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比世俗更高维度看翁帆,才知:被可怜的她,才是真正人生赢家

翁帆和杨振宁是当代婚恋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对,这绝不仅仅因为杨振宁本身的成就和名气,也不仅仅因为两人之间有着54岁的年龄差,而更多因为:他们两人用20年的婚姻,给了世界一个关于婚恋的别样传奇。

一开始,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对这段婚姻抱持着很大的怀疑:一个82岁,一个28岁,这样的爷孙组合,女方究竟图啥?因为翁帆长得非常像年轻时候的杨振宁妻子杜致礼,很多人甚至认为:杨振宁是将翁帆当做妻子的替身了。

翁帆大一时与杜致礼夫妇合影

的确,翁帆虽与杜聿明将军的女儿杜致礼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两人年轻时的长相,却几乎一模一样。而且两人眉宇之间的神韵,也颇为相似。从史料和相关报道来看,两人的性格也颇有相似之处,都温婉、恬淡,拥有一种泰然自若的气质。

也因此,很多人可怜这段老少恋中的翁帆,觉得她得日日陪老人,还是以“替身”形式。尤其,杨振宁疑似遗嘱(“将全部财产分给与杜致礼子女、仅为翁帆留下别墅使用权”)的消息出来后,可怜她者,数不胜数。

杨振宁与杜致礼VS杨振宁与翁帆

人们“可怜”翁帆,多少是因为不理解。也因为对两人的结合抱持怀疑者,坊间甚至还猜测:翁帆嫁给杨振宁,和当年胡友松嫁给大自己48岁的李宗仁、李淑贤嫁给大自己20岁的溥仪一样,是属于“组织上的安排”。

杨振宁和翁帆的感情,实际是纯粹的自由恋爱,没有任何“组织”干预,甚至也没有任何中间人。两人的结合,纯是缘分注定的结果。

前文说过,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翁帆大一时,那时,作为英文系大一新生的翁帆被挑选作为杨振宁和太太杜致礼的接待向导。

时间是1995年8月,地点是汕头大学,当时,杨振宁正在该校参加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大会。从后来杨振宁的评价来看,接待活动中,翁帆表现得非常出色。请听杨振宁的原话:

“致礼和我立刻就喜欢翁帆,她漂亮、活泼、体贴,而且没有心机,英文说得极好”。

绝大多数感情,都是从好感开始的,而这种好感,往往在初次见面时就已经出现。“一开始很讨厌,后来却能在一起”的戏码,往往只在影视剧中出现。

心理学将初次见面留下的印象称之为“首映效应”,首映效应又叫第一印象,它几乎能对整体关系起决定作用。

民国时期的诗人徐志摩,怎么都看原配张幼仪不顺眼,多少与第一印象不好有关。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张幼仪,是通过家人给的照片,照片上的张幼仪不仅未笑,而且打扮比较土气。徐志摩见了很不高兴,于是评了一句:“乡下土包子!”

后来,不论张幼仪对徐志摩怎样好,又如何一步步成长成新女性,徐志摩都不愿多看她一眼。最后,愣生生在她生下二子徐德生后不久,就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

而鲁迅与朱安的悲剧,多少也与第一印象不好有关。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新婚当日,朱安从轿子里走出来,不小心把鞋子掉了,露出了鲁迅并不喜欢的小脚。当晚,鲁迅甚至哭湿了枕巾。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例子都在说明:第一印象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为第一印象非常好,离开汕头大学后,杨振宁夫妇偶尔还会和翁帆保持联系。

那一次交集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翁帆和杨振宁都未有过重合。请看他们各自的时间线:翁帆在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汕头当地,并进入一家企业工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她离开了那家公司,转到了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

在深圳工作期间,翁帆也并不如意,但她很快有了第一段婚姻,对方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男子。两人结婚时,男子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

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两年时间,就宣告结束。翁帆极少提及相关,只说:两人因分居两地,无奈离婚。然而,20多年前,在那个相比现在并不那么开放的年代,若非万不得已,如翁帆这般性格的女子,又何以会愿意走到离婚这一步呢?何况,翁帆的家庭那样看重“体面”。

离婚后,翁帆选择了继续读书深造,她进入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注意,此时,她的学习仍旧停留在语言方向。

