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滞销后,特朗普通知中国,谈判议题变了,谢锋说了12个字

过去每年这个时候,中国的采购船一艘接一艘,美国农民甚至不用发愁销路,种多少都有人收。但今年情况彻底变了。从今年5月份开始,中国就压根没再碰美国的大豆,农民看着堆成山的大豆只能干瞪眼。

这事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从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对华政策就开始重新收紧,大豆成了最新的“谈判筹码”。

可惜这一次,中国没接招。白宫那边本想靠大豆问题重新压一压中国,结果发现,自己手里这张牌,已经没人在乎了。

特朗换了个思路,试图借大豆问题重启谈判。可中方凭着12个字就把这事定了性。

大豆换不了让步,局面早就变了

回头看特朗普的操作,还是那一套套路。他一直觉得,只要在农产品上卡住中国,中国就得低头。毕竟以前中国确实从美国买了不少大豆。这回他也是这么想的,可惜时代变了。

这几年,中国已经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南美那边合作紧了不少,大豆的来源早就多了起来。加上国内也有政策调整,养殖业那边也不再像过去那么依赖进口大豆。换句话说,美国大豆不再是“非买不可”。

特朗普这边却还没转过来。他以为中国还得靠美豆,于是就直接把谈判话题从技术制裁转回了农产品,甚至开口就要中国把采购量翻好几番。听起来像是在做生意,其实就是在打政治算盘。

白宫的算盘很简单:农民闹情绪了,得给他们一个出口;大豆卖不出去,得找个买家背锅;选情吃紧了,得找个外部目标来做文章。

但问题是,这种粗暴的对话方式,中国早就不吃这一套了。

对此,谢锋的回应简洁明了:“中方立场明确,按规则办事。”

虽简短,却有分量。说白了,中国不是不愿意谈,而是不愿意被人牵着鼻子走。你要谈,就得在规则下谈;你要压,那就别怪别人不接招。

规则不是谈判工具,而是底线

其实这场围绕大豆的拉锯战,说到底,反映的是两种思维的较量。美国那边还是老思路,觉得只要掌握了供应,就能掌控主动权。可现实早就打破了这个幻想。全球供应链已经变了,依赖早就不是单向的了。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没有急躁,一直是有节奏、有规划地推进自己的策略。不只是换采购对象,更是从制度上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

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有准备。特朗普想用大豆重启对话,但中国显然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

谢锋那十二个字,不是为了回应美国的质问,而是对外传递一个信号:中国坚持的是国际规则,不是临时协商的交易条款。你要谈,就拿出诚意;你要施压,就不谈也没关系。

更深一层来看,这种态度背后,是中国对自身市场地位的清晰认知。现在谁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谁就是规则的制定者。

中国不再是过去那个只靠出口吃饭的发展中国家,如今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已经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和定力。

特朗普的这一轮操作,其实也暴露出美国自身的焦虑。大豆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是美国开始发现,过去那种“我说了算”的时代正在远去。

可他们还没准备好适应这个变化,反而继续用老办法来应对新局势,结果只能是越走越被动。

谁在失去主动权,谁在稳步前行

从大豆这事儿往下一看,不难发现,美国这次是真的有点焦头烂额。农民那边怨声载道,白宫又不想真掏钱补贴,只能试图拿中国当“救火队”。但中国不接这个锅,美国只能自己收拾残局。

农民喊得最响的一句是“我们要市场,不要补贴”,这话说得不复杂,但分量十足。补贴能解决一时,解决不了长期。

没人愿意靠政府喂饭吃,大家更想要的是稳定的出口对象。但如今最大客户不来买了,连下季种多少都开始犯难。

而中国这边,在稳定中推进。不光是大豆采购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粮食安全的长远布局正在展开,从非洲到中亚,从南美到东欧,合作的触角在不断伸展。

与其说是应对美国的压力,不如说是主动在构建更稳的供应体系。

这种格局变化,美国当然也看得出来。可问题是,他们的反应方式依旧是短期操作。

今天你不买我大豆,那我明天就加税;后天你买了,那我再谈技术限制。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只会让对手更有理由远离你。

而中国的策略是稳字当头。不管外部怎么折腾,自己的节奏不乱。不主动挑事,也不惧怕应对。这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成熟。

面对特朗普团队试图重新定义谈判议题的做法,中国没有正面回击,也没有回避问题,仅用一句话就定了调。

这正是当前国际格局中的关键变化。不是谁嗓门大,谁就占理;而是谁更能守住底线,谁更清楚自己的方向。

十二个字划出的界限,谁都别想越线

从美国大豆滞销开始,到特朗普通知中国“重新谈”;从农民的不满,到白宫的焦虑;从中国的不动声色,到谢锋的十二字回应,这一系列动作拼起来,其实就是一场国际贸易格局的缩影。

美国以为自己还能像过去那样,通过一场双边施压,把事情搞定。可如今,不是别人不想谈,而是没人愿意被你牵着走。

中国早已不再是任人安排的角色,而是在坚持规则中稳步前行。

谢锋那十二个字,说的是道理,更是一种态度:合作可以谈,但前提得是平等;买卖可以做,但方式得是合理。

靠强压、靠讹诈,换不来合作,只会失去信任。

而今的大豆问题,不过是冰山一角。背后真正较量的,是谁更能适应规则时代的变化,谁更有能力在风浪中稳住方向。

美国若还停留在旧思维里,只会越走越孤。中国则会继续按自己的节奏走下去,不急不躁,也不妥协。

说到底,贸易不是谁压服谁,而是看谁更守信用,谁更讲规则。这场大豆风波的走向,已经说明了一切。谁在失去市场,谁又在赢得未来,答案已经写在了仓库堆成山的大豆上。

信息来源:中美新一轮会谈前交锋,中方正面刚——2025-09-14 20:13·直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6

标签:财经   美国   议题   大豆   中国   滞销   谢锋   规则   白宫   农民   成山   南美   中方   采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