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后,藏着中国财富分布的真相。
打开社交媒体,仿佛人人年入百万、家家资产千万——“30万算小钱”、“没100万存款怎么生活”等言论层出不穷。
然而,最新发布的《胡润财富报告》却给了这些言论一记响亮的耳光:截至2024年1月1日,中国包括港澳台拥有600万人民币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仅512.8万户,其中内地为414.2万户。
这些家庭扣除所有负债后,能自由支配用于投资和消费的净资产达到600万元,才勉强踏入高净值门槛。
01 财富真相
虚幻与现实的强烈反差
网络世界制造的“富豪泡沫”与真实数据形成的反差令人震惊。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拥有600万人民币资产的家庭仅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左右。
这意味着,每100户家庭中,只有1户能达到这个标准。
更令人惊讶的是,如果以可投资资产计算,符合条件的家庭数量还要再减少六成。全国上下仅有0.1% 的人拥有100万存款,每1000户家庭中只有1户达标。
至于资产达到1亿人民币的“超高净值家庭”,全国更是仅有13万户,堪称凤毛麟角。
02 地域分布
财富高度集中
高净值家庭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聚集性。北京、广东、上海、浙江、香港这些国际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是高净值家庭的主要聚集地。
北京拥有72.8万户600万资产富裕家庭,继续领跑全国。
上海以62.6万户紧随其后,香港以52.8万户位列第三。
这一分布格局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吻合,也反映出财富创造与经济活跃度的密切关系。
从这一点来看,地理位置往往决定了财富起点。
03 群体画像
谁是高净值人士?
高净值家庭的构成各有特点。在千万资产高净值家庭中,企业主占比54%,是最主要的群体。
金领阶层占比34%,他们靠着公司股份、高薪和分红跻身高净值行列,同时房产价值也颇高。
令人意外的是,职业股民和不动产投资者分别只占7%和5%。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拥有超前投资目光的天才是少数,大部分富人还是倾向于拥有土地和现金流等实质性资产。
曾经占比10%的炒房客群体直接腰斩至5%,标志着房地产造富时代已宣告终结。
04 财富变迁
缩水的资产与移民潮
近年来,中国高净值家庭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报告显示,中国600万资产以上家庭数量较四年前减少近三成。
楼市降温成为财富缩水的重要推手。房地产市场下行,房产价值缩水,投资性房产难以变现,不动产投资者的财富大幅缩水。
资本市场同样表现低迷。A股持续震荡,港股表现欠佳,私募爆雷事件频发。中植系暴雷事件涉及15万高净值人群,个别投资者损失金额高达数十亿。
与此同时,高净值人群移民潮正在加速。
2024年中国有1.52万名高净值人士选择移民,位居全球百万富翁流失榜首。
这些人群主要流向新加坡、阿联酋和美国等地区,通过设立家族办公室、离岸信托等形式转移资产。
05 观念转变~从“创富”到“守富”
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高净值人群的财富观念正在发生巨大转变。
曾经,有钱人热衷于“创富”,追求财富快速增长;但如今,他们的观念已转变为 “守富” 为首要目标。
在消费领域,科技产品以62% 的占比成为最受欢迎的奢侈品,传统奢侈品消费明显降温。
腕表消费占比下降38%,私人飞机需求减少44%。汽车购买预算从78万元降至66万元,降幅达15%。
投资领域的变化更为明显。黄金配置比例从五年前的6.3%持续上升至15.7%,连续五年成为投资首选。
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占比连续五年下降,曾经备受追捧的住宅地产已经让位于其他投资品类。
06 普通人启示:紧跟趋势,应对变局
高净值家庭的财富动向,为普通人提供了重要启示。报告指出,高净值人群的资产如房产古董等都面临变现困难。
“现金为王,没事别乱花了,尽量预留3-6个月生活费用作为应急资金,应对突发情况更重要。”
高净值人群的喜好决定了财富流动方向。既然他们开始抛弃传统奢侈品等行业,这些行业就会衰落。
他们看重身体,看重保值,那么,财富就会流向新科技、医药、消费降级等领域。
同时,高净值人群的流向决定了财富和资源正在集中在少数大城市。
未来很多小城市会衰落,如果你不在体制内,就不要留恋小县城了。
当金字塔顶端的群体都在转向“省电模式”,从追求财富增长转变为注重财富保全,普通人更应理性看待财富。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富豪们已经最先察觉到了不对,他们的投资策略趋于保守;而普通人无财可理,但可以“理”自己——强化自身,学习技能,升级认知。
毕竟,经济有周期,现在的困难是暂时的。未来等全球经济回暖,机会总是属于能做好准备的人。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