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钩随笔
孩子不愿意上学了,你慌了吗?
越来越多父母在说:
“他就是懒,不吃苦。”
“我们小时候多听话啊。”
“再这样下去还能干啥?”
可很少有人低下头问一句:
孩子,你不想上学,是为什么?
不是学习让他们痛苦,
而是那所名为“学校”的地方,
慢慢变成了一个筛选器、比较器、提前冲刺器,
剥夺了孩子对世界最初的好奇和尊严。
我记得孩子上一年级的第一天。
她很认真地收拾好书包,满脸期待,清晨起床,吃完早饭,蹦蹦跳跳地踏上了去学校的路。
她是喜欢学校的。
可几天之后,情绪全变了。她红着眼睛回家说:
“妈妈,他们都学过了,他们都会,我不会。”
原来,我们听从国家“不提前教”的倡导,没上幼小衔接班,没补拼音;而班上的孩子,几乎都提前学完了。
老师讲课,她听不懂;同学听讲,她跟不上。
那一刻,孩子对学校的期待破碎了。
不是因为她笨,而是她“起跑晚了”。
可是谁告诉我们教育是一场百米冲刺?又是谁,悄悄地把起点提前?
你以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很多时候,它更像是一台分拣机。
提前学的、熟练做题的、容易配合的孩子,被“筛”进了光明的通道。
而那些来得稍晚一点的、想慢慢理解的、愿意发问的孩子,则悄无声息地被甩出列队。
真正的“培养”,是让不会的人变得会;
而“筛选”,只是在挑那些本来就会的。
我们不是在教育,而是在测试——
谁跑得早、谁跟得快、谁更听话。
从小学起,孩子就在“提前”的节奏里一路狂奔:
一年级暑假学二年级,二年级暑假学三年级,语文背诵、数学计算、英语口语……
每一个假期,都被“不能输”的焦虑填满。
慢慢地,他们不再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而是为了解决试卷而活着。
当他们终于考上大学,突然发现——没人再告诉他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于是:
没有预设答案,就不敢前行。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一路从辅导班走来的孩子,最终站在人生的路口,却步履迟疑。
“拒学”“厌学”“逃学”,成了很多孩子的标签。
可他们真的不想进步吗?
不是的。他们只是抗拒那个让他们喘不过气的系统。
那个让他们提早冲刺、永远比较、不断内卷的系统。
孩子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不再相信学校;
孩子不是不愿成长,而是不想被标签定义。
很多时候,孩子的拒绝,是在保护自己。
我一直坚持一件事:
孩子的事务,孩子自己决定。
她要安排时间、规划生活、解决难题,
除非她来求助,我绝不插手。
这不是放任,而是尊重。
不是懒惰,而是信任。
很多父母不放心孩子,实则是不信自己。
他们早已将“依赖感”投射给孩子,
于是才惊慌:不上学,他能干嘛?
可你要知道:孩子比你更懂这个时代。
他们的敏锐、灵动、潜力,只是在系统里被湮没了。
我们从没后悔,没让孩子提前学。
我们也从不后悔,在她选择离开学校时,给予支持。
人生不是单行道,不是只有上学一个选择。
不上学,也可以成长;
不上学,也可以成功;
不上学,也可以幸福。
重要的,不是孩子走哪条路,而是:
他走的每一步,是否有父母的信任与支持在背后。
留得青山在,别把孩子的锐气磨没了。
这个时代,不缺“好学生”,却太缺“完整的人”。
完整,是有选择权,有判断力,有内驱力。
而不是——只会写标准答案。
父母最大的责任,不是替孩子选路,
而是成为那座稳稳的桥,
让他们有勇气试错,有能力转弯,有尊严地活出自己的节奏。
孩子的路,不在辅导班,不在升学率,不在排名榜单。
孩子的路,在你是否愿意撑起一片不焦虑的天空。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