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的股份竞购阵容越发强大,已从20家扩充至30多家。
除了此前传出的高瓴资本、私募基金凯雷、KKR 之外,本周又传出另一位重量级投资方——瑞幸咖啡的最大股东大钲资本,考虑到瑞幸和星巴克的强竞争关系,大钲资本算是最具戏剧性的一位潜在投资者。
据 CNBC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星巴克已收到数份针对其中国业务的收购提议,大多数投资者均瞄准控股权;但星巴克仍倾向于保留30%的股权,符合此前“保留相当比例”的说法,其余股权将由多家买家分摊,每家持有不到30%。初步筛选可能在两个月内完成,但整个交易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的可能性不大。
新的股权方案下,星巴克中国的估值首次突破了百亿美元。该消息流传开后,星巴克美股股价上涨3%,市值达到1078亿美元。
不过,一位知情人士对小食代称,大钲资本胜出的可能性不大,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两家相互竞争的关系。从最新传出的投资架构来看,虽不再是控股股东,但仍是最大股东,星巴克或将拥有中国业务的核心战略掌控权,但新股东的加入有可能通过董事会席位影响星巴克的中国策略,大钲资本肯定也希望能通过新的本土化策略为其带来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让竞争对手加入董事会几乎不可能。
双方的较量也正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发生。就在近期,瑞幸咖啡在美国的门店已经开业,这位“后起之秀”就此打入星巴克大本营,其北美产品价格直逼星巴克也在国内引发讨论。
但若最终星巴克选择不再主导中国业务,大钲资本真成为星巴克中国股东,参考金拱门做法,星巴克中国做出的关键改变大概率是在发展模式与产品研发上,比如基于瑞幸的数字化能力让星巴克在营销和渠道上变得更为灵活、让咖啡喝起来更甜(奶茶化)。
无论何方接手,星巴克中国未来能否在本土化方面进行深刻的改革、从而带来增长点,都或将成为竞购者关注的焦点,从而决定谈判走向。
奥乐齐成为 CCFA(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榜单上增长最快的超市品牌。
榜单显示,2024年,奥乐齐中国的销售额达到20亿元,同比去年翻倍。但它的门店数量增长不快,去年奥乐齐的门店数量为55家,同比只新增了5家,也意味着其单店运营效率大幅提升。以此计算,奥乐齐2024年的单店销售达到3600万元,在1000平米的零售店里十分出色。
奥乐齐能够不断吸引客流的方式,就是“卷价格”。4.99的有机水果甘蓝、3.9元的卫生巾、9.9元的白酒、洗发水和身体乳,都让沪上消费者直呼太便宜。
奥乐齐在今年4月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曾提到,在与优质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之后,奥乐齐会节省一切不必要的成本,甚至介入到生产和运输过程,协助供应商降本增效,最终做到产品质优价低。
相比于很多商超,奥乐齐的开店速度并不快。自2019年6月在中国上海开出第一家店,奥乐齐直到今年才走出上海,开向江浙沪其他区域。也是从今年开始,它开始提速。截止到2025年7月10日,奥乐齐共有门店78家,其中包括4家即将开业的门店,同比去年多开了20多家。
这种加速或许也和中国本土对手来势汹猛有关。与奥乐齐定位类似的盒马 NB,一年多时间内就突破200家。据盒马近期披露的数据,截至2025年Q1,全国 NB 门店数量已经超过250家,数量是目前奥乐齐的3倍。
零食巨头良品铺子将有大事发生。
7月10日晚间,良品铺子(603719.SH)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或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公司股票将自7月11日(周五)开市起停牌,预计不超过两个交易日。
