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台牺牲的烈士后人今何在?吴石长子正厅级,女儿享受国务院津贴

前言

1949年7月,吴石即将奔赴台湾,担任台湾当局“国防部”参谋次长。临行前,他特意找到老友吴仲禧,将此事告知了他。

“这太危险了!不去不行吗?”吴仲禧听后,一脸担忧地问道。可这一点,吴石又何尝不知?他说:

“我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得了什么?”

然而,这一去,却是永别......

红色特工“密使一号”

“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这,是毛主席称赞“密使一号”的诗文,而这“密使一号”,指的就是吴石。

吴石,字虞薰,福建闽侯人。辛亥革命爆发后,吴石投笔从戎,后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与白崇禧是同期校友。

他成绩优异,有着“保定军校状元”之称,后以“状元”身份,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就读日本炮兵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

他抱负很高,立志做一个为国效力的军事家。回国后,他在国民党陆军大学任教,撰写了许多军事著作。

初期的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国民党的一边,为蒋介石出谋划策,深受蒋介石的嘉许。

尽管吴石满腹军事学问,却始终得不到重用,毕竟蒋介石一味地重用“嫡系”将领,哪怕此人屡战屡败。

像吴石这种“非嫡系”出身的,自然是没有什么实权。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吴石渐渐地国民党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

而让吴石彻底对自己效忠的“党国”彻底失望的,是在1944年。当时,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

吴石心急如焚,火速向当局求援,却换来的是冷漠与忽视。国民党当局一心只想着“扼共”,加之中央军与桂系军之间的矛盾重重,根本就没搭理这茬儿。

最终,吴石所在的军团溃不成军无奈之下,众人只好一边躲避敌军的轰炸,一边逃命。此事过后,吴石愤然辞去了第四战区参谋长一职。

再加上,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不断、腐败严重。这让他常常感叹:“国民党不亡,没天理啊!”

据吴石的友人吴仲禧回忆:“吴石对共产党人,是有好感的。”很早之前,他就读过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被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所深深折服。

在1938年的武汉会战期间,吴石更是主动邀请周恩来、叶剑英等共产党人士去讲游击战。

他早已受够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他的内心,已经开始向革命倾斜。当然,这也少不了他的两位好友的潜移默化。

就比如上文提到的吴仲禧,他早已在1937年就秘密加入了共产党;而另一位好友何遂(辛亥革命元老),也一直在帮助共产党。

之后,吴石更是在何遂的影响下,开始与共产党建立起了联系。尽管他一生都没有加入共产党,但他却为共产党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

就比如《沪宁沿线军事部署图》、《国防部全国军备部署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编制等国民党核心的军事机密。

当时,国民党国防部保存着500箱重要军事档案,白崇禧、陈诚主张尽快将这些档案送往台湾。

吴石深知这批机要档案意味着什么,便以“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为由,建议将这批机要档案运往福州。最终,陈诚等人采取了吴石的建议。

其实,吴石即将被调往福州任职,他想着将这批机要档案转到自己管辖范围,到时候好交给解放军。

在国民党当局不断催促吴石转移档案时,吴石却以“军运紧,调船难”为由开始拖延。

福州解放后,这批档案也完好无损地交给了解放军。而解放军正是凭着这批档案,肃清了潜伏在大陆的数十万特务。

1949年7月,吴石即将奔赴台湾,担任台湾当局“国防部”参谋次长。他的代号,为“密使一号”。

临行前,他特意找到老友吴仲禧,将此事告知了他,并同他说:

“我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得了什么?”

为了避免引起蒋介石的怀疑,他忍痛将长子、长女留在了大陆,带着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儿女奔赴台湾。

令蒋介石震怒的“余则成”

电视剧《潜伏》一经播出,“余则成”这一人物迅速红遍大江南北。鲜为人知的是,“余则成”的核心原型之一,就是吴石。

1949年12月的一天,吴石在台北寓所会见了一位身着旗袍的中年女子。在看到对方递过来的信后,吴石说:

“哦,朱枫女士!”

他意识到,眼前这位中年女子,就是党组织派来的交通员。朱枫,即朱湛之,为了掌握敌情变化,党组织决定派朱枫与吴石联系。

没多久,台湾战区防御图、哥哥战略登陆点、前线阵地兵力等绝密军事情报就被呈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正当一切都在顺利进行之时,意外发生了。“老郑”(蔡孝乾)被捕叛变了!

