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里有这样一句话: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这个世界上,头脑混沌的人,无论怎么努力,一辈子都只能在底层挣扎;
而人一旦觉醒,哪怕跌落谷底,最终都能直上青云。
一个人从闭塞到觉醒,往往是有迹可循的。
今天,晚君送给大家8条人生公式,彻底叫醒迷茫的你。
1

《庄子·逍遥游》里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水的聚积不深厚,就没有足够的浮力托载大船。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所谓的人生开挂背后,不过都是厚积薄发。
只有懂得静心沉淀,磨炼出真正的本事,人才能拥有立足于世的底气。
刘慈欣写科幻小说30年,52岁才凭《三体》一举成名;
郭德纲学相声26年,32岁创办德云社才开始走运;
李安37岁执导首部电影,沉寂6年,才绽放光华。
《后汉书》有言:“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白走的路。
你每一次的练习,每一天的坚持,都会让你变得更加优秀。
一个人要向上生长,就要先学会向下扎根。
戒掉浮躁与懒惰,在沉潜中不断积淀,你才能一步步接近想要的目标。
2

作家曲家瑞有个学生,不仅被国外知名大学录取,还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
能拿到这种成绩是十分罕见的,曲家瑞便好奇地问他是如何做到的。
学生回答:自己凡事都会多做一点。
他知道这所学校不容易申请,查了不少资料,才得知那所学校是下届伦敦奥运会组委会成员。
于是,他又做了一个提案,把英国国家游泳队员的成绩做了一次数学运算。
通过匹配他们历来的成绩、泳衣材质等,来推算出谁在奥运会上可能有更好的成绩。
招生组看到以后,很是满意,便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稻盛和夫说:不要因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了99%,就觉得可以放松了,真正决定成败的,往往是那最后的1%。
这1%的付出,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改变你的人生。
往后,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尽量多做一点。
只要日拱一卒,多做1%,你就能跑赢很多人,抵达人生的更高处。
3

莎士比亚说:“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许多看似绝无可能的死局,你再多试一次,或许就能迎来破局的转机。
科学家屠呦呦,为了寻找治疗疟疾的药物,曾带领团队不断研究。
她从数百部古代医籍里,筛选出200多种中药。
随后,他们对每一味药开展提取、实验。
在这个过程中,失败是常有的事,仅提取方法的尝试就历经了数百次。
但屠呦呦和团队没有气馁,持续新的尝试与研究。前后数年时间,他们尝试了400多次,终于在第411次时,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了抗疟效力极强的青蒿素。
也因为这一发现,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爱迪生说:“每一次尝试,都是离成功更近一步。”
总想着一次就成的人,永远跨不过失败这道坎;
而肯反复尝试、坚持试错的人,才能在不断的探索中,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别因几次碰壁就止步,敢于尝试、死磕,你终会等到命运为你亮灯的时刻。
4

美国心理学家拿破仑·希尔说:
“生活中的失败者,通常都有两大明显特点。
第一,总是幻想不劳而获;第二,总是半途而废。”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永远不会取得任何成就。
那些站在人生巅峰的人,无一不是历经艰辛,默默坚持下来的。
看过梁晓声创作《人世间》的经过。
每日清晨,他都会削好一筒铅笔、摊开稿纸,然后展开长达10小时的写作。
就这样的工作强度,他整整坚持了5年。
最终,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勤耕耘,总计115万字的鸿篇巨制《人世间》横空出世。
它不仅改变了梁晓声的命运,更被誉为“当代中国的心灵影像史诗”。
作家沃尔特·米歇尔说:
“在任何一个领域里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因为他们敢进窄门,愿走远路。”
凡事都浅尝辄止的人,结果只会一事无成。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
沉下心来,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待时机成熟,命运自会予你更多的可能。
5

