关注血压这个“果”,更要找到并解决情绪的“因”。管理好血压,请别忘了关照您的情绪。身心和谐,才是健康的真谛。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脑病科) 段俊芝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