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在全国率先实施“研究生科普学分制”

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9月1日全面启动。国新办9月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

会上,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负责人周德进介绍,中国科学院在做好科技创新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科普和科学教育工作,明确提出要做科普工作的国家队,坚守“高端、引领、有特色,成体系”的定位,重点开展“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在科研资源科普化工作中,主要做好五方面工作,即组建队伍、建设阵地、开展科普创作、组织科普活动和建设传播平台。

在组建队伍方面,在充分激发院士群体和广大科技人员开展科普工作积极性的同时,特别注重发挥老科学家和研究生的作用。1997年就组建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科普演讲团28年来共累计开展46000多场科普讲座,面对面听众超过1560万;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研究生科普学分制”,仅中国科学院大学一家就组织了900多人的研究生科普队伍,他们在课余积极投身科普实践。

在建设科普阵地方面,充分发挥野外台站、植物园、标本馆、天文台和大科学装置的作用,目前已建立16个国家科研科普基地,这些阵地在科普和科学教育方面发挥了作用。

在科普创作方面,支持科研人员创作科普精品力作,比如《远古的悸动——生命起源与进化》等多部科普图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出版的《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天文》《博物》等科普期刊广受读者喜爱。

在组织科普活动方面,每年5月份都会开展“公众科学日”活动,今年的第21届“公众科学日”有135个院属单位开展了400余场科普活动,约50万人到现场参观互动,超过3500万人次网上观看了直播;每年10月底还组织“中国科学院科学节”,去年的“中国科学院科学节”全网传播量超过亿次。

在建设传播平台方面,中国科普博览是中国第一家网络科普专题网站,1999年至今,仅是原创科普视频,他们就创作了超过8000个,累计传播量超过百亿人次;2016年上线的“科学大院”公众号已发布了近4000篇科普文章,累计传播量超过2亿人次。

周德进表示,在做好以上“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工作的基础之上,还开展了“‘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整合院内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与教育部持续组织“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和“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班”等,为来自全国的3000余名一线骨干科学教师提供培训。在培训的同时,累积了200余门精品的科学教师培训课程;还打造了七季“科学公开课”,共产出161节网络科学课程,传播量超过2亿人次,所有这些都积极服务于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

(大众新闻记者 董婉婉 北京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5

标签:科技   学分制   中科院   研究生   科学   中国科学院   中国   组织   科普活动   科研   阵地   国家   全国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