1992年,百事可乐为了打开菲律宾市场,请来了营销专家德佩罗。
一上任,他就策划了一项营销活动:
在可乐瓶盖内侧,随机印上三位数字,按期公布中奖信息,最高奖4万美金。
活动非常成功,百事的市场占有率很快就提升了20%。
当年5月,最新一期获奖数字公布前,德佩罗像往常一样,将定好的数字发给下属。
只是,他将最高奖的数字“348”,误写成了“349”。
随后获奖数字公布,共有80万人手持“349”数字的瓶盖,换成奖金高达320亿美元。
百事可乐无力支付,只好宣布数字无效。
这让菲律宾消费者感到强烈不满,并发起了抵制运动。
最终这一疏漏,给百事公司造成了两千万美元的损失,而德佩罗不仅被解雇,还被告上法庭。
《智慧书》中说:轻视小事的人,成功会一点一点离他远去。
一个数字的误差,就能毁掉一份事业,一个人生。
那些经常被人忽略的地方,往往藏着巨大风险。
凡事从细节出发,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精益求精,才能成就卓越的人生。
6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类似情况:
早晨闹钟响起,本想起床学习,却摁掉闹铃,继续赖在床上;
放假打算去锻炼,却坐在沙发上刷手机,结果一上午就过去了;
领导让你写一份方案,你一拖再拖,直到最后一天才打开电脑……
很多时候,明明是简单容易的事,但每当要行动的时候,我们总想再缓一缓。
最终在拖延中,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
《人间处方》里说:拖延,只会赶走你的运气。
做事总是拖延的人,只能永远处于被动状态,即使有再好的机会,最终往往也会失之交臂。
奥巴马曾分享自己成功的秘诀,他说了四个字:总是提前。
打败拖延最好的方法,就是遇事提前行动。
少一点懈怠,先一步行动,当运气来了,你才能第一时间接住。
7

作家李尚龙有个朋友,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多年,薪资却停滞不前。
这让他萌生了跳槽念头,并把目光锁定在了待遇优渥的外企上。
但进入外企,首先英语就要过关。
于是朋友计划用30天,回顾高中、大学的英语教材;
然后再去网上看教学课程,学习语法;
此外,他还打算每日看一部英语电影、背诵30个单词、坚持半小时口语练习……
朋友觉得差不多半年时间,就能有不错的成效。
然而,第二天下班后他就躺在沙发上,单词未曾背一个,书更是没翻一页。
多年过去,那位朋友依旧守着那份微薄薪水,生活丝毫不曾改变。
罗翔教授说:“人最大的痛苦,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
再周全的计划,不干都是徒劳;再美好的梦想,不做则全是空想。
站在原地不动的人,即使有逆天改命的机会,也无法掌控。
永远记住:命运不会因为空想而给你报酬,只会看到你做了什么才给你奖励。
用行动去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逆袭。
8

投资家冯仑讲过一个故事。
一家牙膏公司的市场部总监,提出年销售额增长20%的目标。
大部分员工抱怨,这样的销售目标简直是强人所难。
相比这些抱怨的员工,一位实习生却开始主动思考,寻找方法。
后来他发现,牙膏市场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通过价格或技术很难获得优势。
通过调研,他向总监提出一个方案:将牙膏口径扩大到6毫米。
这个简单的方案,成功让客户提高了每次牙膏的平均用量。
一年后,公司牙膏销量增长了32%。
这位实习生不仅获得10万美元奖励,更在2年后升任经理。
《5分钟商学院》中有句话:
如果你想取得一些小进步,那就改变行为;如果你想取得较大进步,那就必须改变思维。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除了努力与实干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思维。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思维,再苦干也难逃平庸。
时刻保持思考,改变思维,你才能找到正确方法,实现脱胎换骨的成长。
▽
作家德田虎雄说过一句话:
人,谁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赖的只有自己。
每个人都会经历迷茫,遭遇挫折。
在所有无助的时刻,真正能帮助你的,只有你自身,真正能叫醒你的,也只有你自己。
点个赞吧,读懂以上这8个公式,学会转变思维,少想多做,持续深耕。
在不断的磨砺与沉淀中,你将觉醒自我,彻底改写人生。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