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中国一个“不买”,让美国大豆崩了!
2025年对华出口创20年最低,收获季零订单,豆农愁到要弃田。
特朗普终于出手应对,可无论是社交媒喊话逼单,还是拉欧盟搞关税施压,全以失败告终。
这场大危机,还在往美国产业链、政坛蔓延。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5年9月,美国中西部的大豆产区彻底没了往年的热闹。
往年这时候,农民们都在忙着收割装车,准备运往港口。
可今年不一样,成片的大豆就那么躺在地里,叶子都黄了,有的已经开始腐烂。
美国大豆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7个月,美国卖给中国的大豆只有300万吨,创下20年来最低。
往年9月收获季一开始,至少有8%-9%的大豆已经预定卖给中国,今年却一个订单都没有。
这意味着什么?上千万吨大豆堆在田间地头,价值几十亿美元就这么打了水漂。
密苏里州收购大豆的马克表示,往年这时候,仓库早就满了。
可现在空空如也,每天都有农民打电话问收不收豆子,他只能让他们再等等。
豆农的难不止卖不掉,成本还在一个劲地涨。
2025年,化肥价格涨了一倍,种地成本直接翻番。
银行贷款利率也在涨,很多农民每月光还利息就要多掏几千美元。
最要命的是,大豆价格还跌了40%,期货价格甚至比种地成本还低。
这就是说,种得越多,赔得越多。
爱荷华州农场主协会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农户表示“基本没有利润”,近三成的人已经在考虑让土地闲置。
豆农约翰家里几十亩大豆熟透了却找不到买家,堆在院子里的豆子都开始发潮。
他表示:不是不想种,是真的种不起、卖不掉。与其赔钱,不如让地歇着。
行业层面的警报也已拉响,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急得团团转,9月9日接受采访时,他直言形势“极其严峻”。
《财富》杂志也发出警告,如果大豆危机解决不了,美国农业经济可能会被拖垮。
面对大豆产业的烂摊子,特朗普终于开始行动,可每一步都没踩在点子上。
2025年8月,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对中国喊话,说美国农民种出了世界上最好的大豆,希望中国能把订单增加到原来的四倍,还承诺提供最快的运输服务。
可问题是,他对25%的高额关税只字不提。
正是这个关税,让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完全失去了价格优势。
要知道,中国企业买大豆首先看成本。
有25%的关税,美国大豆每吨要比巴西大豆贵300元,就算品质再好,也没人愿意做亏本买卖。
所以这条消息发出去后,中国这边一点回应都没有,特朗普的“隔空喊话”彻底落了空。
眼见喊话没用,特朗普又想拉欧盟帮忙。
2025年9月,他提议让欧盟以“俄乌冲突”为借口,对中国和印度加征关税,帮美国大豆打开市场。
欧盟当天就拒绝了,还公开说:“我们每年从中国能赚200亿欧元的农产品订单,好好的生意不做,为什么要为美国的大豆得罪自己的大客户?”
