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叙利亚和沙特在对叙投资这事儿上,反差大到让人有点意外。
咱们先看叙利亚,刚宣布要签差不多14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还特意在大马士革办了媒体活动,展示的全是基础设施、交通、住房这些看起来特实在的项目,高级官员和美国特使都去了,场面搞得挺隆重,感觉经济马上要迎来转机似的。
但说实话,这热闹劲儿没持续多久,就有人发现不对劲了。
本来想以为这些协议都是实打实的合作,后来发现里面提到的好多公司,压根就经不起查。
比如有个叫乌巴科(UBAKO)的,说是意大利的大企业,结果一查才知道2022年才成立,注册资本就1.6万欧元,这点钱在投资圈里简直不够看。
而且这公司没任何项目履历,听说是就一个员工,管理者乔瓦尼·罗西的身份也没个准信,你说这能让人放心吗?
还有个更夸张的,叫波利德夫(Polidef)的公司,要负责大马士革国际机场的开发,项目价值40亿美元呢。
可谁能想到,这家公司连商业注册信息、联系方式都没有。
老实讲,这看着就像个空壳公司,搞不好是用来掩盖什么交易,甚至藏着腐败的事儿,真不敢细想。
驻法国的叙利亚记者米拉德·谢哈布接受采访时就说了,官方给的数据连经济审查的基本标准都达不到。
经济学家哈桑·塔维尔也警告,要是一直这么搞,没人管、没监督,公共资源怕是要被掏空,本地和国际投资者也得被误导。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面对这些疑问,叙利亚当局没发过任何透明的声明,也不解释协议细节,这不信任感不就越来越重了嘛。
跟叙利亚这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特的做法。
差不多同一时间,沙特在投资大臣哈立德·法利赫的见证下,签了47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总金额换算过来得有64亿美元。
你别觉得这只是数字,沙特的这些协议都有明确的文件框架,不是随便喊口号。
之前看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在海湾峰会上的讲话,就能感觉到他们对这种区域投资挺认真的。
而且沙特的项目,每一个都有清晰的合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还有严格的后续监督机制。
搞不清叙利亚那边为啥不学学,毕竟投资这事儿,靠谱才是第一位的啊。
记者菲拉斯·阿里说得挺直接,他说叙利亚那些协议就是“媒体戏剧”,光有场面没实质;但沙特的模式就不一样了,既可靠又务实,外国投资者看了才敢放心进场。
叙利亚-沙特投资论坛的纳比勒·马兹鲁姆也说了,沙特在叙利亚的投资绝不是纸上谈兵,那些经过研究的合同、详细的评估,都是给叙利亚经济增长的真机会,也能给其他投资者做个好榜样。
其实想想也明白,投资不是办展会,光好看没用,得让钱真能花到实处。
沙特这么做,不光是帮叙利亚,也是在给自己树立靠谱的形象,以后其他国家想合作,自然会先想到他们。
说起来,叙利亚现在确实难。
十多年的冲突,加上最近的地震,重建要花的钱可不是小数目,有研究说关键部门重建成本得2500亿到5000亿美元。
这钱要花在修复建筑、道路、桥梁这些基础设施上,还要恢复医疗、教育设施,事儿多着呢。
叙利亚紧急事务部也提到,重建成本受好多因素影响,比如各个省的安全情况不一样,还有通货膨胀、建材不够、熟练工人少这些问题。
更别说还要花钱帮流离失所的人回家,给社区提供基本服务,这些都是不小的负担。
但这些事儿又不能不做,不然长期的社会稳定根本谈不上。
法律专家拉万·哈斯尼就建议,司法和金融监督机构得赶紧做独立调查,还呼吁沙特公开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司合同这些文件,别光发些修饰过的新闻稿,得让媒体和公众看清楚。
说实话,这建议挺实在的,毕竟只有透明了,大家才会有信心,投资才会真正进来。
如此看来,叙利亚现在最缺的可能不是投资金额,而是一套让人信得过的规矩。
沙特的模式已经摆在这里了,有合同、有评估、有监督,这些都是能学的。
要是还抱着那些“空壳公司”的协议不放,不解决透明度的问题,别说西方投资了,就算有其他国家想帮忙,怕是也不敢轻易出手。
毫无疑问,重建叙利亚是个大工程,不是光靠喊口号、办几场媒体活动就能成的。
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每一笔投资都能真正帮到老百姓,帮到当地经济。
沙特这招“真金白银+透明机制”,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靠谱的投资该是什么样的,也恰恰是这一点,让那些只有场面、没有实质的投资,一下子就露出了原形。
希望叙利亚能早点明白,重建的核心不是凑多少亿的数字,而是建立起让人信任的体系。
只有这样,钱才会来,而且会真正用在刀刃上,叙利亚的老百姓才能真的盼到好日子。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