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当势弱的一方用高关税与贸易保护构建护城河,强者已经闷声发大财,悄咪咪赚走利润,而真正的王者早已通过改写规则实现跃迁。
为什么会得出上述的结论,请诸君且听我一一道来?家人朋友们好,我是青衫弹史,用中国视角看世界问题。全文共3200字,请耐心阅读,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哦~谢谢!
声明:
本文独家原创,内容引用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章结尾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禁止转载盗版,谢谢~
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关闭闽、浙、江三处海关,仅留粤海关对外通商,广州十三行垄断了中国与西洋的贸易通道,史称一口通商政策。
此时的清政府仍在康乾盛世的余晖笼罩下,有着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余威震慑,掌握着丝绸、瓷器、茶叶等畅销产品的定价权。在对外贸易中属于王者级别,所以清王朝改变游戏规则,别人只能遵守。广州城外,珠江江面上帆影绰绰,洋船如织。来自西洋的商人涌入广州十三行,接受这里的条条框框,竞价争夺不多的份额。
广州十三行的垄断经营,养肥了满清上层贵族,纸醉金迷的生活下,越发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时间来到1840年,满清政府的统治者从乾隆变成了道光,83年时光世事变迁,中国与英国之间的贸易地位已发生逆转。曾经中外贸易,外商服从于清政府的行政命令,就算搞些小动作,也只是偷偷摸摸的小规模运作。可到了1840年,英国走私的鸦片已成猖獗之势,林则徐虎门销烟销毁的鸦片将近237万斤,可想而知,英国的鸦片走私有多么猖獗,背后勾连的势力有多么盘根错节,清朝的禁烟令几乎成为一张废纸。
管不住洋人,也管不住自己人,满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已然处于弱势地位。正所谓强者闷声发财,王者改写规则。此时的英国就是时代的王者,面对清王朝的禁烟,如此合理合法的行动,直接把桌子掀了,用武力逼迫清政府改写规则。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全盘接受英国的条件。英国如愿打开了中国市场,并且将势力延伸到长江流域,享受着最惠国待遇,肆意地倾销来自英国的产品,疯狂掠夺中国的原料与财产。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100年时间,历史用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王者改写规则!
时间向前拨回大航海时代,西班牙、葡萄牙先后崛起,荷兰赢得海上马车夫的称号,凭借着众多海外殖民地将海上贸易做的风生水起,后起之秀的英国在海上贸易中经常处于弱势地位。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只有英国或其殖民地所拥有、制造的船只可以运装英国殖民地的货物。英国通过构建贸易壁垒的方式,建起一道护城河,用来保护其海外贸易不被荷兰等国摧毁。在当时,荷兰凭借着高效的造船技术和庞大的商船队,掌控着欧洲的海运贸易,从中赚取巨额利润。
《航海条例》的出台,直接导致荷兰与英国之间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最终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
18世纪60年代后,英国本土爆发工业革命,工厂规模化生产下商品产出效率大幅提升,大量商品需要倾销,大量原料需要进口。有着大量商品在手,英国逐渐掌握了对外贸易的优势,这个时候,英国逐渐从贸易保护政策转向自由贸易政策,航海条例也在几次修改中逐渐放松。
转向自由贸易的英国,首先取消本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同样也要求对手国家取消贸易保护政策,开放市场。通过谈判,英国同欧洲各个主要国家订立互惠关税协定,从而降低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19世纪40年代,英国主动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上千种商品的进口税利率。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1849年完全取消《航海条例》,彻底转向自由贸易!
英国的崛起过程充分证明,弱者搞贸易壁垒,强者闷声发财,王者改写规则!这里的弱者,不是说英国的军事实力不足,而是说英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弱势地位。当英国搞海外贸易干不过荷兰的时候,就大搞贸易保护,构筑一条护城河,将自己保护起来。当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掌握对外贸易优势地位的时候,立马转变态度,大谈自由贸易的好处。甚至当满清政府不愿打开国门,英国也要用武力迫使清政府通商,给予最惠国待遇。
当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提高关税,使得进口商品价格高于本土产品,以此来保护本土产业的发展,度过最为虚弱的成长期,这在各国的发展过程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毕竟外来商品敢于冒着长途运输的风险,前往他国销售,必然是物美价廉,对各国本土产业具有降维打击的杀伤力。
所以说,弱者搞贸易壁垒,保护本土产业,实属无奈之举。鸦片战争之后,失去关税保护的中国市场,几乎被外国商品占据,英国的机制棉布让以衣被天下著称的松江府手工纺织业短短数年时间,凋零一片,百姓赚不到钱,国家收不上税,自然陷入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怪圈。
如果说英国是改写规则的白银玩家,那么美国就是改写规则的王者级玩家。
美国本是英国在北美的十三州殖民地,起步较之欧洲列强比较晚,薄弱的本土制造业就像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所以美国在建国之后长期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在南北战争前,美国的平均关税高达40%,比当时奉行自由贸易的英国高出了整整3倍有余。1890年,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莱更是推出《麦金利关税法案》,将贸易保护主义推向高潮。
1894年,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美国逐步取得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在默默隐忍了50年时间,终于在二战期间,美国露出其獠牙,一举掀翻以英国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系,转而成立以美国为核心的新国际贸易体系,并且通过各种看似合情合理,保护弱小的措施,使得全球各国争相踊跃的加入其中。掠夺,从英国时期的明晃晃劫掠,变成美国时期的悄无声音,这一点上来说,美国确实是改写规则的王者。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掌握了全球近7成的黄金储备,凭借此优势,美国成功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美元与黄金的绑定关系,从而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1947年在美国的主导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旨在共同削减关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自由贸易。此后,任何国家想要参与国际贸易绕不开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世贸组织。咱们中国为了加入世贸,前后付出多少努力,展开多少轮谈判,说起来,一把辛酸泪。
王者改写规则,美国通过制定相对公平的规则,吸引全球国家加入,确定美国主导地位,掌握绝对话语权,潜移默化的赚取来自全球的财富。光是美元成为全球货币,掌握铸币权的美元,每年能收取多少汇差,每次危机又通过美元放水将危机转嫁全球,真的躺着就给钱给挣了!
从古至今,关税都是一个国家重要财政来源。大唐帝都长安,商人们往来穿梭,串联起丝绸之路的繁华,也要缴纳过所税给政府。在国际贸易舞台,青铜段位忙着构建护城河,保护本土产业,白银段位闷声发大财,跟着王者默默把钱赚了。真正的王者,制定规则,躺着就有无数钱进账,还没有多少风险。
关税政策就像是一个国家国力的照妖镜,从鸦片战争到美帝霸权,历史反复验证着同一逻辑链。从贸易保护的青铜段位转向自由贸易的白银段位,提升的不仅仅只是对外贸易的段位,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飞升,相反的弱势一个国家从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大概率是产业空心化了。制造不出具备全球优势的产品,自然不会搞自由贸易,让外国商品在自己国家倾销,让国家的财富平白流失。
当然一个国家想搞贸易保护,也需要强大的实力作为保障,不然只会重演1840年鸦片战争的悲剧。真正的强者不会纠结关税的高低,而是致力于掌控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荷兰的海贸教会世界,当一个国家掌握海运,财富便会源源不断的涌来。英国的霸权时代教会世界,当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工厂,便能聚集财富,成为世界霸主。美国的霸权时代教会世界,当一个国家掌握结算,掌握制定规则的话语权,躺着就能把钱挣了。
下一个时代,下一个王者又将会制定怎样的规则?朋友们,欢迎评论区讨论~
作者:青衫弹史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转发、点赞、关注、评论、赞赏,您的支持对我很重要~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