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喜马拉雅山炸出一个宽50公里的口子,使干旱的西北地区变为粮仓;投资开发满洲里,将其打造成‘北方香港’”
很难想象,如此这是牟其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提出来的想法。
提起他,人们总会将其和“中国首骗”联系起来,因为他总是会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但又总是将其说的让人真假难辨。
不过,他也是做出过一些惊天举动的,比如他用罐头换来了飞机,用300块钱成立了一家公司。
但由于经营不善,也曾三次锒铛入狱,最后一次出狱,已经76岁的高龄。
那么,他传奇的经历都有哪些呢?出狱后的他怎样了?
牟其中出身于四川的一个普通农户之家,自小他就“话多”,连老师都管不住他那说小话的毛病。
到后来,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想让他把自己的口才放在正经的方面,而不是只是用来给同学们讲故事。
牟其中不是那种“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出的孩子,这话他听进去了,还真就做出了一番改变。
直到他踏入高考考场的那一刻,这句话还在他的耳边萦绕许久不能散去。
他本想着能够顺利考上大学,实现自己当记者的梦想,却不曾想马失前蹄,遗憾落榜。
但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驱使着他坚决不能放弃,他来到了武汉,考入了专科大学,但却因为户籍问题退了学。
他又来到了新疆,想要报考艺术学院,却依旧没有如愿。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他认清了现实,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当起了锅炉工人。
别以为他这就放弃了,身边的环境让他心中产生了极大的落差,马列和哲学成为了那段时间照亮他的唯一的光。
他不仅利用工作的空闲学习这些思想,还和志同道合的一些工友们激烈探讨,甚至还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了有着万字之数的长文,并取题为《中国向何处去》。
这篇文章获得了不少工友的赞赏,他收获了无数的“粉丝”。
然而,这篇文章也让他获得了四年零四个月的牢狱之灾,甚至一度他还差点被判处死刑。
直到后来,有一位叫做刘忠智的人坦言那篇文章都是他构思撰写的,牟其中只是将自己的名字写了上去而已,实际上作者是他而并非是牟其中。
也就是说,牟其中很有可能是平白遭受了这一次牢狱之灾,但也是这次入狱将会彻底改变他接下来的人生方向。
在狱中的生活十分乏味,他也在反思过去那些年自己做了什么,也渐渐萌生了另外一个想法,那就是经商。
于是,在1979年他出狱之后,正值改革开放的热潮,他将妻子的缝纫机卖掉换了三百块钱,和另外几位待业青年合伙创办了一家公司。
之后他又打点了工商部门的关系,拿下了营业执照,顺利地开设了一家中德商店。
商店早已是百姓们司空见惯的地方了,怎么能从一大堆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才是关键。
于是,牟其中的思维再一次活络了起来,他推出了“无理由退换货”的服务,他的这一思想可领先了当代20多年,凭借这种方式他拉近了顾客的心,也让自己的商店赢得了不同凡响的口碑。
很快,机会也到来了,牟其中抓住这次机遇又进行了一次冒险。
由于彼时的信息没有如今这么通畅,他利用“信息差”狠狠地赚了一笔差价。
他从重庆一家军工厂订购了一批仿制座钟,每台价格为25元,等他将这批座钟运到上海,他反手就将其定价为了32元。
别看这7块钱的差价并不多,但这一批货直接给他带来了了7万多的毛利润,那个年代,一万元都可以说的上是“大富豪”,更别说他这7万多的收益了。
赚到第一笔钱他很是兴奋,本想着继续这么干,但偏偏冒险的后果他没有想到。
于是,仅仅过了四年,他又以“投机倒把”的罪名锒铛入狱。
这一次的他冷静了许多,思索良久,写了一封书信上交了给了领导,据说还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书信的内容很快就引起了领导的重视,派出了专员前来调查,牟其中也顺利被释放。
可没想到,两次入狱都没有让他尝到“苦头”,反而将他的胆子越关越大。
时间来到1987年,此时的牟其中已经将自己的中德商店升级成了中德集团,可谓是妥妥的大赢家。
但真正让牟其中在商界名声大噪的还得是他那“罐头换飞机”的惊世之举。
彼时的苏联经济已经成了一团乱麻,重工业发达的他们忽略了轻工业的必要性,导致国民生活物资极其短缺,连吃个罐头都成了奢望。
我们这边却恰恰相反,大量的日用商品积压,降价都卖不出去,牟其中仓库里那大量的存货可十分让他头疼,而此时的他手中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富余。
但当他得知苏联那边的情况后,立马就找到了彼时苏联航空业的代表商谈,最终达成了以货易货的协议,用仓库的日用品存货换来了4架客机和航空器材。
之后的他又将这四架飞机卖给了四川航空公司,也解决了其刚成立没有飞机的燃眉之急。
在这场交易中,他不仅两边落好,还为自己的公司创造下了上亿的收益。
手中有了资金之后,他将目光又放在了卫星上,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可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意,更别说做了。
这两个举动直接让他在商界名声大噪,业内许多成功人士都被他的胆识和能力所折服。
牟其中却不在乎这些,继续构想着更大的商业目标,他想要将满洲里打造成“北方香港”,并动手实践,甚至还想要将喜马拉雅山炸开,让西北地区变成“塞上江南”。
可这些项目设想看起来的确十分美好,可实践起来却没与想象地那么顺利,需要投资的地方越来越多,牟其中的裤腰带也勒的越来越紧。
眼看着项目资金链马上就要断掉,牟其中赶紧想办法赚钱,甚至不惜触碰到了法律的红线。
于是,他第三次以“信用证诈骗”的罪名又进到了“小黑屋”,59岁的他从“首富”直接变成了全国闻名的“首骗”。
原本被宣判为无期徒刑的他,因为表现良好和期间不停地上访申诉,最终他的刑期被缩减至了16年有期徒刑。
世人以为一介“商业传奇”就如此倒下了,但其实不尽其然。
出狱之后的他又重建起了南德集团,干回了自己的老本行,心中那份未完成的商业版图又悄悄在他心中一步步地规划着。
就在今年年关之际,85岁的他还去了河南少林寺,本以为是为了散心问道,但其实是顺路看看,据说实际上他是来参加某个网红的商学院讲座。
可以说这位曾经的商界大佬真的是“宝刀未老”,耄耋之年还在研究商道,真是将其践行了一辈子。
除此之外,他还紧跟着潮流,注册了社交平台上的账号,向众人分享着自己的成功事迹的同时,为自己的商学院做着宣传。
不知道现如今的他还是否能重新创造出下一个属于自己的“神话”,对此,你怎么看呢?
更新时间:2025-05-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