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凯:贸易战的三种结果

黄土地上望星空

窑洞文化撞击企业家精神

▲本文作者杨小凯(左二)


原编者按

欧美反对贸易战的一方,不仅仅是在媒体圈和学术圈已经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更是因为一个长期以来的主流经济学假设:国际间的自由贸易对双方都有利,所以落后国家在受益于国际贸易分工时,从长期而言,就会逐渐退出国内的各种保护,从而拥抱自由市场。

然而,少为人知的是,这一主流假设早在二十年前,就被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用严谨的数理经济学逻辑戳破。今天的贸易战乱象,其内部逻辑也在被临终时的杨小凯所精准预言。

本文汇编了杨小凯在生命最后一年思想遗产中关于贸易战的观点,限于篇幅,删减了原文中大量的数理分析和论证过程。


国际贸易中为何会出现“双输”的结果

自由贸易能够给各国带来利益,这是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常识,但是,众所周知的现实是,很少有国家在实际上采取完全自由的贸易政策。

在博弈论中,有个说法叫做“纳什均衡”,就是两个对手采用了两败俱伤的“双输”做法,而不是彼此“合作”的双赢做法,比如著名的“囚徒困境”,囚犯由于互相不信任,彼此揭发而导致“双输”。

▲博弈论创始人:约翰 纳什

在国际贸易中,国家之间的“双输”博弈,源头主要来自政府,是它们制定了相关的贸易政策,并且通过征收关税,导致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不如国内贸易。政府决定贸易政策时,可以选择三条路线:

1.纳什关税对策(增加关税来打贸易战)

2.关税谈判(以关税作为条件,来进行贸易谈判)

3.自由贸易政策(不打贸易战)

那么,贸易战和关税是怎么发生的呢?


贸易战的原因:贸易保护 VS 贸易自由

为什么会产生贸易战?当两个国家的专业化分工水平不同时,一个国家深度加入贸易国际分工,而另一个国家则是相对落后的二元经济——即一部分人加入国际分工,另一部分人自给自足时,将会带来一个结果:

一方采取单边贸易保护,而一方采取单边贸易自由。

这样的现实,会引起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促使他们通过关税政策来争夺贸易利益。

当国家用自身的强制力来影响贸易时,政府会产生动机——去强加一个关税,如果两个国家进行纳什关税对策(即在根据对方的关税制定自己的关税),就会发生贸易战,最后的结果,把贸易利益全部耗尽。

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转型期间,产生的种种“不发达现象”。当一个经济体,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高水平的国际贸易发展时,由于国际贸易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会带来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实际收入差别的扩大。


自由贸易,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然的取得

我们的研究表明,当对方的关税率条件不变时,我方强加一个关税,可以使本国民众的福利得到改进,因此政府之间愿意使用纳什关税对策,而不愿意实施自由贸易政策。

然而,一旦有一方采用关税对策,博弈论表明,两个政府都会互相给对方强加一个很高的关税,也就是说,政府出于损人利己的动机,为了争夺贸易的好处,而打起了贸易战,最终的结果是“双输”,会使贸易的好处耗尽。

当政府被迫面对这种“双输”风险时,就会被迫转向贸易谈判,而不是继续贸易战。而关税谈判的结果,让双方走向自由贸易。

这个结果,为一个重要的结论提供了理论基础——自由贸易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然而然的取得,只能通过谈判取得。

在这方面,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是错误的,在过去,经济学家的幻想是,只要和一个贸易保护的不发达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就会慢慢让对方也变得尊重自由贸易。

▲大卫 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的先驱

然而,博弈论证明,只有通过贸易战,才能让破坏规则者回到谈判桌上,为了避免利益受损,从而被迫选择自由贸易。

我们的研究证明,为了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充分利用贸易的好处,建立在贸易战压力下的贸易谈判是必需的。


贸易战可能出现的三种结果

通过对国际贸易分工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两个倾向:

1.在两个国家之间,更深入的加入国际贸易分工的一方,更希望保持零关税。

2.采用二元经济的一方,则希望更多的提高关税。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就是参与贸易的国家,由自给自足到部分分工,再到完全分工的过程。

当某个不发达国家,还处于部分分工这个转型阶段,就很容易产生单边贸易保护,和发达国家的单边贸易自由化共存。而到了完全分工阶段,均衡的贸易政策是由贸易谈判导致的贸易自由化。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有两种方法获得贸易好处,第一种方法是扩大对外开放,从部分国际分工跳到完全国际分工,此时双方都有动机进行贸易谈判,谈判的结果是贸易自由化,双方都从贸易中得到好处,取得“双赢”。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进口关税,包括各种隐性的补贴和产业政策等,“损人利己”,以牺牲它国利益为代价获取好处。

第一种方法,是双方分享一个扩大的馅饼,把饼越做越大。

第二种方法,是双方分享一个缩小的馅饼,而且饼可能越来越小。

如果发展中国家采取了第二种做法,长期来说,会让单方面开放市场的发达国家觉得吃亏,迫使发达国家以贸易战作为威胁,从而发起贸易谈判。这是国际贸易走向自由市场的必需过程。

▲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发动贸易战

而发展中国家面对这种谈判时,采取的不同应对策略,也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结果,进行双方互利的谈判,最终走向贸易自由化,饼越做越大,是“双赢”的结果。

第二种结果,采取对抗,则双方走向贸易保护,饼越做越小,带来“双输”的结果。

而最坏的结果,甚至可能是……退回到自给自足的时代。

学者可分两种:一种是学问大于生命,生命受学问支配;另一种是生命大于学问,生命因学问的滋养而变得更加饱满丰富,乃至气象万千。

对于杨小凯,我们竟然无法界定他是学问压倒生命,还是生命压倒学问。杨小凯一生只有56年光阴,但他却用向死而生的态度,用超越常人的意志力和勤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 18岁那年,一篇《中国向何处去》的文章,让“杨曦光”三个字天下皆知,却也让他遭遇了十年牢狱之灾。在狱中他用常人无法想像的意志力完成自我启蒙和学习,还独立推导出四个极其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在他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杨小凯再次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

· 1983年,费尽周折的杨小凯,远赴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深造,并于1987年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一个只读过一年高中的中国人,短短四年时间就站在了世界经济学的象牙塔尖。

· 2001年,杨小凯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三个月,然而,他再次创造了奇迹——将三个月变为三年。生命的意义从来不是用长度来衡量的,杨小凯不仅以超人的意志与病魔斗争,而且再次将目光转向他的祖国的历史转型,并撰写了数篇石破天惊的文章。

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美好的愿望铺砌而成。然而,人们只有在付出高昂的代价之后,才会猛然想起先知的警告,追悔莫及。世间已无杨小凯,惟愿他的思想和学术成果,能够造福更多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少数派文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财经   贸易战   杨小凯   关税   贸易   自由贸易   国家   国际贸易   生命   学问   政策   自给自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