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它真的来了!
10月17日晚上,证监会突然丢出一个重磅消息——《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全面修订发布!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直接瞄准那些躺在上市公司里吸血的“关键少数”。
什么叫关键少数?说白了,就是那些拿着高薪不干事、掏空公司肥自己、坑了中小股东还能全身而退的董事、高管和大股东们。
这次,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新规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留给上市公司准备的时间不多了。
说实话,A股市场这些年最让散户心寒的是什么?不是股价跌,而是那些上市公司高管拿着天价薪酬,公司业绩却一塌糊涂;大股东随随便便掏空上市公司,中小股东连哭都找不到地方。
这次修订就是冲着这些痛点来的。
先说第一刀——董事高管,从上任到离职全程盯死你。
以前怎么样?董事高管离职了就万事大吉,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地鸡毛。现在不行了,聘任的时候就得签好离职追责协议,走的时候还得审查你在职期间有没有尽责。换句话说,想跑?门都没有。
更狠的是,对同业竞争、利益输送这些暗箱操作,必须明明白白披露出来。你敢干,就别怕被扒光了给股民看。
第二刀更直接——薪酬跟业绩挂钩,不能光拿钱不干活。
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简直离谱,公司亏得一塌糊涂,他们照样拿几千万年薪。这次新规要求建立薪酬递延支付和追索扣回机制。
什么意思?就是你今年业绩好拿了高薪,明年要是发现你数据造假或者瞎搞,不好意思,钱得吐出来。
这招够狠吧?让那些只想捞快钱的高管,真正跟公司长期发展绑在一起。
第三刀直接砍向大股东——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想都别想。
A股市场最恶心的就是大股东把上市公司当提款机。什么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同业竞争,花样百出。新规明确规定,可能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直接禁止;非重大的,也得老老实实披露。
董事会还得负责识别和审议关联交易,从源头上卡死那些见不得光的操作。
第四刀是系统性升级——规则全面衔接,不留漏洞。
这次修订跟《证券法》《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等法规做了全方位对接,补齐了股东权利征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责、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短板。
说白了,就是织了一张更密的网,让那些钻空子的人无处可逃。
证监会这次修订可不是闭门造车,人家从7月25日到8月24日公开征求意见,收到195条反馈。
市场各方什么态度?一边倒地支持。
你想想,散户投资者被坑了这么多年,终于看到监管层出手整治那些“蛀虫”,能不激动吗?
而且证监会还采纳了很多合理建议,比如明确累积投票制在选举两名以上董事时适用,厘清独立董事津贴不适用薪酬管理规定等等。
这种接地气的修订,才是真正为市场服务的监管。
更关键的是,新规给了上市公司一年多的准备时间。2026年1月1日才正式实施,留足缓冲期让公司调整内部制度。
这既体现了监管的严肃性,又显示出足够的灵活性。说实话,这波操作我给满分。
别小看这次修订,它释放的信号太明确了——中国资本市场要动真格了。
过去那种高管躺着拿钱、大股东随便掏空上市公司的野蛮时代,彻底要翻篇了。
从根本上讲,这是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一步。什么叫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权责清晰、激励约束并重、治理规范透明。
说人话就是:干得好有奖励,干得差要追责,想耍花招没门。
对于5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来说,这次修订是一次彻底的洗牌。
那些真正专注主业、规范经营、善待股东的公司,会在新规下获得更高的估值认可;而那些靠财务造假、利益输送、掏空上市公司过活的,等着接受市场和监管的双重制裁吧。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才是资本市场该有的样子。
更重要的是,这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想想看,以前买了股票就像把钱交给别人随便造,现在好了,监管层帮你盯着那些“关键少数”,让他们不敢乱来。
投资环境改善了,信心自然就回来了。
有分析师说得好:这次修订是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重要举措,将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我觉得这话没毛病,但还可以说得更直白点——A股要变天了,那些靠坑股民发财的人,以后没活路了。
最后多说一句:
证监会这次出手,是真的为市场、为投资者着想。虽然新规要到2026年才实施,但从现在开始,那些心里有鬼的上市公司和高管,估计已经开始睡不着觉了。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可能是近年来最值得期待的一次监管升级。
市场在变,规则在变,属于价值投资的时代,或许真的要来了。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