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美国总以世界霸主自居且却一意孤行,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对手”,频频出台打压措施。
如今美国是中国发展面临的最大外部阻碍,那十年后的国际舞台上,谁又会是中国前进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呢?
或许有人会认为,未来十年能给中国带来挑战的依旧会是美国。
毕竟美国为了保住其全球头号强国的地位,手段尽出、千方百计地打压中国的发展。
比如2022年拜登政府推出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直接砸下数百亿美元补贴拉拢芯片巨头。
嘴上喊的是“重振美国制造”,实际目标却是通过垄断技术链来压制中国科技崛起。
而且这一手段屡试不爽,阿斯麦几乎独占光刻机高端市场,中国是其最大买家。
为了遏制中国芯片的自主发展,2023年6月荷兰追随美国出台新规,阿斯麦出口光刻机必须逐例得到政府批准。
美国的这一连串做法,完完全全暴露了它的狭隘心胸和短浅目光。
它想通过技术封锁把中国困在“中等技术陷阱”里,阻止中国产业往更高层次升级。可结果却是中国一个接一个地实现了技术突破。
正如王毅部长面对中美科技竞争曾发出过坚定回应:哪里有打压,哪里就有创新。
当下5G技术一骑绝尘引领全球浪潮,量子计算领域实现重大跨越、屡获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新锐DeepSeek横空出世、大放异彩。
中国正奋力冲破外部技术桎梏,稳步朝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大步迈进。
无论美国如何变换花样打压中国,中方总能精准应对、有效反制回击。
十年之后的局势,真正能对中国构成最大威胁者不会是美国,毕竟当下美国对中国已是无可奈何。
如果说美国是明面上的对手,那暗地里使坏更需中国警惕,也是真正的大威胁。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个国家可能就是印度。
尽管当下印度在经济规模、产业构成、基础建设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上都比不上中国,但也没有阻碍其不断对中国企业使绊子、搞小动作。
以小米为例,它在印度经营多年,投入了大量精力。没想到印度却以“非法向境外汇款”等毫无根据的理由,直接扣押了小米高达四十多亿元的资金。
如果美国打压中国是为了害怕中国的崛起威胁到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那印度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哪个国家不希望保护本土产业、降低对进口商品的依赖,以此增强本国产业实力。
当下中国多个手机品牌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占据超半数份额,让印度本土企业面临着不小的竞争挑战。
印度常找各种由头对中国企业进行审查与处罚,逐步挤压中企在印的生存环境。
还不忘暗中抛出“橄榄枝”,表示若中企增加在印投资,或许会放松限制,想以此诱使中企扩大在印投资。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印度对中国企业如此苛刻、手段很不地道,那中国企业干脆从印度撤走不就可以了吗?
如今印度拥有14亿人口,有65%的人年龄都在35岁以下。
这般庞大且充满活力的年轻群体,蕴含着惊人的消费市场潜力,自然对众多中国企业有着极大诱惑。
再看看中国,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新生儿又生得少。
未来十年里老人会越来越多,人口增长速度会变慢,搞不好还会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利。
中国企业可以在印度利用当地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与资源开展生产活动。
并且印度在地理位置上也极利于贸易的便利,印度位于南亚的位置得天独厚,是连接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的关键枢纽。
它掌控着印度洋贸易要道,堪称南亚“老大”,还试图向青藏高原渗透。
这虽对中国后方安全及海上交通构成了不小威胁,但对中国企业而言进入印度市场能借助其地理优势,把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从而扩大市场版图。
相较于国内,印度在电商、金融科技、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市场上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潜力无限。
其实中国早期就在印度下了“重本”,像华为、中兴等企业从3G、4G时就开始深度参与印度通信网络搭建。
如今印度在贸易上很依赖中国,数据表明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增长速度是总进口增速的两倍。
在电子、可再生能源、制药等行业,中国产品占其进口近三分之一。
但不可忽略,印度长期的人口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再加上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或许是潜力股。
印度还十分看重精英教育,借此培养出了大批科技领域的专业人才。
班加罗尔有着“印度硅谷”的美誉,这里汇聚了印度约35%的IT精英。
这里的高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就连微软、3M、Infosys等在国际上声名远扬的企业,也都纷纷在此设立了办事处。
在全球75家资质达5等的软件研发企业之中,印度坐拥45家,而班加罗尔一地便占其中将近30家。
印度还有近3000家做仿制药的企业,它们生产的药约占全球市场的两成,是全世界卖仿制药最多的国家。
军事力量比不过,但随着时间推移,印度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科技、医药领域,都可能发对中国发出挑战。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美企视印度为‘中国替代品’,但现实是,印度却越来越依赖中国”
金融界2024-09-03 13:56
王毅谈科技创新:哪里有封锁,哪里就有突围
中国新闻网2025-03-07 11:22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