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复古到1930年,这游戏咋想的?”
2025年可能是人均复古情怀达到顶峰的一年,从Y2K穿搭到昭和时代艺术解析,甚至1930年的纽约和上海的纪录片都被纷纷打卡收藏,这份复古情怀源自是大家都想找回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往的缅怀。
照片和视频复古只需一个滤镜,但游戏创作似乎没人复古,在卷画质和技术的环境下,玩家习惯了更精细的角色建模和骨骼纹络,但美术表现却并没有随技术一样升级,反复经历同质化美术风格和冗长复杂的玩法体验后,人人都在寻找现代的赛博华佗,拯救游戏荒。
而为了还原出美术上的生命力,今天上线的《发条总动员》直接把时间拨回到一百年前,团队自己放弃了现代商业化成熟的美术流程,用耗时更长、创作流程更枯燥、管线和人才搭建更难的“地域模式”来重现橡皮管美学的抽象夸张的表现力,这种“自讨苦吃”的极致复古只为了在现代的新游市场上破局。
齿轮与机械组成的蒸汽朋克机舱,轻松舒适又略带嘲讽的爵士乐一响,一只浣熊下穿着大头皮鞋左三下、右三下,用大而圆的眼睛看着你,这一套夸张又好笑的舞蹈,一键带你回到1930年的动画黄金时代。
起源于1920年的橡皮管画风以夸张和抽象的表现力著称,同时也是手绘动画的源头,100年前的技术限制让插画师把漫画变成动画时,只能牺牲写实的骨骼细节,以球+软管的可任意伸张肢体组合出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扭曲失真,也给角色赋予了极强的弹性张力和生命力。
《发条总动员》的角色、小怪和BOSS上都体现了这种夸张的抽象张力和生命力,尾巴飞行的奸笑猫咧起大嘴嘲讽玩家,被击败后立马变脸,嘴角下弯开始悲伤。被打爆后超雄成一团的兔子气球,急了就吐彩虹的小丑......夸张又流畅的形变在30年代笔触和颗粒感的加持下,与齿轮发条等机械元素融合出了复古科幻的新奇的世界观。
但这种极致复古并不容易实现,制作者也对我们也分享了其中的难点和心路历程。
第一是逐帧手绘的工作量和流程制定,据了解从摸索到确立画风,美术团队花了几个月时间迭代了好几版。为了还原橡皮管画风项目组决定坚持逐帧手绘,以“一拍一”(每秒24帧)的标准,让动作更有张力。逐帧手绘的流程耗时更长,而且相对3D和Spine,修改起来复杂,“如果多一条线或少一条线会有几十张几百张的改动”,修改和返工成本逐渐增加,团队也有时会陷入分歧。
这就需要在设计初期,管线上美术、策划、产品和程序紧密结合,确定好设计的内容跟玩法、功能结合度高可行性强,用分工更细的流水线互相提供灵感,避免后期有过大的改动和返工。
第二个难点是团队用人,难点并不是招技术成熟的人才,而是要发掘愿意“自讨苦吃”有热情的人选。这是由于逐帧手绘相对枯燥的制作流程很考验设计师的心态,需要内驱力对抗非技术的枯燥。
在人员齐整,并且配备了半数以上美术团队后,《发条总动员》项目组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生产流程,从角色设计到动画、再到玩法落地,都有清晰的分工和衔接机制,产能效率也比最初大幅提升。
第三是根据玩法做设计,《发条总动员》采用的STG玩法,由于战斗时的俯视角无法完整呈现角色,于是团队把角色的动画和细节展示放在战斗结算、角色界面、商店界面、看板界面。而战斗中另一个特点是BOSS和小怪的强存在感,这就需要对每个BOSS下同样大的功夫做侧写,据了解一个BOSS的美术工作量基本跟一个角色相当。BOSS的演绎不仅有战斗前后的夸张反差,还有攻击方式与面部肢体动作结合,共同展现BOSS的性格。
