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案发后,他的小舅子王济甫空军上校被关15年,结局何等凄惨?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1950年6月,国民党空军上校王济甫在家中被特务带走。他什么都没做错,只因为姐夫吴石被判死刑,亲戚关系就成了他的罪证。

这位从军十几年、专管后勤补给的军官,连审判程序都没经过,直接被扔进绿岛监狱关了15年。

出狱时已经48岁,身体垮了,工作没了,连军籍都被取消。

直到101岁去世前,他还把国家赔偿的几百万全都捐了出去。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姐夫出事,上校一夜成“阶下囚”

王济甫1918年出生在福州螺洲,家里条件还算过得去。

1937年抗战爆发,19岁的他考进空军军士学校。他不是飞行员,学的是后勤保障,专门负责油料和航材的调配。

这活儿听起来不起眼,干起来可真要命。飞机要飞,油料航材必须准时到位,少一样都不行。王济甫脑子活,做事细,很快就在部队里站稳了脚跟。

到了1948年,他已经是空军上校,担任松山基地补给处长。30岁的上校,在当时算是前途无量。


他姐姐嫁给了吴石将军,吴石在军界地位很高,这层关系让王济甫在部队里更加受重视。

他专心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来不参与政治斗争,也不过问那些机密军务。

1950年吴石案发后,王济甫也被卷了进来,保密局给出的罪名只有八个字:“虽无实据,亦需严惩”,理由仅仅是“亲戚关系即为嫌疑”。

他被关进保密局的地下室,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审讯。

审讯的人拿不出任何证据,就反复问他:"你姐夫做了什么你知道吗?""你们私下聊过什么?""你有没有帮他传递过情报?"


王济甫一遍遍解释,他只是个管后勤的,跟姐夫平时见面也就是过年过节,根本不知道什么情报的事。

审讯持续了一年多。1951年底,军事法庭开庭,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法官念完起诉书,王济甫连辩护的机会都没有,当场宣判15年有期徒刑。

判决书上写的罪名含糊其辞,核心就是一条:有叛乱嫌疑犯的亲戚关系。没有证据,没有证人,连具体做了什么都说不清楚,就这么定了罪。

绿岛监狱里的十五年

1952年初,王济甫被押上船,送往绿岛。

这座小岛离台东30多公里,四面环海,根本跑不掉。岛上关着上千名政治犯,都是跟他一样莫名其妙被抓进来的人。

绿岛监狱的日子,用“人间地狱”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先是训话,念那些政治口号,念错一个字就要挨打。吃完早饭,所有人扛着锄头镐头去干活。


开山修路,搬石头,挖水沟,什么累干什么。太阳晒得人头晕眼花,手上的血泡破了又长,长了又破。中午就蹲在工地上啃两个发霉的馒头,配一碗清汤寡水的菜汤。

王济甫的身体原本就不算强壮,这么高强度的劳动,很快就撑不住了。

1953年,更大的打击来了。监狱长把他叫到办公室,告诉他母亲病逝的消息。

王济甫当场就跪下了,哭着求能回去见母亲最后一面。监狱长冷冷地说:"你是犯人,哪有资格回家?"

母亲去世这件事,彻底击垮了王济甫的精神防线。他开始失眠,整夜整夜睡不着。

白天干活的时候,经常走神,被狱警抽鞭子。晚上躺在床板上,他用指甲在木头上刻痕,一天刻一道,记录着这暗无天日的岁月。

1960年,绿岛爆发肺痨疫情。监狱里的卫生条件本来就差,这一传染开,死了好几十人。王济甫也被传染了,高烧不退,咳血不止。


监狱的医疗设施极其简陋,药品严重不足。他躺在病床上,觉得自己快要死了。

这时候,同牢房的狱友林炳松爬到他床边,用微弱的声音说:"老王,撑住。要死也得死在自由的地方,不能死在这鬼地方。"