昔日的“高端零食第一股”可能易主。自去年起,良品铺子经历多番变故。良品铺子去年营收和利润双降,其中营收71.59亿元,同比下滑11.02%,归母净利润亏损0.46亿元,同比大跌125.57%。今年3月,良品铺子曾宣布“换帅,并公告称,董事会收到杨银芬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的报告,辞职后仍任董事等职,而杨银芬正是良品铺子第一大股东宁波汉意的合伙人之一。
由于零食行业平价化明显,在时任董事长、总经理杨银芬的主导下,良品铺子曾于2023年12月进行了大幅降价,但业绩并未得到改善。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46亿元,同比下降14.76%。
良品铺子降价是不得已而为之。零食行业竞争激烈,不仅有三只松鼠、来伊份、盐津铺子等综合店,还有赵一鸣等量贩店崛起,洽洽瓜子、卫龙辣条等厂家品牌也纷纷在 C 端展开竞争。
此次控制权变更对于良品铺子来说或许不是坏事,在如今激烈竞争的零食行业,转型后效果不佳的良品铺子需要一个更适合操盘手来运营。
奢侈品生意大不如前,LV 不想只卖包包和鞋服。
据时尚商业 Daily 的报道,LVMH 旗下美妆品牌 LV Beauté 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首家门店将于近日在南京德基广场开业。作为品牌全球美妆业务的重要延伸,这家门店涵盖香氛、护肤及底妆系列,并将设置专属定制体验区,延续 LV 一贯的高奢美学。
南京德基广场一直是中国美妆消费排名前几的商场。2024年,其全年销售收入达245亿元,同比增长超15%。这与南京独特的客群结构有关——既有本地高消费能力人群,又有周边城市辐射而来的消费客群,虹吸效应明显。同时,作为南京唯一的奢侈品广场,德基广场形成了十分浓厚的奢侈品消费氛围与集群效应。LV 美妆首店选址于此,正是看中其高端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
今年3月,LV 正式宣布进军美妆领域,推出全新彩妆系列 La Beauté Louis Vuitton,标志着这一头部奢侈品牌首次布局美妆品类。从其多番动作来看,并不只是试水,而是重兵布局。区别于传统百货柜台销售,LV 妆南京首店采用精品店模式,由品牌方直营运营。这种模式从店铺选址、店面设计,到产品陈列、服务提供,品牌方都能严格把控。正如2016年 LV 重启香水线时坚持自营渠道一样,保证了产品品质、品牌形象以及客户体验的一致性。
首店开业,意味着 LVMH 在中国市场的美妆布局加速提速,业内人士分析,随着高端香氛、高奢护肤领域的竞争加剧,传统时装屋正在以全品类模式强化消费者粘性与影响力,重塑它们在中国年轻消费人群心中的存在方式。
美妆业务一直是 LVMH 集团的重要增长型业务,Dior、娇兰等品牌在美妆赛道成绩突出,2021年 Dior 美妆业务收入约21亿欧元。LV 此时进军美妆市场,一方面能整合集团资源,共享研发供应链等,实现协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美妆产品需求提升,以及消费行为从单纯购买单品向沉浸式品牌体验转变,此时布局也能及时响应消费者的新需求,防止品牌老化。
此外,LV Beauté 的扩张,或将对 Chanel、Armani 等重视美妆业务的奢侈品牌在华美妆市场的格局带来新一轮冲击。
连续两个周六的外卖大战制造了不少全民狂欢的名场面,却杀了茶饮商家一个措手不及。
以昨日的大战为例。淘宝闪购发放18.8元的外卖红包,可使用时段覆盖早午晚餐等。而力度最大的是美团外卖,打开其外卖页面便会跳出爆品免单券的促销。这个随机“0元”券多集中于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和益禾堂,少部分用户则收到瑞幸和库迪的优惠券。
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等0元购的标配商家都出现了爆单现象,多家茶饮品牌的外卖平台3公里内的送餐时间几乎都超过了2个小时。而瑞幸咖啡门店到晚上8点仍处于爆单状态,门前摆放了近40份外卖。瑞幸咖啡的店员告诉界面新闻这些全部都是“0元购”的订单。而蜜雪冰城则因订单过多,出现了系统异常。