逐帧手绘的返工成本、制作耗时、特殊管线流程和人才需求使得橡皮管风格很挑团队,而且放弃当下成熟的商业美术关系意味着放弃生产效率,这本身就会让很多大厂望而退步。而《发条总动员》迎难而上的初衷很简单,回到那个人们对美学表现力有着最高追求的年代,用当年的方式做出有生命力的角色激活大家的童年回忆,而这其实是当下游戏产品普遍缺失的。
为了用现代技术让经典文化再度焕发生命力,项目组也没有走捷径,比如照片想复古可以简单加个滤镜。但橡皮管画风在现代还原需要特意多叠一层材质,跟笔下的美术风格匹配。
本质上这是在用一种“自讨苦吃”的复古来解决现代玩家的美术审美疲劳,这种对美术的生命力和想象力的追求,其实也给玩家带来了一种别样的审美选择和视觉革命。
美术做出独特差异化很难,而玩法上想创新同样不简单。
在当下厂商谨慎立项的大环境下,各种新游都是带着“金汤勺”来的,新游卷大制作、高成本的同时,如果在玩法上还保持可玩性,往往会意味着重肝重氪,冗长枯燥的探索和重复体验,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高成本、可玩性和玩家体验,已经是大厂新游的不可能三角。
而《发条总动员》在玩法上依旧用复古的方式来破局,选择STG玩法不仅是因为团队有多位这一领域的经验人才,也是在1年多时间尝试了4-5个玩法原型后,最终找到了“飞机大战”经典玩法结合肉鸽Build后做出休闲+竞技的创新。
除了经典的主炮+终结技,《发条总动员》加入了吸收敌人粉色弹幕的「反击特技」,由此可衍生出多重打法,以主炮为主作为攻击手段,以反击技为主化守为攻,也可以用投掷物主打AOE伤害。
「僚机」让角色多了两个可选的被动buff,有的僚机是防御型技能可以制造屏障,有的是进攻型每隔几秒发出火炮、激光,或者制造粉色弹幕增加反击技频率。同属性角色与僚机能获得基础属性加成,并且能打出叠加效果。比如杰瑞的专属僚机「汽水喷射」效果是多次反击技能积蓄层数释放一次高额伤害,配合反击技能打出更高的伤害收益。
而每局每个波次获得的肉鸽Build则让每局战斗的策略性更深一步,能打出更多元的战斗方式。
随机的肉鸽能提供改装配件,比如改装主炮,提升弹道和伤害,也可以改装反击技和终结技。还有的肉鸽选项可以获取并提升被动道具如自动烟花、弹射弹球等,也有增加生命值、防御力,甚至生命值越低伤害越高的狂战buff。
而且在3次提升后,改装会来到最终形态,比如「汤姆」反击技变成又大又猛的巨型哑铃,或者把弹球变成电弧弹球,烟花变成复仇火箭等。
这些肉鸽Build可以跟角色本身的打法呼应,也可以根据战局情况灵活应变。在小怪多的对局里,可以多搭配一些高效清屏的被动道具,策略选择得当甚至能做到挂机操作。而残血面对BOSS时也可以赌一把“狂战士”buff,把伤害堆满。肉鸽的选择还可以再结合局外的僚机、羁绊、装备等效果组合出多维体验。
第二重玩法体验是在弹幕躲避上,在500+怪物和BOSS的丰富技能基础上,玩家躲避的弹幕、陷阱和BOSS招式的操作和反馈,也会随关卡难度增加而逐渐提升。有的小怪是范围技,有的BOSS弹幕能悬停、回收,还有各种各样的陷阱机制,尤其到后期BOSS的弹幕伤害范围变大、招式变多,对STG老玩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在养成和角色选择上,S级角色能明显提升游戏体验,但A级角色在前期也易于过渡,并且在某些玩法或模式下有独特优势。局外养成上,在角色、僚机、配件改造之外,装备、羁绊系统也能提供一定的策略性,每条线都“浅而有味”,不会过度复杂。