这句话救了王济甫的命。他咬着牙活了下来,肺痨虽然治好了,肺功能却永久受损,以后的日子里经常咳嗽气喘。

林炳松没能熬过那场疫情,临死前拉着王济甫的手说:"我看不到那一天了,你一定要活着出去。"

出狱后的二十年,比坐牢还煎熬

1966年12月,王济甫刑满释放。48岁的他走出监狱大门,身体已经垮了。背驼了,头发白了,脸上满是皱纹,看起来像六七十岁的老人。

他以为出狱就能重新开始,事实却残酷得多。空军那边直接通知他,军籍已经被取消,不可能复职。

他想找份工作,一听是"叛乱犯"出身,人家立马摇头。公家单位不要,私人企业也不敢收。

王济甫拿着仅有的一点积蓄,在台北桥下租了个小棚子,摆起了修自行车的摊子。

从空军上校到修车匠,这落差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他每天蹲在地上,给人补胎、换链条、调刹车。手上的老茧越来越厚,腰椎病越来越重。

1975年,姐姐找到他,想给他一笔钱,让他开个小店,日子过得体面些。

王济甫拒绝了。他说:"我虽然被冤枉,但还活着。你们家因为吴石的事,已经够惨了。我不能再拖累你们。"

修车的日子一过就是二十多年。王济甫住在桥底下的铁皮屋里,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热得像蒸笼。


他从来不跟人提起自己的过去,邻居们只知道他是个手艺不错的老修车匠。偶尔有人问起他身上的伤疤,他就笑笑说:"年轻时不懂事,摔的。"

这些年里,王济甫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恢复清白。

他写了无数封申诉信,寄给各个部门,始终没有消息。每次看到报纸上说要平反冤假错案,他就赶去相关部门询问,得到的答复永远是"再等等"。

百岁老人捐出全部赔偿金

1998年,王济甫已经80岁。这一年,台湾通过了补偿条例,开始处理白色恐怖时期的冤案。他提交了申请,经过审核,法院撤销了原判,认定他无罪。

拿到判决书那天,王济甫眼泪止不住地流。他等这一天,等了47年。

补偿金下来了,总共几百万新台币。对一个八十多岁、靠修车为生的老人来说,这是一笔巨款。

很多人以为他会拿这笔钱改善生活,至少搬出桥底下,租个像样的房子。


王济甫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把补偿金全部捐给人权博物馆。

他说:"这钱是用我的青春和健康换来的,我不想留着。捐出去,让更多人知道那段历史,别让悲剧再发生,这钱才有意义。"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劝他至少留一部分,他坚决摇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吃饱穿暖就够了。这些钱放在我这儿,就是一堆数字。用在人权事业上,才能发挥作用。"

捐完钱后,王济甫还是住在桥底下,还是修自行车。他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好像那笔巨款从来不存在过。


2019年,吴石将军的纪念墓园在南京落成。

王济甫已经101岁,他托人把自己在绿岛监狱里刻痕的那块木板,还有一些当年的物品,寄到了墓园。木板上密密麻麻的刻痕,每一道都代表着绿岛上的一天。

同年冬天,王济甫在台北去世,享年101岁。

按照他的遗愿,骨灰被撒向绿岛外海。他说:"我在那里失去了15年,现在回去,算是和那段岁月和解了!"


《——【·结语·】——》

王济甫,他没做错任何事,却因为亲戚关系坐了15年牢。出狱后的日子更难,被歧视,被排斥,只能靠修自行车糊口。

拿到补偿金后,他选择全部捐出去,自己还是住桥底下。这个老人用一辈子证明了一件事:冤屈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身体,但摧毁不了一个人的尊严!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公平正义有多重要,冤假错案的代价有多沉重!

信息来源

《绿岛往事:政治犯回忆录》《白色恐怖受难者口述历史》第三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历史   小舅子   上校   凄惨   空军   结局   绿岛   保密局   刻痕   姐夫   补偿金   监狱   肺痨   军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