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重庆洪九果品创始人邓洪九等多位高管,因涉嫌骗取贷款、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家顶着“中国水果第一股”光环的洪九果品,曾被阿里巴巴重仓押注,可谓是风光无两。
然而,仅仅在停牌一年后,洪九果品彻底爆雷,市值暴跌95%,457亿市值灰飞烟灭!
那么,洪九果品是如何靠“财务造假”顺利登顶?它的爆雷背后,又揭开了资本市场的哪些秘密?
洪九果品创始人邓洪九,从山城重庆的一家水果店起家,用了整整35年才把洪九果品推至台前,而从高光到塌方,却只用了18个月。
2023年10月,毕马威审计团队于洪九果品的账目中发现一笔异常数据,其中一笔预付款数额竟高达34.2亿元。
这笔资金占据了洪九果品全年预付款的76%,按理说,作为一家如此大型的水果连锁店,他们与供应商签订采购订单也属于正常行为,无非是金额大了些。
但根据审计团队的调查,与洪九果品签订采购合同的这些供应商,大部分都是空客公司。
从调查结果来看,这笔高达34.2亿元的资金指向的供应商,大多数注册资本不足百万,更让人诧异的是,就连注册地址也都分布在普通居民区中。
很多人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做假账,尤其是洪九果品合作的供应商都是随意找来的,其公司员工连个交社保的都没有。
然而,在面对审计团队的质询时,洪九果品的财务总监却掏出了一份驴头不对马嘴的合同,只见其内容是2024年1月,某供应商预付15.2亿元采购款。
可审计团队仔细核实之后发现,这家供应商从明面上接收了洪九果品15.2亿元的采购款,却只提供了价值4.05亿元的水果商品,后续就这么算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或财务总监,你愿意给对方三倍以上的价钱去购买一批水果吗?而且即使在供应商未能按照约定提供货物之后,却不予追责。
为了一探究竟,审计团队开始调查这家供应商,殊不知这家供应商在和洪九果品合作的时候,公司成立的时间还不足3个月,甚至连仓库都没有建成。
能够接下十几个亿的大订单,却没有仓库,没有运营记录,很大概率这家供应商就是洪九果品内部人员创立,为的就是方便与洪九果品里应外合。
果不其然,一位从洪九果品离职的高管揭开了内幕,这才得知公司为了应对“财务造假”,要求员工伪造物流单据,其中使用最多的手段就是“空货车反复过磅”制造虚假交易数据。
如此看来,洪九果品的庞大交易量,靠的不是市场的追捧,而是公司人员的胆子。
在特殊时期,我们总能听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可现如今财务监管严密且代价沉重的年代,居然还有人突破商业逻辑底线,公开造假。
翻开洪九果品的年度财报,其数据更是让人惊掉下巴,仅2023年上半年公司贸易应收款就高达101.51亿元。
可看似高达上百亿元的营收额,洪九果品却依旧囊中羞涩,2023年上半年公司现金流仅有3个亿,怎么看都不像赚了很多钱的样子。
看完洪九果品的造假套路之后,大部分人已经想到了后续,那便是通过上市收割股民。
洪九果品靠着数倍于实际营业额的财务数据,不仅引起了外界的强烈关注,更帮其打了一波活广告。
从2018年到2022年之间,阿里巴巴、中信等机构前后用7轮融资,直接将洪九果品的公司估值从20亿吹到了600亿。
这个结果就是,股民们蜂拥而至,洪九果品的市盈率水涨船高,一度高达83倍。
可问题是,股民真的有通过洪九果品赚到钱吗?
截止2023年洪九果品暴雷算起,其中像阿里、中信这些早期投资者,实际上早就套现离场了,剩下的600亿市值几乎全都是二级市场散户,所以当洪九果品在18个月内蒸发95%市值的时候,亏损的只有普通股民。
让我们整理一下整起事件的联系,或许就能理解这场“资本市场的共谋”。
首先,洪九果品表面上虽然是一家以水果业务为核心的服务企业,但自从上市之后,它在资本家的眼里就只是一个“金融产品”。
为了让这个金融产品成为外人眼中“潜力无限”的东西,资本市场开始了运作,洪九果品先是通过财务造假刷数据,将自身打造成水果行业第一的假象,从而为资本家的押注提供基础。
果不其然,各项数据火速攀升的洪九果品,越来越被外界关注的情况下,阿里和中信这样的大机构下场了。
当这些资本选择大量买入洪九果品的股票之后,人们自发的开始认为,我们是不是错过了什么?难不成这家公司真的这么牛?
氛围到位之后,资本市场要做的就是继续抬高股价,因为越是如此,无知的股民反而越看好洪九果品,而趁着高位卖出低价购买的股票后,大机构们就火速撤离,完美实现了闭环。
真就是资本从来不说假话,它只是把谎言印在钞票上,然后让你抢着买单!
在资本套现过程中,身为洪九果品控制人的邓洪九,非但没有组织这一现象,反而利用11.26%股权质押换取银行的贷款,给这场收继续增加杠杆。
而34亿预付款的闹剧,暴露的不仅是企业财务造假,更是资本催熟,估值套现的体现。
资本市场能把一家水果企业通过上市的方式,快速将其催熟,然后再高位套现,可见背后的资本家们对这一套流程早已炉火纯青。
可他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水果都能成为金融杠杆的工具,那庞大的产业链中还有什么是不能当做筹码的呢?股民又还能相信哪一家企业呢?
资本主义嗜血的本能不会更改,股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随时暴雷的准备,还是那句话,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2011年,邓洪九破釜沉舟,倾其所有身家,签约泰国4万亩榴莲园,一举斩获中国榴莲进口量10%的份额,就此荣膺国内水果大王的称号
以此为根基,邓洪九开启了大规模的扩张之旅。最终在2022年,其公司于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水果行业的第一股。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靠着榴莲业务站稳脚跟的洪九果品,却也是因为榴莲业务走向崩溃。
以前的时候,泰国榴莲是国内市场的主流,价格利润都很高,可随着国产榴莲的出现,其10元每斤的价格直接把进口榴莲冲垮。
洪九果品的进口榴莲不得不烂在仓库里,而其资金链也跟着断裂。
邓洪九在金融杠杆面前丢失了曾经的初心,让经营多年的企业沦为资本家的筹码,最终落得一无所有。
参考信源:央广网2025-04-17《涉嫌骗取贷款 洪九果品董事长及多位高管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参考信源:正观新闻2024-10-10《市值暴跌95%、深陷财务造假,“水果第一股”该如何自救?》
参考信源:融资中国2024-07-03《股价暴跌95%,600亿“水果大王”如何自救?》
参考信源:金融界2024-06-26《商超“赖账”超百亿,毁掉600亿水果大王》
更新时间:2025-04-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