这话不仅让特朗普的计划泡汤,还让美欧关系更僵。
其实美国大豆协会早就找到了解决办法,多次跟特朗普提“取消对华大豆关税”。
可特朗普一直不松口,最后只搞了个“延长关税暂停期限3个月”的小动作。
这个决定被美国大豆协会直接批评是“糊弄人,拿农民的生计开玩笑”。
特朗普之所以不敢动关税,背后全是选举的考量。
美国中西部的大豆产区,像爱荷华、伊利诺伊这些州,都是总统大选的关键州,农民原本是共和党的铁杆支持者。
如果降关税,会被说成对中国示弱;
不降关税,豆农的日子过不下去,明年的选票可能就保不住了。
两难之下,他只能拖着,可越拖情况越糟。
就在美国政府还在纠结的时候,中国早就通过两招,稳稳解决了大豆供应的问题。
2025年4月,美国刚加征关税,中国企业就开始联系巴西。
一周内就签下了40船大豆订单,总共240万吨。
要知道,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总共才2213万吨。
而2025年3月,单月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就达到157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
随后,中国更是提前锁定了巴西的货源:
9月要800万吨,10月要400万吨,这两批货就占了中国这两个月大豆需求的一半。
巴西农业部还特意发文庆祝,说巴中大豆贸易进入了黄金期。
除了巴西,阿根廷也分到了一杯羹,两个南美国家一起,稳稳地满足了中国的大豆需求。
中国选巴西大豆,不是随便选的,而是经过考量的理性决策。
首先是性价比高,巴西大豆质量不输美国,还没有高额关税,价格更实惠。
其次是供应稳定,2025年巴西大豆大丰收,产量比去年多了8%,货源充足。
加上中国之前帮巴西升级了港口、修建了铁路,大豆从巴西农场运到中国港口的时间缩短了30%,物流效率比美国还高。
最重要的是,中国企业采购只看市场规律,谁的豆子好、价格合理,就买谁的。
除了找好“外援”,中国还在国内下功夫,推进“大豆振兴计划”,把饭碗端得更稳。
在东北、黄淮海这些大豆主产区,政府给农民发种植补贴。
每亩补贴从之前的200元提到了260元,买农机还能享受30%的优惠。
不少原本种玉米的农户,都改成了种大豆,大豆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不少。
科研人员还培育出了高油、高蛋白的新品种,大豆单产比往年提高了10%。
在山东、黑龙江的大豆加工厂里,机器24小时运转。
一位山东加工厂负责人说,现在国内豆粕库存充足,饲料厂不用愁原料,他们的生产线能满负荷生产
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让中国在国际大豆市场上更有底气。
美国大豆卖不出去,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整个农业产业链都受到冲击。
首当其冲的是上游的农资店,这些店主要卖化肥、种子、农药,靠给豆农供货赚钱。
2025年以来,美国中西部已经有近三成的农资店倒闭,还有不少暂停营业。
豆农不种地,农资店就没了生意,只能关门。
大豆加工厂的日子也不好过,没有原料,工厂只能减产,有的干脆停工。
伊利诺伊州一家经营了30年的加工厂上个月宣布裁员60%。
厂长无奈地说:“没豆子加工,留着工人也没用。”
仅中西部地区,就有超过200家大豆加工厂暂停运营。
下游的物流和配套产业,同样没能逃过这场危机。
新奥尔良港是美国大豆出口的主要港口,往年这个时候,码头边停满了运大豆的货船,起重机不停装卸。
今年码头空空荡荡,只有几艘空船在等着。
码头工人迈克表示以前一个月能挣8000美元,现在活少了一半,工资也降了。
货运司机、仓库管理员的失业率飙升,连周边的餐馆、超市生意都受到影响。
不仅如此,危机还在进一步向经济和政治领域渗透。
农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大豆产业衰退直接拉低了GDP增速0.3个百分点。
大豆出口额暴跌,让美国贸易逆差扩大了12%,这与特朗普缩减贸易逆差的承诺背道而驰。
政治上的麻烦更大,大豆主产区的农民对特朗普政府越来越不满,多个农业组织公开批评政府不顾农民死活。
共和党内部开始担心,如果明年中期选举前解决不了大豆问题,这些关键州的选票可能就保不住了。
在国际上,美国的处境也很尴尬。
之前拉欧盟施压被拒,还被公开批评“霸权”,不少国家都觉得美国“做事太霸道”。
这场大豆博弈,给全球贸易提了个醒:靠霸权搞贸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中国通过寻找替代货源和发展国内产业,证明了全球最大买家有能力自主选择合作伙伴。
而美国的遭遇也说明,靠施压和威胁做生意,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果美国真想挽回大豆市场,或许应该放下架子,拿出诚意跟中国好好谈。做生意讲究互利共赢,你给别人方便,别人才会给你机会。要是继续硬撑,最后可能真像美国豆农担心的那样,大片土地只能荒废,整个农业产业都得推倒重来。
参考文献:
1.京报网:《美大豆收获季,“最大买家中国却未下一单”》2025-09-10
2.央视视频:《视频丨关税影响大豆销量美国豆农很受伤》2025-04-26
3.察言关事:《特朗普威胁:对华加征200%关税!为什么中国一点都不担心?中方手里的“王牌”不止一张》2025-08-28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