可以说这套创新的“飞机大战”,希望在易上手和策略深度供给的同时,给休闲党与深度玩家提供持续可玩性的平衡。加上“5分钟一局”的快节奏和前几个章节较为“宽容”的难度,让这一玩法能适配当代玩家的“养老需求”。
提到橡皮管画风就不得不联想到《米老鼠》《猫和老鼠》《贝蒂小姐》这些同样复古夸张、充满生命力的经典动画片,所以《发条总动员》找到《猫和老鼠》联动是一次高级契合的神级选择。
在角色还原上,既保留《猫和老鼠》经典的形象和动作特征,又能让它们自然融入《发条总动员》游戏橡皮管风格的世界观是一个难点。据了解,团队参考了《猫和老鼠》上世纪动画中的经典造型,严格按照逐帧手绘标准,将肢体的柔软感、夸张的表情、以及动作的节奏感等,最大程度与当前画风统一。
待机画面里,汤姆在壁炉风箱的战机旁边磨指甲,杰瑞则在捕鼠器旁边悠闲的看报纸,时不时抓一口奶酪塞嘴里,这样的逐帧手绘实现了对经典形象最大程度还原。
在战斗中也参考动画里的设定,比如汤姆的反击技是把健身哑铃喷出,杰瑞则是释放奶油派。这两个联动角色还有专属支援技,汤姆可以变身无敌的“壁炉风箱”为杰瑞释放满屏大招。
这种对于IP还原的认真和诚意体现了项目组的内容追求,也获得了《猫和老鼠》画师John的肯定。
而在长线规划上,首先团队会坚持逐帧手绘的制作流程,通过赛季形式推出新角色配合周期性的剧情和副本更新。玩法上持续迭代推出新的模式。并且在逐帧手绘流程跑通的基础上,未来不排除做更多跨媒介的尝试。
在初期福利和商业化上,包括折合100抽的免费资源和A级角色赠送等8重福利帮助玩家平滑上手,并且坚持“全员无废卡”的角色强度差异,保持稀有角色带来成长空间的同时,让A级角色在不同玩法和模式里依然有用武之地。用最大的可能性还原出玩家小时候那款最简单游戏的体验。
《发条总动员》同时是沐瞳这两年上线的第四个新品,也是《银与绯》之后的又一个全球同步上线的产品。
这意味着,沐瞳的产品矩阵已经逐渐成型,MOBA玩法的《决胜巅峰》国服、塔防卡牌玩法的《潮汐守望者》,二次元卡牌的《银与绯》以及如今的橡皮管STG《发条总动员》,内容玩法上轻、中、重兼具,还有射击+生存撤离、模拟经营等多个赛道产品储备。
另一方面,在美术上沐瞳每个产品都做了充分的用户研究和差异化适配,《潮汐守望者》侧重魔幻写实,《银与绯》是基于恶魔城的厚涂水彩,《发条总动员》是蒸汽朋克的复古橡皮管,在同赛道里有着别样的竞争力。这也说明在内容布局上,沐瞳并不仅仅做跟随策略,而是围绕每个团队的创作欲和强项出发,结合市场环境,在成熟玩法赛道里,也做出了既适合自己同时具备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矩阵,在全球化游戏品牌建设上再落一子。
在与《猫和老鼠》画师John的对谈中,他对《发条总动员》的画风选择非常兴奋,并提到“你们是在回到1920年探索当时动画师走的路”,毕竟从历史来看这条路是被后来技术“淘汰”的,所以John对于《发条总动员》“穿越到100年前重开主线”的做法表达了称赞。
这并非捷径,而是在内卷时代寻找产品的生命力选择了最硬核一种复古方式。从结果上《发条总动员》交出了古典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后最鲜活的一份答卷。
(作者:哈士柴)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