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刚停摆,特朗普就对中国提了一个要求,他知道:不能再拖了

前言

综合分析:特朗普为何急于喊话中国买大豆?

1. 背景与现状

- 美国政府停摆:2025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因两党预算分歧再度“停摆”,约80万联邦雇员无薪休假,社会服务陷入半瘫痪。

- 特朗普喊话中国:停摆次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中国“尽快、尽量、多买点美国大豆”,语气罕见急切。

2. 大豆问题的核心:美国农民的困境

- 关税导致价格劣势: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104%关税,中国反制将美国大豆关税提至97%,叠加基础关税后最高达105%。美国大豆到岸成本从每吨400美元飙升至776美元,而巴西大豆仅约380美元,价格优势尽失。

- 出口锐减:2025年1-8月,中国进口大豆7331.24万吨,其中巴西占比71.6%,美国占比降至22.8%。截至9月,中国新季大豆采购量为零,为1999年以来首次。

- 农民危机:美国大豆库存积压,价格暴跌25%,部分农民亏损超15万美元。破产率上升,农业州(如艾奥瓦、伊利诺伊)经济受重创。

3. 特朗普的政治算盘

- 票仓压力:中西部农业州是共和党传统票仓,农民不满可能影响2025年中期选举及特朗普支持率。

- 补贴难解根本:特朗普承诺用关税收入补贴农民,但每户仅2万美元,远不足以覆盖亏损,且补贴发放滞后。

- 转移国内矛盾:政府停摆引发民众不满,特朗普试图通过“大豆外交”转移焦点,塑造“为农民争取利益”的形象。

4. 中国的应对与全球供应链调整

- 多元化采购:中国加速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国。阿根廷9月取消出口税后,中国立即订购20船(130万吨)大豆。

- 市场化原则: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采购基于市场规律,美国需先取消不合理关税才能恢复贸易。

- 战略自主:中国通过“大豆振兴计划”提升自给率,优化饲料配方,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5. 国际格局变化

- 南美崛起:巴西和阿根廷凭借价格和政策优势,取代美国成为中国主要大豆供应国,全球贸易格局重塑。

- 美国影响力下降: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反噬美国农业,中国通过灵活采购策略掌握主动权,美国“市场准入”筹码失效。

6. 未来展望

- APEC峰会博弈:特朗普计划在10月底APEC峰会与中方领导人会谈,大豆议题将是焦点,但中方坚持“取消关税”前提。

- 长期趋势:中国供应链多元化已成定局,美国若不调整政策,可能永久失去中国市场。


结论

特朗普的急切喊话,本质是内外压力下的政治自救——政府停摆加剧国内危机,农业州票仓动摇,而大豆出口崩溃正是其关税政策的直接后果。

中国则通过市场化采购和供应链调整,将贸易反制精准打击美国软肋。这场大豆风波,折射出中美经贸格局的深刻变化:美国单边施压失效,中国战略定力增强,全球供应链向多极化演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中国   政府   美国   大豆   关税   巴西   农民   阿根廷   采购   农业   反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