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犀利点评王励勤与刘国梁,二者对比之下,谁高谁低不言而喻

张继科最近在直播间里的一番言论,又把自己推上了热搜。

这次他聊的不是现役球员的技术短板,也不是自己退役后的创业故事,而是把话题对准了两位国乒传奇——王励勤和刘国梁。

这两位可都是乒坛响当当的人物,一个是“正手弧圈之王”,一个是“不懂球的胖子”,张继科这波点评,直接让弹幕炸了锅。

从“藏獒”到“张指导”:退役后的张继科在忙啥?

退役后的张继科,日子过得一点也不闲。他在宁波开了一家乒乓球馆,专门培养青少年选手。据学员爆料,张指导的训练课可不像普通教练那么轻松。

有位家长提到,孩子在张继科的训练营里,每天要完成500个反手拧拉、300个正手爆冲,连发球都要精确到旋转度数。

张继科自己也在直播里说:“我这不是在教球,是在磨剑。”

除了线下教学,张继科还搞起了线上课程。他的直播间里,经常能看到他带着学员练习步伐,弹幕里飘着各种“张指导威武”、“求教学反手”的留言。

有一次直播,他教一位业余爱好者纠正握拍姿势,反复示范了20多次,最后开玩笑说:“你这握拍比我当年还野,再不改,我要把你送去肖战教练那里回炉了。”

不过,最让粉丝们感兴趣的,还是张继科在直播里的“口无遮拦”。

他点评现役球员从不留情面,比如提到王楚钦时说:“这孩子反手拧拉有模有样,但正手太弱,步伐像踩了棉花。”

而对林诗栋,他又毫不吝啬赞美:“这小子天赋比我当年还高,就是大赛经验少了点。”

被张继科“封神”的自律狂魔

张继科对王励勤的评价,用“膜拜”两个字一点不为过。

他在直播里多次提到,王励勤是他见过最自律的运动员。

“王哥当年训练,8点的场子他7点半就到,刘国梁想罚他都找不到理由罚他。”

更夸张的是,王励勤的储物柜里永远备着三支同款球拍,重量精确到克,胶皮厚度误差不能超过0.01毫米。

食堂阿姨都知道,他吃鸡胸肉必须去皮,体脂率20年一直保持在8%。

这种自律,在张继科看来简直“变态”。

他回忆说,刚进国家队时,王励勤每天加练1小时反手,一练就是三个月。

“那时候我们都觉得他疯了,后来才明白,人家是在给自己上保险。”

王励勤的努力也确实得到了回报,他在世乒赛上三次夺冠,连国际乒联都专门检测过他的球拍,怀疑他用了违规胶皮,结果发现全是肌肉爆发力的产物。

不过,张继科也提到,王励勤的自律背后,是一种“老干部式”的严谨。

“他连输球后的总结报告都写得跟论文似的,我当年就想,这哥们儿要是去当公务员,肯定能当厅长。”

这种性格,让王励勤在退役后顺利转型为上海乒协主席,而如今更是担任国乒主席,继续用他的方式影响着乒乓球界。

被张继科“调侃”的师徒情深

相比王励勤,张继科对刘国梁的评价就显得“画风突变”。

他在直播里不止一次调侃:“现在让刘指导8个球,他都打不过我。”

这话听起来像是挑衅,实则暗藏玄机。

张继科解释说,刘国梁是90年代小球时代的代表,靠发球和快攻吃饭,而自己是反手体系的受益者,技术更暴力、更先进。

“刘指导现在当领导太忙,要不咱们约个球?”这种玩笑,反而凸显了两人的师徒情谊。

更有意思的是,张继科还爆料了不少师徒间的趣事。

比如伦敦奥运会夺冠后,刘国梁激动地亲吻他的额头,这个经典画面被球迷称为“世界名画”。

张继科笑着说:“当时我就想,刘指导是不是喝多了?后来才知道,他是真把我们当自己孩子。”

还有一次,张继科在赛后分析时不小心挡到了刘国梁的镜头,结果被刘指导当场“教育”:“你这位置站得不对,把我拍得太胖了。”

不过,张继科也承认,刘国梁的执教风格对他影响深远。“刘指导骂我撕球衣,骂我睡不醒,骂我踢广告牌。但是我知道他对我信任,这种信任,不是每个教练都能给的。”

这种“人性化管理”,让张继科在赛场上能完全释放自己的天性,最终成就了最快大满贯的传奇。

张继科的点评,表面上是在比较两位前辈,实则折射出乒乓球技术的时代变迁。

王励勤代表的是“老派自律”,靠日复一日的苦练打磨技术;刘国梁则是“新派管理”,用灵活的激励激发球员潜能。

而张继科自己,作为介于两者之间的球员,既受益于刘国梁的包容,又佩服王励勤的坚持。

这种新旧碰撞,在现役球员身上同样存在。

张继科在直播里提到,现在很多球员过于依赖反手,正手能力不足,这其实是技术发展的一种“偏科”。

“反手拧拉确实厉害,但真正的大赛决胜,还得靠正手定乾坤。”他以林诗栋为例,虽然看好这位小将的天赋,但也直言:“他得把正手和步伐练扎实了,不然很难登顶。”

而对于刘国梁和王励勤的“高低”,张继科的态度很明确:“他们是不同时代的标杆,没有可比性。王哥的自律是榜样,刘指导的眼光是财富。”

这种评价,既避免了非黑即白的争论,也展现了张继科作为“局外人”的清醒。

张继科的“嘴”和他的“心”

张继科的直播点评,总是能引发热议。

有人觉得他“蹭热度”,有人觉得他“真性情”。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每一句话背后,都藏着对乒乓球的热爱。从运动员到教练,从赛场到直播间,张继科始终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项运动注入活力。

或许正如他在直播里说的:“我不是在点评谁,我是在给后来者铺路。”

这种使命感,让张继科即使退役多年,依然能在乒乓球圈保持热度。

而他对王励勤和刘国梁的评价,与其说是“高低之分”,不如说是对国乒精神的一种传承。

毕竟无论是自律、创新还是师徒情谊,都是中国乒乓球应该流传下去的灵魂。




信息来源:

抖音:张继科、张指导乒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体育   不言而喻   犀利   点评   正手   球员   乒乓球   师徒   教练   当年   评价   胶皮   步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