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为何如此痛恨南开?轰炸前竟开记者会“预告”

编者按

1937年7月,日本继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南开大学作为天津抗日救亡运动重镇,惨遭日寇野蛮轰炸,毁掠校园,并被强行军事占领。8月,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奉命到长沙组建临时大学,继而再迁昆明,合组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在战火硝烟中弦歌不辍,为国家和民族培育了大批杰出人才,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这一时期,也是南开大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巍巍南开,百折不挠;烽火岁月,淬砺弥坚。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特推出“抗战中的南开”栏目,回溯峥嵘岁月,探寻南开在抗日战线上坚守办学、救亡图存的艰辛历程,展现南开师生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作为与“愈难愈开”的坚韧品格,向所有不屈抗日的南开先辈致敬,以此激励新一代南开人汲取奋进力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赓续南开“爱国奋斗、公能日新”的使命担当,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华章。

国之殇,未敢忘!

校之殇,吾永忆!

1937年

18岁的南开大学战火纷飞、颠沛流离

被日寇炸毁的秀山堂

被日寇炸毁的木斋图书馆

被日寇轰炸后的思源堂

1937年7月28日深夜(29日凌晨)

侵华日军十数架飞机

对南开大学等地进行狂轰滥炸

整个劫难从29日持续到30日下午

“7·28校殇日”88周年座谈会上公布的最新研究史料

1937年7月30日的《大阪朝日新闻》

赫然刊登“空袭天津”的新闻

其中有“南开大学归于灰烬”译意的报道

其中详细记载了

南开大学遭受炮击的时间是

“二十九日午后二时三十分开始”

“第一发炮弹就击中校门”

在不断的炮击下

“天津排日运动的急先锋

南开大学化为了灰烬”

E.鲍克博士拍摄的日寇炸毁南开大学的情景

日寇对南开大学校园的空袭

更有“细致”的描述

“南开大学的火焰凶猛,

而勇敢的日本人们

忘记了战斗而登上屋顶,

为这壮观而高呼万岁……”

这些日本报纸的“追捧”之词

记录了日寇的累累暴行

私立南开大学抗战期间损失报告清册

(1943年9月25日造)

而轰炸之后

“日军卡车列队入校

于废墟中装书和设备。

30日,炮击学校,秀山堂着火。

日军骑兵百余名、汽车数辆入校,

复抢劫余书籍,

然后将木斋馆付之一炬。”

这些损失加在一起

按照战前价值共计法币663万元

南开大学成为全民族抗战爆发后

第一所被日寇化为焦土的中国高等学府

“是日本侵略者有计划地

毁灭中国高等学府的创例。”

南开大学因与生俱来的爱国传统而罹难

日本侵略者为什么对南开恨之入骨?这是因为南开是一所具有爱国传统的学校。南开系列学校自创建之日起,就带有强烈的兴学强国使命。“为社会谋进步,为公共谋幸福。”1919年,严修、张伯苓等南开先贤在风雨飘摇中搭建起育人之堂,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开国总理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人才。

五四运动期间,南开师生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号召民众“警醒国魂”,“不忘国耻”。周恩来、马骏、马千里、时子周等成为天津五四爱国运动的领袖。1919年12月,南开师生两次参加天津市的国民大会,深入商家店铺调查日货。天津反动当局进行镇压,制造借口,逮捕了马千里、时子周、马骏等7名代表,并在警察厅花园殴打南开学生师士范、祁士良等6人。

被捕师生代表出狱后合影

(四排右二为周恩来,右一为于方舟,二排左二为马骏)

1920年1月29日,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等17所大中学校学生在周恩来、郭隆真、张若名、于方舟的带领下,赴直隶省公署请愿,又遭残酷镇压。周恩来等4名代表被捕,13名南开学生受伤。在此前后,南开的凌钟、李恭允、杨云峰、陈春华、陶尚钊等也因散发传单、调查日货被捕。被捕师生在狱中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20年7月,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反动当局不得不释放被捕代表和学生。此后,在纪念五七国耻、声援五卅运动、声讨“三一八”惨案等爱国行动中,都活跃着南开学生的身影。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在党的影响下,南开大学的党团组织逐步建立起来。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就与天津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新生社密切联系,接触了周恩来、马骏等南开大学学生。