一个原因是平台的促销决策较为临时,和一些商家的沟通也不够充分,导致部分茶百道、蜜雪冰城的门店爆单,茶饮制作和领取均出现了一些混乱。另一个原因则是免费奶茶极大刺激了单量,而大部分茶饮门店的承接能力有限,许多店员持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依然无法解决爆单的问题。
再加上,除了极少数头部品牌,大部分商家是被动参与这类短时间的大促。对原本就有完善的运营规划、营销动作等的品牌而言,本就不依赖参与平台活动来提升整体销量,但突然大促会对门店生意以及全盘运营造成扰乱。
根据平台们目前的说法,这轮外卖大战要持续到9月,这场针对产业链的大考和压力测试也将持续下去。好在随着平台开始主动优化茶饮兑换券,同一张券在不同时段下单,所显示的领取门店会自动发生变化。蜜雪冰城、茶百道等品牌的兑换券,用户也可以自行选择领取门店以及领取时间。而在一场又一场周末冲锋战后,商家们的前期筹备和管理也将逐渐跟上平台节奏和用户需求。
为纪念进入中国20周年,MUJI無印良品近期筹划了多个庆祝活动。
“無印·有声”20周年主题活动已正式开启,MUJI发布品牌视频与系列海报,其中介绍了从2005年至今,以年为刻度的21款在中国市场持续畅销的经典商品。另外在上海、深圳及北京将有“人海回声”巡回主题展。
MUJI中国20年“感恩季”活动将于7月开展,提供限定礼赠与特别优惠双重回馈。MUJI 官方APP也有计划重新回归。
MUJI也在中国推动“现地化战略”,例如为中国市场专门配备“本地商品开发团队”,开发、生产取材于中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目前,MUJI生活杂货商品中70%为本地开发商品。
蜜雪冰城在淄博新开旗舰店开业当天就引发了大批人的围观。
装修好的雪王门头,因其立体式的风格和门头上的朵朵雪花,做到了吸睛同时,格外地有氛围感,总感觉像是雪王趴在上面,跟每一个路过的人say hi。
作为旗舰店,这家新店的设计和设置大有文章。刚进门,就有一个雪王模型。抬头向上看,连灯都是雪王的形状。
蜜雪冰城淄博旗舰店 图片来自小红书
据了解,门店总共有三层,三楼还在装修中,一楼主要是点单和取饮料的。而二楼却是雪王的“宝藏区”,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雪王周边大集合。包括挂件、玩偶、手办、积木、零食、冰箱贴。
整个门店的设计,可以说令人感觉像是进入了蜜雪冰城的“游乐园”。店内的一二楼还设有休息区,想坐下喝奶茶聊聊天,或者二楼周边逛累了,都可以随时可坐下休息片刻。
总的来说,蜜雪冰城十分擅长通过场景营销来与消费者互动。融入品牌自身特色,输出品牌文化融合了品牌 IP 元素的门头和门店设计,向外输出的是品牌的“文化符号”,使门店成为一种品牌文化景观。这种文化与商业的融合,不仅提升了品牌的文化内涵,让餐饮场景设计作为品牌自我表达的载体,赋予了门店更丰富的品牌辨识度和情感价值;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营销案例精选)
主打正装皮鞋的丹麦品牌 ECCO 爱步,正加码布局户外运动领域,从鞋履延展至户外服饰。
在最近的巴黎时装周上,ECCO 发布了与日本山系潮牌 White Mountaineering 白山的联名胶囊系列,除了跑鞋和登山鞋外,还包括冲锋衣、软壳裤等机能风男女成衣。这已经是双方的第三次联名,与上一次联名间隔还不到一年。
门店方面也有新动作。ECCO 在2024年开出首家 ACTIVE LIFESTYLE 运动户外店,其中主要销售户外和运动系列鞋服产品,聚焦户外、城市训练、高尔夫三大场景。产品售价也多在数千元价格带,定位相对高端。
这一店型在最近一年里快速扩张。ECCO 告诉界面新闻,截至目前,ECCO 在中国范围内开设有20家 ACTIVE LIFESTYLE 运动户外店,且将会在“经济活跃、消费强劲的城市”继续开拓这类门店的发展潜力。
雅诗兰黛旗下的品牌 The Ordinary 在今年2月进入中国后,又有新动作。它已于7月11日正式进驻天猫,并联手平台推出首家搭载前沿 AI 技术的护肤品牌旗舰店。
The Ordinary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这个以功效出名的品牌在中国市场已有多款热门产品,例如10%烟酰胺、1%锌精华、5%果酸水等。
The Ordinary 擅长帮助用户更清晰地建立适合自身肤质的护肤方式,常常在社交平台实时解答消费者的护肤疑问。而 AI 技术能令这一过程更轻松。
