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祉祯(重庆大学)
据央视网报道,近来,一种名为“四维胎儿摄影”“五维写真”的服务在部分城市悄然兴起。有摄影机构使用非法购入的医用超声设备,打着为孕妇拍摄胎儿影像以作纪念的幌子,通过送出“粉蓝”礼物“剧透”胎儿性别。除了背后隐藏的法律问题,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商业行为对父母之爱的异化。
真正的父母之爱,本应是对一个未知新生命的全然接纳。这份爱的神圣,正在于它的无条件性——我爱你,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与你的性别、容貌、天赋无关。而胎儿摄影却把性别作为核心卖点,将这份爱悄然变质。那个尚未谋面的孩子,从一个本应被视为完整的主体,被降格为一个可以审视、评判、筛选的客体。父母身份中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也被扭曲为对特定属性的“预订”。
这无异于对父母身份的否定。当我们还未迎接孩子的到来,就先给他们贴上了性别标签;当我们还没感受新生命的悸动,就先陷入了对特定性别的期待,这已然背离了为人父母的初心。那份本应在产房里自然迸发的、纯粹的惊喜与感动,被一种冷冰冰的认知所替代。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种以性别为导向的期待,从孩子诞生起,就对他们施加无形的压力。如果孩子的性格、爱好不符合父母对其性别的刻板期待,那份在出生前就被预设的爱,是否会大打折扣?当爱的基础建立在属性而非关系之上时,这种联结从一开始就是脆弱且有条件的。
因此,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必须被严格执行,且这一原则不容置疑。这不仅是为了维护人口性别比的平衡,更是为了守护每一个生命都能被平等对待。为人父母,最美好的部分不正是对未知的拥抱吗?那个不断成长、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生命律动的个体,难道不令人欢欣吗?值得被爱的是其作为“人”的完整存在,而不是一个“男性”或“女性”的标签。
治理非法胎儿摄影,不仅需要平台履行责任、监管部门加强执法,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回归爱的本质。愿每一个新生命都能被无条件地迎接,愿父母之爱能挣脱性别的束缚,回归它最纯粹的模样——因为爱的真谛,从来不在于是“粉”还是“蓝”,而在于生命本身的价值。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