接着看杨振宁的时间线,杨振宁和杜致礼回到美国后,本就身体不好的杜致礼病情日益严重,除了软组织肿瘤,她还患上了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症。

所以,与翁帆那一次见面后,杨振宁的很多时间精力,都拿来陪妻子和病魔做斗争了。

2003年1月19日,杨振宁在美国石溪为杜致礼75岁生日举办宴会,而彼时,翁帆正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研。仅仅几个月后,杜致礼就在美国石溪逝世,享年75岁。

杜致礼辞世后不久,杨振宁意外接到了翁帆寄来的一封信,这封信被直接寄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并很快被转到了正在香港的杨振宁的手中。

杨振宁看到信后,知道翁帆此时正在写研究生论文,且论文与他有关,题目就叫:《杨振宁的翻译思想》。大约是此时的杨振宁正沉浸在丧妻之痛的缘故,翁帆这个论文后来不得不换了人研究,她换成了另一位翻译家许渊冲。

注意:这里,两人仍未有交集。两人再次有交集,是杨振宁主动创造的。他在2004年请翁帆到香港中文大学见面。

翁帆欣然前往,正是这次见面,杨振宁确定了自己对翁帆的感情。或许,刚刚失去爱妻的杨振宁,的确在翁帆身上看到了妻子的影子。或许,杨振宁发现翁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总之,两人的关系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

女人总是非常敏感,翁帆察觉到杨振宁对自己也很不一样了。这次见面后,杨振宁一有空就会给翁帆电话。

如杨振宁这样的男性大神频繁给一个女子电话,这本身就是有些反常的。聪慧如翁帆,当然能察觉出其中的意义,她没有叫停,自然代表着某种程度的接受。

当年5月,杨振宁和翁帆确定了关系,他们还手拉着手前往石澳游玩。这之后,两人联系更加密切,相处也越来越默契。

翁帆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和杨振宁在一起,而杨振宁也发现自己离不开翁帆了。几个月后,杨振宁在电话里和翁帆求婚。

杨振宁为何在电话里求婚,他自己的回答是:这样很浪漫。

翁帆原以为比杨振宁还小21岁的父亲翁云光会反对两人的婚事,交谈后才得知:父亲非常高兴两人能结合。他甚至说:“能照顾杨教授的晚年生活,是一种光荣。”

能得到家人祝福的婚姻,往往不会差。翁帆欣然奔赴这段老少恋,再也没有任何犹疑。

结婚那年,杨振宁去看望翁帆一家

到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了:杨振宁的出现,弥补了翁帆在前一段婚姻里的缺失,杨振宁一定能给她上一段婚姻给不了她的部分。绝大多数女子、男子在第二段婚姻里,往往会找前一段婚姻的“缺失”,这几乎不可逆。

从世俗角度看过去,翁帆肯定没有通过第一段婚姻得到任何财产,也没有留下子女。她唯一称得上“得到”的,是这段婚姻带来的教训。其教训之一是:夫妻不能两地分居,因为日久后,感情必定越来越淡漠。

翁帆多少觉得:后面的婚姻,只能有死别,不能有生离。而杨振宁,显然能满足她这个需求。

杨振宁与翁帆结婚照

站在非世俗的角度看过去,翁帆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女子,她显然希望婚姻能给自己带来成长。否则,换了谁,都是一地鸡毛,那样的婚姻,显然不是翁帆想要的。

而杨振宁这种级别的大神,不用说走进婚姻,就是一次接待,也能让她以极快速度成长。考量到这一层的翁帆,无疑会认为杨振宁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伴侣。因为,他几乎是一所学校,而且是顶级名校。

从翁帆在社会上的历练失败,以及离婚后选择进入学校再度读研来看,她定然在兜兜转转中确定:自己的真性情,并不适合在社会摸爬滚打,而更适合象牙塔。无疑,杨振宁能让她长期待在象牙塔里,且以光速成长。

非世俗角度继续看:抱持终身成长思维的翁帆,嫁给杨振宁后,一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在他的潜移默化下不断学习、提升,各方面能力迅速提升。

