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8万人预约!联通移动电信集体官宣


10月13日

三大运营商集体宣布

eSIM(嵌入式SIM卡)手机业务落地

“无卡”时代要来了?


据“界面新闻”报道,10月13日上午10点,中国联通官方公众号宣布——正式开放eSIM业务全国预约通道。截至10月14日24点,预约人数已突破18万人。



这一举措,被外界看作是为即将到来的国行iPhone Air做准备。目前用户可以通过中国联通微信公众号、APP或线下营业厅预约办理eSIM业务。



据“澎湃新闻”报道,13日晚,中国移动也宣布,正式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广大用户可前往中国移动营业厅办理eSIM手机业务,具体可登录中国移动APP查询办理网点信息。



同一天,中国电信也宣布获得工信部eSIM手机商用试验批复许可,eSIM手机业务在国内31个省区市正式上市销售。中国电信表示,在商用试验期间暂不开放线上方式办理eSIM手机业务,用户可持eSIM手机中国电信的各省线下营业厅门店办理开通eSIM手机业务。


什么是eSIM?


eSIM,即嵌入式SIM卡。


与传统的实体SIM卡不同,它直接嵌入在设备芯片上,无需像传统SIM卡那样插入或更换物理卡片,就能实现通信功能。


设备通过空中下载技术(OTA)即可完成运营商网络配置,极大提升了设备的防水、防尘性能,也为更轻薄的外观设计提供了可能。


图源:soracom


eSIM近期之所以被广泛关注,与苹果在9月发布的新iPhone有关。


今年9月10日,苹果秋季发布会上推出了一款轻薄手机iPhone Air,这款手机采用eSIM卡设计。苹果也在中国官网强调该机型仅提供eSIM选项,并且提到了中国联通的支持。当时,由于中国联通在内的三大运营商未正式对外提供eSIM业务,导致iPhone Air无法第一时间在国内上市。



沉寂和重启


事实上,eSIM并非新鲜概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消息,早在2017年前后,苹果、三星、谷歌就为手机加入了eSIM支持,但仍保留实体卡槽。到2022年,美国发布的iPhone 14首次彻底取消卡槽,仅支持eSIM,宣告进入“无卡时代”。


美版iPhone 14系列已经没有SIM卡槽,图源:TechRadar


产品巨头带头后,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发布的《eSIM产业热点问题研究报告(2025年)》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有24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eSIM手机服务,相关运营商数量也从2018年的45家飙升至2024年的441家,包括美国的AT&T、欧洲的Vodafone和T-Mobile等大型运营商。


在这套生态中,运营商是关键一环。国内运营商也曾在多年前启动了eSIM业务,但随后全面暂停了业务办理。


中国的eSIM业务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中国联通与苹果合作,在Apple Watch 3上开放eSIM办理业务。2020年,工信部批准三大运营商正式开展eSIM服务,使用范围为物联网领域,并特别强调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


但到了2023年5月,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公告,宣布由于业务维护升级,暂停办理eSIM手表一号双终端业务。此后两年里没有再公布恢复进展。



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崔凯在接受采访时解释,国内eSIM之所以一直没有普及,关键还是在运营商和安全监管环节。和实体SIM卡“一卡一号”相比,eSIM可以做到“一卡多号”,并且可以用OTA的方式远程编入号码。


“尤其是电信诈骗问题中,eSIM相对容易批量注册新号码、反复切换号码,规避传统实体卡实名登记的限制,也更容易被诈骗分子钻漏洞,这对国内监管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崔凯说。


基于这一考量,eSIM在国内的应用长期集中在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平板电脑等可穿戴设备上。例如华为Watch 3、OPPO Find X5 系列的海外版。相较手机,穿戴设备功能更单一、用户群体相对有限,安全风险也更可控。



停摆两年后,今年年中有消息传出,中国三大运营商计划于下半年全面重启eSIM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6月18日刚好是MWCS(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开幕日,运营商人士在现场高调宣称“中国的eSIM将进入‘快车道’”。


接下来的安全考量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采访,多位通信行业人士认为,随着物联网终端规模化商用,eSIM的技术方案已经基本成熟,手机厂商和运营商也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这是重启热潮的主要原因。


以中国联通为例,其在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联通5GAI终端白皮书》中明确更新了eSIM技术规范。按照要求,支持eSIM的5G国行手机需基于国内业务场景,预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通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或中国电信等国内通用eSIM证书,这些证书与海外运营商并不互通,以确保本土化安全和兼容性。


在安全层面,白皮书还提出了严格管控措施:禁止跨境写卡,不允许在境外通过网络远程写入或激活eSIM;引入地理位置精准校验,确保相关操作只能在允许的区域内完成。


截至10月14日24时,联通在线预约截图


目前的实际办理也较为谨慎。崔凯提到,目前中国联通的eSIM写号,仍然需要去营业厅人、身份证、卡三位一体的检验办理,并不能完全通过OTA方式远程完成。“算是一种尝试,看能否在现有监管框架下找到平衡。如果探索顺利,未来会有进一步放开的可能。”


除了苹果外,国内还有华为和OPPO在布局eSIM手机业务。此前《科创板日报》获悉,后续发布的华为Mate 80系列,可能将有一款机型支持eSIM;OPPO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底预计会有首批支持eSIM的手机上市。


崔凯认为,随着物联网终端的规模化商用,eSIM方案基本成熟,成本和技术不是太大挑战。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eSIM远程激活的便捷性与合规安全。如果监管释放积极信号,市场发展节奏可能会加快。


-END-



编辑 | 劳子殷

校对 | 蔡诗妍、王河峰、廖静文、黄睿曈

审校 | 谢欣

监制 | 余治国

信息来源 | 界面新闻、澎湃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数码   集体   电信   三星   中国联通   运营商   业务   手机   中国   终端   中国电信   华为   营业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