1922年,于方舟考入南开大学,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组织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翌年经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3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于方舟当选委员长,南开大学学生王乃宽当选委员,同时青年团南开大学支部开始筹建。1924年,于方舟主持成立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并任书记,成为天津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开大学的反帝爱国运动深入开展起来。

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南开大学的民主运动转向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反帝爱国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师生们随后组成了以张伯苓为主席的国难急救会,并决定立即加入天津中等以上学校抗日救国会,以实际行动支持长城抗战,慰劳前方将士。南开大学成为天津市的抗日救亡中心之一。与此同时,学校的中共地下组织建立反帝大同盟。他们开办工友夜校,组织进步社团,传播革命真理,宣传抗日政策,扩大抗日救国运动的群众基础。

1934年10月,南开学生在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打出旗语“毋忘国耻”

1934年,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在天津举行,张伯苓担任总裁判。开幕式上,数百名南开学生组成的拉拉队,站在主席台对面。他们在队长严仁颖的指挥下,一边高唱“时时不忘山河碎”,一边挥动紫、白两色(南开校色)小旗,连续组成“毋忘国耻”“收复失地”等标语。全场三万余名观众,报以“狂风骤雨般的掌声”。南开学生的壮举激发起在场同胞同仇敌忾的强烈共鸣和爱国热情,许多人流下了热泪。

当时,参加华北运动会的日本驻津总领事气急败坏,当即提出抗议。张伯苓校长据理争辩说:“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爱国活动,这是学生们的自由,外国人无权干涉。”

事后,南京政府当局要求张伯苓约束学生。他把学生领袖找来,头一句话“你们‘讨厌’”,第二句“你们‘讨厌’得好”,第三句“下回还这么‘讨厌’”“要更巧妙地‘讨厌’”。南开人的爱国壮举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益世报》对此事做了非常翔实的报道,《大公报》刊登了时评文章,给予南开师生极高的评价。

1936年5月28日,包括南开学子在内的天津学生针对日军增兵华北举行大规模反日示威游行

1935年,华北事变,平津危机。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2月9日,北平学生发起的一二·九运动爆发。包括南开学子在内的天津学界积极响应,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日爱国大游行。学生们的爱国行为,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提高了群众的抗日觉悟,从而揭开了南开大学抗日救亡运动新的一页

1935年以来,南开大学的抗日爱国运动有了新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学生运动开始突破请愿、示威的旧格局,在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35年暑假,二三十名进步学生组成小分队,深入北仓、杨村一带农村,调查农民生活情况,宣传抗日。

1935年,南开学生在天津西郊王兰庄开办平民学校时与农民子弟合影

学校许多民先队员和学生积极分子参加学联组织的农村义务教育活动。他们到天津郊区的小园、姜井、李七庄、王兰庄一带开办小学和识字班,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扩大抗日救亡运动的群众基础。

1935年秋,沙兆豫(又名沙琴晖、吴寄寒)、李明义(又名李哲人)等共产党员入学,组织了“铁流社”,秘密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与此同时,南开大学部分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参加“平津学生南下宣传团”,扩大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1936年2月,这批平津学生回城,组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南开大学民先队组织是以“铁流社”为核心建立起来的。1936年7月,南开大学党支部成立。

在新的形势下,中共党组织加强了对南开大学抗日爱国运动的领导。中共天津市委负责人姚依林(化名老徐)直接指导南开大学党组织的工作。1937年2月,姚依林指示入党不久的经济研究所职员李文定(李鳌)创办党内刊物——《世界》,主要供平津及华北地区“民先”队员阅读。姚依林常以“徐文信”的笔名为《世界》旬刊撰文,指导学生运动的发展。