1949年4月,保密局特务逮捕了中共基隆工委书记钟浩东。他们企图从钟浩东口中撬出关于“老郑”的消息,但钟浩东始终坚守信仰,宁死不屈。

尽管钟浩东没有直接说出“老郑”是谁,但特务们断定这个“老郑”必定是个来头不小的“头面人物”。

在特务们的大力搜查之下,最终逮捕了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虽然被此人侥幸逃脱,但可以确定的是,此人正是他们要找的“老郑”——蔡孝乾。

蔡孝乾被捕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叛变投敌,供出了400多名地下党人士的名单,其中就包括吴石、朱枫等人。

得知蔡孝乾叛变的消息后,吴石心急如焚。于是冒险为朱枫签发了一张“特别通行证”,希望她能尽快逃离这个险恶之地。

然而,还是晚了一步,吴石、朱枫等人相继被捕。国民党特务们原以为朱枫不过是一介“女流之辈”,必定贪生怕死,会轻易屈服。

但他们却大错特错,朱枫在趁特务不注意之时,吞金自杀。

尽管之后被国民党特务及时抢救了过来,但她始终坚贞不屈,不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她都没有透露任何机密。后于1950年6月10日,被国民党特务枪杀。

而另一边,吴石将军与妻子王碧奎在被逮捕入狱后,也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他被反复审讯,受尽酷刑。吴石的一只眼睛,也因此光明。

其实,吴石将军在国民党中是有着深厚的人脉的。陈诚、周至柔等国民党高层都是他的莫逆之交。

但面对蒋介石亲自“核准”、督办的“杀人密令”,他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能为力。最终于6月10日,英勇就义。

烈士后人今何在?

吴石就义后,妻子王碧奎仍被关押,后在吴石旧部的营救下,王碧奎得以出狱。吴石的一双儿女也未能幸免,女儿吴学成、幼子吴健成被迫流浪街头。

在当时的“白色恐怖”环境之下,人人自危,谁也不敢贸然出头,生怕惹火上身。

但吴荫先(吴石部下、同族侄孙)却不顾牵连的危险,毅然挺身而出,收留了姐弟俩,并申领了吴石的遗骸。

王碧奎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异常清苦。女儿吴学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年仅16岁便不得不辍学打工,供7岁的弟弟读书。

之后,更是早早地嫁作人妇,只为了能让这个家多一份依靠。而弟弟吴健成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从台湾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还将母亲接了过去。

吴石夫妇一生共育有4个孩子,除了留在台湾的吴学成和吴健成外,还有两个孩子留在了大陆,分别为长子吴韶成,长女吴成兰。

长子吴韶成在南京大学读书时,曾与父亲有过短暂的相聚。

父亲赴台之前,专程来南京看望了他,还将身上仅有的20美元递给了他。而长女吴兰成,则在上海读书。

当吴韶成从报纸上看到父亲遇害的消息时,他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他一遍又一遍地确认着这个消息。

直到他从香港的《星岛日报》上再次看到这条报道时,他才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这时,他突然想起了父亲曾经写给他的一张小纸条:

“有困难,找何康。”(何康是吴石情报传递人之一)

于是,吴韶成与妹妹吴兰成立刻动身前往上海寻找何康。何康告诉他们,吴石遇害的消息是真的,但此事牵连甚广,嘱咐他们一定要保密。

如果有需要的话,组织可以出具证明。兄妹俩重重地点了点头,默默地记在了心里,解放后兄妹两人靠着政府的助学金生活。

而他们,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吴韶成位及正厅,在河南省冶金厅工作,担任冶金厅总经济师,还是河南省第六、七届人大代表。

而吴兰成则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津贴,还是北京市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

不过,兄妹两人中间可没少吃苦。在特殊期间,兄妹两人都因“家庭成分”问题遭到了冲击。

吴韶成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吴兰成被发配到牙克石森林管理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

他们原本可以凭借着台湾工作委员会开具的证明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但那份证明在传递过程中不幸丢失了,这才受到影响。

直到1972年,在周总理和叶剑英的亲自过问之下,兄妹两人才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而吴石也在次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81年,吴韶成与妹妹吴兰成踏上了前往美国的行程。他们与分别多年的母亲和弟弟们团聚了。那一刻,所有的思念与等待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

而吴石的骨灰,也一直存放在台湾,由三女儿吴学成照看。直到1991年,吴石的骨灰才终于重返大陆,前后共历经了整整41年。

吴韶成没有想到,与父亲的再次相见竟会是以这样的方式。他将父亲的骨灰放在了自己的书房里,用自己的方式,继续陪伴了着父亲。

参考资料

1950年震惊国共两党最高层的“密使一号”. 新华网

令蒋介石震怒的"余则成"原型吴石:传递绝密情报. 新民晚报

红色特工“密使一号”吴石的身后事- 柯嘉囝.湖北档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9

标签:国防部   密使   国务院   特务   台湾   长子   津贴   兄妹   烈士   蒋介石   国民党   后人   共产党   牺牲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