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等不到中方订单后,特朗普开始另寻出路,却又收到一个坏消息

2025年7月,美国农业部的仓库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今年中西部地区的大豆库存已达到过去十年最高值,这一幕让人不禁回想起几年前的场景——那时候的美国大豆,是全球市场上的“香饽饽”,尤其是面对中国这个长期且稳定的超级买家。

曾经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2200万吨大豆,占据出口份额的一半以上。而如今,这条“金线”突然断裂,成千上万的农民开始叫苦不迭,白宫也坐不住了。特朗普的算盘打得精明:用关税压中国让步,再用补贴安抚国内选票。可没想到,这一次的“硬碰硬”,让他自己先掉了坑。

面对满仓的大豆和不满的农民,特朗普不得不启动“另寻出路”的计划。但就在他满世界找新客户的节骨眼上,又收到阿根廷的一个“坏消息”,这让他本就焦头烂额的局势变得更加被动。阿根廷到底干了什么,让特朗普如此措手不及?又为何中国迟迟不下订单,反倒加快了转向南美的脚步?

2023年,特朗普重启对华关税战,试图再次用经济施压换取谈判筹码。可这一次,中国没有像过去那样低头,而是迅速调整了大豆采购方向。大量订单转向了南美,尤其是巴西和阿根廷。而美国农民的损失,也在这一年集中爆发。

伊利诺伊州、爱荷华州的农户发现,原本每吨可卖近500美元的大豆,价格迅速跌至300美元以下。不少农户干脆停种,或者转向其他作物。大豆仓库从满仓变成“压仓”,只好用防水布盖着,眼睁睁看着贬值发霉。

2024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同比下降超过50%,创下15年来最大跌幅。与此同时,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量创下新高,7月高达1570万吨,足足装满了80艘巨型货轮。

特朗普感到压力山大,他不再指望中国重新下单,而是启动“全球推销计划”。拉着国家经济委员会、农业部、州长及行业代表,组成代表团前往印度、墨西哥、越南等国“推销”大豆。

爱荷华州州长亲自带队跑印度,八天行程密集拜访农业协会和饲料企业,希望印度能接下更多订单。可印度方面回应谨慎——自家1.2亿农民靠农业吃饭,800万大豆种植户是莫迪政府的基本盘,没法轻易放开进口。

特朗普随后又转向非洲和东南亚,签下多个“意向备忘录”,包括向越南出口14亿美元农产品,向孟加拉国出口40万吨大豆。但这些加起来也难以填补中国市场留下的巨大空缺。美国大豆协会甚至在公开信中警告白宫:如今的对手很可能“永久性”取代美国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补贴成为特朗普另一个“止血”工具。白宫宣布拿出100亿到140亿美元,从关税收入中给受影响的农民发补助,还计划通过农业信贷局发放贷款,甚至提高生物燃料配额。补贴的钱本质上还是从美国消费者口袋里掏的,只是左手倒右手。农民心里明白,这钱是“止痛药”,不是“治病药”。

肯塔基州的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直接写信给白宫:2023年农业亏损高达260亿美元,大豆市场份额流失接近10%,补贴根本无法弥补损失。芝加哥一家公司测算,到2024年底,中国大豆订单减少的缺口将达到1600万吨,相当于爱荷华州半年产量。

就在特朗普为大豆的出路焦头烂额时,南美“老朋友”阿根廷却送来一记“补刀”。2025年6月,阿根廷宣布提升高粱出口标准,将出口等级分为每百升72公斤、70公斤和67公斤,并严格限制杂质和破碎率,目标指向异常明确——中国市场。

阿根廷这一举动,几乎是为中国量身打造。数据显示,2025年1到8月,阿根廷出口的123万吨高粱中,有122万吨卖给了中国,占比近100%。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美国刚刚向阿根廷承诺了一笔200亿美元的援助,希望借此干预其对中国的金融合作。

美国开出的条件很直接:阿根廷要缩减与中国的金融联系,包括暂停18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可特朗普没想到,阿根廷嘴上答应对美“配合”,背地里却悄悄延长了与中国的互换协议期限。

不仅如此,阿根廷还取消了谷物出口税,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市场的吸引力。特朗普原本想靠这笔援助绑定阿根廷,结果反而被“摆了一道”。阿根廷的动作明确传达一个信号:中国才是真正的“长期饭票”,而美国的“援助大饼”,到账时间模糊,还附带一堆政治附加条件。

南华早报分析称,阿根廷宁愿得罪美国,也要稳住中国这个头号客户。这不仅是出于经济利益,更是现实选择。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曾占据中国90%的高粱市场,而今却被南美国家顺利替代。特朗普想依靠200亿美元援助换来“南美市场换中国市场”的战略成果,却被现实狠狠打脸。

这不是巧合,而是一种趋势的体现。越来越多国家在现实利益面前,开始重新评估与中美之间的关系。中国提出的“互利共赢”和稳定大市场,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首选。相比之下,美国频繁加税、动辄制裁,令不少国家望而却步。

美国农民的苦日子,或许还远未结束。特朗普寄希望于11月举行的APEC峰会,希望能与中方达成某种妥协,重启大豆订单。不过,中国市场早已不再单一依赖美国供应。从调整饲料配比,到拓展南美采购,再到鼓励国内自给,中国早已做好了“无美大豆”的准备。

而美国这边,农业产业链从种植、仓储到出口,全链条受挫。特朗普政府的补贴政策也在边际递减,越来越多农民对“救助”失去信心。

美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中,试图用关税换回谈判,却换来了市场结构的剧变。阿根廷、高粱、补贴、农民、仓库、大豆,这些看似分散的线索,其实都指向一个根本问题:特朗普对中国市场的误判,正在让美国农业陷入深渊。

这场博弈,不只是贸易,更是全球供应链与经济信任的较量。特朗普本想用强硬方式逼中国就范,结果不仅没等来中国订单,还失去了南美市场。

从中国的坚定转向,到阿根廷的果断“选边”,再到美国农民的持续亏损,这场“另寻出路”的行动,不但没解决问题,反而暴露出更大的困局。在全球化时代,谁能提供稳定需求,谁才是最值得依赖的合作伙伴。

信息来源:

[1]“美国今年或错失数十亿美元中国大豆订单” 观察者网

[2]阿根廷提升高粱出口标准:就算得罪美国,也得卖给中国 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财经   中方   订单   阿根廷   美国   中国   大豆   南美   中国市场   农民   美元   高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