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汽水,喝大窑!”这句广告词,曾是无数北方饭桌上的标配,而今,这瓶被称作“青城拉菲”的国民饮料,却悄然换了个“洋身份”。
一纸来自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的公告,宣告了美国私募巨头KKR收购大窑背后主体远景国际85%股权的交易获“无条件批准”。
这意味着,年销超30亿的国产汽水龙头,正式落入美资手中,“国货之光”的汽水,如今已经换了“洋主人”。
最早知道大窑,还是在呼和浩特的小饭馆里,当地人管它叫“青城拉菲”,说这是王庆东折腾出来的玩意儿。
九十年代,王庆东还在街头蹬三轮车卖汽水,后斗里的瓶子晃得叮当响,他得扯着嗓子喊,才能盖过菜市场的喧闹。
那时候可乐已经铺遍了超市货架,没人瞧得上这本地小汽水,可王庆东眼尖,发现饭馆老板不爱卖可乐,一瓶赚不了几毛钱,不如卖啤酒划算。
王庆东蹲在饭馆门口跟老板唠了三天,终于想明白:得做一款像啤酒又不是啤酒的饮料。
之后王庆东凑了20万,把快倒闭的八一饮料厂盘了下来,改名叫“大窑”,名字还是从当地的旧石器遗址来的,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
厂子刚起来时,王庆东天天泡在车间里,把汽水灌进啤酒瓶似的绿玻璃罐里,容量加到520毫升,定价5块钱,比可乐多装小半瓶,比啤酒便宜一半,饭馆老板一算账,进一瓶能赚两三块,比卖可乐划算多了,渐渐就把大窑摆上了桌。
那几年大窑就靠着饭馆起家,东北的烧烤摊、西北的面馆、华北的火锅店,只要有烟火气的地方,总能看见那绿瓶子。
后来听说王庆东找了华与华做营销,还请了吴京代言,电视上、高铁里全是大窑的广告,连我爸都知道“喝大窑有面儿”,逢年过节聚餐必点,说这是“咱中国人自己的汽水”。
2019年,网上传大窑要被外资收购,王庆东在采访里拍着桌子说:“谁来谈都没用,只要我在,大窑绝不让外资碰!”
那时候网友都夸王庆东有骨气,不少人特意去买大窑,就为了支持国货。
可没几年,风向就变了。
先是传可口可乐要收,后来又说是维维股份,直到重庆市场监管局发了公告,大家才知道,最后接盘的是个叫KKR的美国公司。
有人查了查,这KKR可不是小角色,之前投过蒙牛、南孚,连字节跳动都沾点边,被称作“华尔街收购之王”。
这次KKR没直接买大窑在国内的工厂,而是绕到开曼群岛,拿下了王庆东注册的远景国际85%的股权,说白了,就是把大窑的“根”给攥住了。
消息一出来,之前囤过大窑的网友炸了锅,有人翻出王庆东当年的采访截图,吐槽“这脸打得也太快了”,还有人担心:“以后这大窑,味儿会不会变?”
其实王庆东也未必想卖,前两年他想把大窑做大,砸钱在全国建了七个生产基地,陕西的工厂就投了12亿,山东的基地还没建完,资金链就紧了。
有做饮料生意的说,大窑的玻璃瓶运输是个大问题,超过500公里成本就蹭蹭涨,往南边运到广州,光运费就快赶上进价,根本没法跟王老吉比,而且年轻人现在都怕糖,大窑配料表上白砂糖排第二,后面还有好几种添加剂,00后进店都问“有没有无糖的”,没人愿意碰这甜汽水。
王庆东也试过改,推出过果汁气泡茶、矿泉水,可摆在超市货架上,根本没人拿。
去年夏天我在便利店见过一次大窑的低糖版,旁边摆着元气森林,年轻人伸手就拿元气森林,没人看大窑一眼。大窑就像个偏科的学生,餐饮渠道占了85%的销量,商超那边死活打不开,一条腿走路,怎么跟人家两条腿的比?
现在KKR接了手,没人知道以后会怎么样,有人说这是好事,KKR有钱有资源,说不定能帮大窑拓展海外市场,就像当年帮蒙牛打开东南亚的销路。
也有人担心,就像哈尔滨啤酒被百威收购后涨了价,银鹭被雀巢改了配方后卖不动,大窑会不会也丢了原来的味儿?
如今大窑瓶身上吴京的头像依旧醒目,只是没人再提“国货”这两个字。
或许以后再喝大窑,不会再想它是不是“国民汽水”,只希望开瓶时那声脆响,还有入口的清凉,能一直没变,毕竟对食客来说,好吃好喝,才是最实在的事。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