The Ordinary 与天猫的合作将运用 AI 技术赋能消费者购物体验,通过智能肤质诊断、个性化产品推荐等功能,让功效护肤变得更精准高效。围绕消费者的高频需求,基于三大主要场景,深度融合前沿科技和高端美妆,以期为消费者带来个性化、沉浸式的线上美妆购物体验。
北京植物医生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植物医生”)深交所主板 IPO 申请已正式获受理。植物医生本次拟募集资金总额近10亿元,计划用于营销渠道及品牌建设、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生产基地技术改造及信息化系统升级四大项目。
植物医生的成立可回溯至1994年,专注于高山植物护肤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从成立时间来看,植物医生比如今 A 股上市的几家头部美妆公司珀莱雅、贝泰妮、水羊股份等等都要早。
山姆2公斤冰块卖22.8元引争议
近日,“山姆2公斤冰块卖22.8元”相关话题引发大量关注,登上微博热搜。事情的起因是,近日山姆会员商店新上架的“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2公斤规格售价22.8元,被部分消费者质疑定价过高。有消费者计算认为,冻2公斤冰块需4瓶500毫升的农夫山泉瓶装水,22.8元相当于每瓶水售价约5.7元。
针对消费者的质疑,山姆客服中心一名工作人员称,该产品为农夫山泉专供山姆渠道的定制商品,定价由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协商确定。上述客服人员表示,该冰块制作工艺技术特殊,采用24至32小时超低速缓慢冻结工艺。相较普通流水制冰工艺,该冰块在相同环境下融化速度可降低20%,因此更适用于夏季长时间保冷场景。(界面新闻)
费德勒在昂跑股份估值升至5亿美元
自 On 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至今,估值已逼近170亿美元,其天使投资人费德勒所持3%股份的市值高达5亿美元,这已成为他个人资产中最重要的一笔,甚至超过其整个职业生涯超1亿美元的赛事奖金总和。
费德勒与 On 共同开发了 THE ROGER 鞋履系列,不仅亲自参与设计,还深度介入品牌战略,几乎以“联合创始人”的姿态推动 On 的产品风格与品牌定位转型,使昂跑在专业性能与时尚美学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时尚商业 Daily)
宝尊电商看上 Sweaty Betty
宝尊电商已收购英国瑜伽服品牌 Sweaty Betty 中国区业务。
宝尊电商在过去三年间已经收购了美国休闲服饰品牌 GAP 和英国雨靴品牌 Hunter 的大中华区业务授权。Sweaty Betty 对于宝尊电商而言是迈向运动服饰的另一个细分领域。值得注意的是,界面时尚在招聘网站上发现,GAP 品牌正在为 Sweaty Betty 招聘商品计划员。这也侧面印证了宝尊电商或许已经开始接手 Sweaty Betty 的中国业务。
泡泡玛特抢注“LAFUFU”商标
天眼查显示,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于6月11日申请注册了“LAFUFU”商标,国际分类为健身器材,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一位泡泡玛特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LAFUFU 商标属于主动防御性注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打击侵权行为。
因为泡泡玛特旗下人气 IP“LABUBU”的持续爆火,线上线下渠道供不应求,“根本抢不到”“半个月一个还没有抢到”等评论经常冲上热搜,多个社交平台都有消费者表示经常遇到断货、买不到的情况。不少厂家也因此开始做起了低价高仿版 LABUBU,这些歪脸、光头等抽象LABUBU 产品被网友戏称为 LAFUFU。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