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刘强东曾对外卖平台高抽成现象表达过看法。有观点认为这一现象如同“靠垄断收保护费”,不过刘强东具体言论可能并未用“靠垄断收保护费”这样直白表述,但意思有所关联。
外卖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些中小餐饮商家面临着平台较高抽成比例的问题。例如一些平台抽成比例能达到20%甚至更高,这使得本就利润微薄的中小餐饮商家经营压力巨大。先说结论,因为资本每多赚1%,百姓挽来就少一口真材实料。刘强东的内部讲话直接捅合了行业潜规则。有些外卖平台根本不是靠服务赚钱,而是靠垄断地位数保护费。
说白了就是每卖100块,平台先抢30,如此恐怖的后果来了,外卖食品安全防线崩塌了。商家利润被压榨至极限,全变成了邻家的预制菜,因为商家被抽成逼的,已经用不起新鲜肉。あ。而大家以为30元的外卖很划算,其实商家成本已经被压到18块,不得不用最便宜的食材,但商家又能怎么办呢?不过是高一级的打工人罢了。武汉猛火锅店老板算过一笔账,月流着20万的餐馆,6万交给平台3万买流量,再除去房租人工制材,最后赚的还没平台多,被逼急了,只能用便宜油冻肉,最后吃坏肚子的还是老百姓,但是不好意思,刘强东外卖来了。
坚决把外卖利润压到5%,超过5%就要处分人。于是成都一家抄手小店算了一笔账,以前每月1点2元佣金交给平台,现在京东只收2400块,省下的钱老板干了三件事,换了自动消毒的绞肉机,给员工涨的工资,把每晚抄手的肉馅从15克加到20克。你看平台少拿点,老百姓碗里就能多点实在活。再举个例子,以前大家在某平台上搜酸菜鱼,排在前面的永远不是。最好吃的,而是给平台交错了广告费的。
武汉有家火锅店老板说,每月5000块推广费砸进去,就像王水里游硬币听得想就没了。京东直接取消这种竞价排名,谁家庭分高,口碑好,谁就排在前面。结果成都一家社区面馆没花一分钱广告,单量从每天80单涨了220单。原来不搞套路,好味到外卖自然走到消费者的面前,欧盟直接把外卖抽成奖死在13%,美国也就百。
15左右,刘强东却把京东外卖控制在5%,把平台从收头大佬变成了服务小哥,必须点赞。外卖是老百姓的刚需,不是资本的摇钱数,30%的抽成每降1%,可能就多一家餐馆用上好油。多一个外卖小哥给孩子买一双新鞋,多一个打工人吃上放心饭。衷心希望整个行业迎来新。
从垄断角度分析
市场地位:在部分地区,个别外卖平台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形成了较强的市场支配地位。以一些二三线城市为例,某一外卖平台市场占有率可能高达80%以上,这使得商家在选择合作平台时可选项较少。
抽成策略:高抽成一定程度上是平台利用其市场地位实施的策略。平台前期通过补贴培养了消费者使用习惯和商家对平台的依赖,当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后,就开始提高抽成比例,获取更高利润,这类似“收保护费”的模式,商家为了获得平台流量和订单,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抽成条件。
行业影响
对商家:高抽成压缩了商家的利润空间,许多中小商家只能通过降低食材品质等方式来维持盈利,这又会影响消费者体验,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商家反映,扣除平台抽成、食材成本、房租等费用后,所剩利润寥寥无几。
对消费者:商家成本上升可能导致菜品价格提高,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外卖。而且当商家为降低成本降低品质时,消费者享受到的外卖质量也会下降。
争议与监管
平台视角:外卖平台认为自身承担了技术研发、市场推广、配送服务等大量成本,高抽成是为了覆盖这些成本并实现盈利。例如平台需要不断优化算法提高配送效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市场推广以吸引用户和商家。
监管介入:随着这种现象引发广泛关注,监管部门也开始加强对外卖平台的监管,引导平台合理确定抽成比例,保障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比如部分地区要求外卖平台降低抽成比例,与商家协商制定更合理的收费标准。
刘强东关于外卖平台抽成的讲话引发了社会对于外卖行业潜规则的关注和讨论,也推动了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