2011年,即结婚的第六年,翁帆完全摆脱了之前一直执着的语言专业学习,转而开始攻读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建筑,是她最感兴趣的专业,她无比热爱建筑。8年后,翁帆在清华大学获得建筑历史及理论专业博士学位。注意:博士后面跟着“学位”二字。

中国的博士并不少,但顶级学府的博士并不多,尤其,顶级学府能拿到博士学位者更是凤毛麟角。截至2024年,中国累计博士学位获得者约90万,占比全国人口0.064%。第二年,翁帆再次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到这里,翁帆就已经创造奇迹了。

杨振宁非常骄傲,他在妻子的毕业典礼上毫不吝啬地称赞翁帆的努力“让我骄傲”。

翁帆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天知道:没有杨振宁的耳濡目染,翁帆能走到中国最高学府,拿到最高学位?其可能性并非没有,但其难度,起码要增加五倍。要知道,杨振宁是和爱因斯坦齐名的科学家,《科学》杂志评选"物理学千年TOP10贡献者",杨振宁位列第8,是唯一在世入选者。

能随便得到这样一位顶级大神的指点,基本就能飞升,如翁帆这般日日夜夜陪伴左右者,早已是大神级人物。这点,我们从翁帆近些年出版的书籍中,就可见一斑。

翁帆的成长,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更重要在于其人生境界的提升。相比早年青涩的模样,如今的翁帆,看起来极其知性,且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气定神闲。她的双眸里有智慧之光,嫁给杨振宁20年,她的身材、颜值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诚如翁帆自己早年接受采访时所说:

“我们共同生活的11年(当时为2015年),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影响了我,潜移默化中,我觉得他是创造了我,创造了现在的我。可以说他是我生命中的带路人。”

杨振宁给翁帆的,绝不止是象牙塔中的象牙塔,他实是翁帆生命中的贵人。她对他,已经不仅仅是崇拜那么简单了。张爱玲说:女人要崇拜,才快乐。翁帆,在这段婚姻里,绝不仅仅是得到快乐而已。

杨振宁拓宽了翁帆生命的厚度和宽度,让她从一个普通维度,抵达了七维空间。

在这些之外,杨振宁还给了翁帆一份无人可给的“爱”,这份爱,若拆解开,定能让世俗中人羡慕不已。

世间最好的爱是互相成就,翁帆让杨振宁增加了生命长度,也让其生命更加丰富多彩。而杨振宁,则助力她遇见了超乎自己想象的自己。

在“成就”之外,杨振宁给翁帆的呵护,也达到了寻常夫妻难以企及的高度。杨振宁处处为翁帆考虑,尤其在是否要孩子的问题上,他曾这样说:

“翁帆应该和我一样,都长时间考虑过,但我们从来没有就此展开讨论,准确来说,这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讨论。我想我们不宜要孩子,因为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不在了,翁帆一个人带着一个或者两个孩子,那将是很困难的事。”

真正的爱的呵护是:“为之计深远”,杨振宁为翁帆考虑到了自己“百年后”,足见其对她的呵护之深。

很早以前,杨振宁就曾为翁帆考虑自己百年后的种种,他在一次公开接受采访时说:“希望她再婚。”翁帆听了很不高兴,杨振宁则当即以一句话,为她将来可能的再婚做了“合理解释”,他说:“人生复杂,没有绝对的对与不对。”

有杨振宁这句话打底,翁帆在他百年后再婚,便无人可指责其对错。杨振宁不仅替她想得多,而且替她想得非常周全。若非极致的爱与呵护,当真做不到。

杨振宁还一边为翁帆的将来打算,还一边安慰眼下的翁帆,告诉他:自己希望她再婚,绝不是因为不在乎,而是因为自己实在太老了。他说:

“赞成你将来再婚,是年纪大的杨振宁讲的,年纪轻的杨振宁,希望你不再结婚”。

翁帆听了这话后,当即热泪盈眶。

若一个女人,在一段婚姻里,不仅能得到最好的爱,还能超额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自己想都不敢想的超完美的人,那么,这样的婚姻即便有着巨大的年龄鸿沟,也足以被称得上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娱乐   维度   赢家   世俗   人生   婚姻   大神   鲁迅   汕头大学   妻子   时间   象牙塔   学府   博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