东北研究会在黑龙江进行社会调查

南开大学东北研究会主任傅恩龄在多年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于1931年秋编写出版的《东北地理教本》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南开大学教师在坚持为国育才的同时,也以自己的学术专长实现着报国救国之志。

南开大学东北研究会“搜集日本侵略中国之铁证”,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在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化工系的技术支持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硫酸厂,打破了日货对华北市场的垄断。

南开经济学人还在天津《大公报》开辟《经济周刊》,研究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其中关于日本对华经济掠夺的研究,有力揭露了日本所谓“中日经济提携”的论调,指出其实质是“使中国完全地殖民地化,并且推销其工业的生产品”。

1937年日文报纸称南开是“有名的共产大学”

在民族危亡之际,南开大学高举抗日救亡旗帜,并积极付诸行动,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在强敌面前不屈的风骨与必胜的信念。

罹难之后,“愈难愈开”!

1937年七七事变后,作为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部所在地的天津日益危急。日本军队不断演习,加紧了进攻天津的准备。迫于形势,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等果断决定进行疏散,组织部分师生护校,同时紧急整理图书仪器运往租界。但是,由于受到日寇阻拦,装车备运的全校90%的物资中,仅有一半被运出。

当时,张伯苓正在江西庐山参加国是谈话会。他在会上发言说:“南开凝聚了我一生之心血,战端一开,难以保全。”“保不住就不保了,决不能向日本人屈服!打烂了南开可以再重建,国家一旦灭亡了,还谈什么教育!”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日本侵略者终于向南开大学伸出了魔爪。7月29日、30日,日寇连续两天用飞机、大炮对南开大学进行狂轰滥炸。

被炸毁的男生宿舍

在实施重点轰炸前,日寇无耻地向中外记者公开宣布要炸毁南开大学。著名记者爱波斯坦在1939年出版的《人民之战》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幕:

午后,一切是平静的。外国记者又为日本报业会招集去。雅致的受有英国教育的队长说:“先生们,今天我们要轰炸南开大学。”

……

“但是,这又有何理由去轰炸一个世界闻名的教育机关呢?”

“先生们,南开大学是反日的基础。我们必需毁掉一切反日的基础。”

“你是什么意思?”

“南开学生是反日的,是共产主义者。他们常常找我们的麻烦。”

南开被毁,举国震怒,举世声讨。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于7月30日对《中央日报》记者发表谈话称“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南开大学为抗战做出的巨大牺牲,也成为对全民族抗战的极大激励。

作为南开精神核心要义的爱国主义精神,自此更加深刻地扎根在一代代南开人心中。南开大学被毁后,学校大部分地下党员、“民先”队员分赴各地抗日。留下来的师生辗转南迁,先到长沙又至昆明,与清华、北大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战火和困境中,弦诵不绝,薪火相传……

南开之殇

是民族苦难的缩影

爱国主义

是南开人与生俱来的基因

如今,每至7月28日“校殇日”

南开师生都会以庄严的鸣钟仪式

致敬南开先辈们

不屈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

以此铭记抗战历史

传扬爱国精神、汲取前行的力量

2019年,建校100周年之际,当年被日寇炸毁的思源堂、秀山堂、木斋图书馆在津南新校区复建落成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汲汲骎骎,日新月异!

不服输的南开人从未忘记历史

时刻秉承“公能日新”的南开精神

弘扬爱国奋斗光荣传统

以实际行动为“知中国,服务中国”

作出“南开贡献”!

NANKAI UNIVERSITY

来源:南开大学融媒体中心

综合自《百年南开——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特刊》、今晚报

编辑:张润昊 刘喆萱

审核:吴军辉 周冰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历史   南开   记者会   侵华日军   预告   南开大学   爱国   天津   日寇   日本   学生   中国共产党   华北   周恩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