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让荷兰翻身,两个安世决生死,这一仗中国没有输的理由

在书桌前摊开的新闻中,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的表态透着难以掩饰的焦灼。电话那头的急切与我方“尽快妥善解决”的坚定形成鲜明对比,这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博弈,早已超越单纯的企业纷争,成为检验大国底气的试金石。合上书页,窗外夜色正浓,心中却翻涌着万千思绪,提笔写下这些文字,只为记录这场没有退路的较量。

最初关注安世半导体,是因闻泰科技那场震动行业的收购。2019年,这家积淀了飞利浦半导体八十余年技术底蕴的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是中国资本带着三百多亿资金伸出援手。那些年里,我们不仅还清了安世的外债,更注入科研力量,让这家老牌企业在车规级芯片领域重焕生机——2024年营收高达147亿元,为荷兰贡献超亿元税收,还提供了数千个就业岗位。谁也没想到,这份互利共赢的成绩单,竟成了“怀璧其罪”的祸根。

9月底的惊雷至今仍在耳畔。出台穿透制裁令的第二天,荷兰便以几十年前的战时条款为由,72小时内完成了对安世的强行接管:冻结全球资产、罢免中方董事长张学政、将99%股权移交第三方托管。这种明火执仗的掠夺,哪里是商业博弈,分明是海盗逻辑的现代复刻。荷兰自以为握住了股权这张王牌,却忘了半导体产业的核心从来不是纸面资产——安世超过8成的产品要在中国封装,东莞工厂的技术、产能和成本优势全球无可替代,给比亚迪的车规级MOSFET从下单到交付仅需7天,这在欧洲根本无法想象。

这场博弈的第一个“安世”,是摆在明面上的企业控制权。荷兰以为控制了荷兰总部就掌控了一切,却踩中了最致命的陷阱:安世的上游供应链依赖中国关键元器件,下游50%以上市场在中国,封装测试更是完全离不开中国工厂。我方商务部迅速出台出口管制,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成品元器件,这一招直接击中要害。欧洲汽车产业瞬间慌了——安世的车规级芯片是大众、福特等巨头的刚需,生产线停摆意味着1400万从业者的饭碗将受影响,欧洲各国纷纷向荷兰施压,压力转眼从中国转移到了荷兰政府身上。这便是实力的底气:当你的命脉握在我手中,所谓的“夺权”不过是自缚手脚。

第二个“安世”,是隐藏在背后的规则话语权与产业主动权。荷兰的嚣张,源于其半导体设备霸权——ASML垄断了全球61.2%的光刻机市场,高端EUV光刻机更是独家供应。可他们忘了,中国手里握着更关键的筹码:稀土。制造光刻机离不开稀土,而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10月9日的稀土管制令,让全世界看清了谁才是真正的“工业维生素”掌控者。更重要的是,安世事件本质是西方对华经济战的“投石问路”,若此次退让,未来各国效仿的群狼效应不堪设想。我们的强硬反制,不仅是为闻泰科技讨回公道,更是为中国企业出海立规矩:强盗行径换不来利益,只会招致更猛烈的反击。

此刻再看荷兰的处境,着实可笑又可悲。想给表忠心,却被左右横跳晾在原地;想抢企业谋利,却引火烧身得罪了整个欧洲汽车业;想拿ASML当底牌,又被稀土管制扼住了喉咙。那个所谓的“非法CEO”想来华谈判被拒,最终只能退而求其次打个电话,我方的态度始终明确:必须无条件纠正错误。这不是强硬,而是底线——商业契约不能被强权践踏,中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

天黑了,新闻推送里弹出ASML寻求稀土供应保障的消息。这场仗,我们真的没有输的理由:从封装产能到市场需求,从稀土命脉到反制手段,每一项都站在主动位置。荷兰想靠掠夺翻身,不过是痴人说梦。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安世事件”,但只要我们握紧产业主动权,守住原则底线,就不怕任何风浪。

笔落此处,街道外已亮起了灯光。这场博弈终将以中方的胜利告终,因为正义与实力,永远站在我们这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6

标签:科技   中国   荷兰   生死   理由   两个   稀土   光刻   欧洲   我方   企业   管制   半导体   反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