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拆塔,日本死活不同意?到底有啥来头?是侵华历史的见证!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白玉山塔的建造背景往前追溯的话,就要从日俄战争说起,这场战争是日本与沙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控制权而发动的非正义战争。

战场集中于中国辽东半岛(如旅顺、大连等地),两国无视中国主权,将中国领土作为争夺殖民利益的“角斗场”。

日俄战争以日军胜利结束,他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胜利,也为了纪念在战争中死去的士兵顺便向天皇表忠,便在旅顺白玉山南麓建了一座“表忠塔”。

白玉山塔历史

日军建造这座“表忠塔”耗时两年五个月,据说这座塔建造的时候除了在中国强行征调的两万劳工。

建筑材料还用了在日俄战争中用来沉船的石头,和从日军将领木希典家乡的石料。

当时日本在旅顺推行文化同化政策,强制当地居民学习日语,试图将旅顺改造为永久殖民据点,“表忠塔”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其殖民统治的象征。

抗日战争后期,苏联以对日作战为条件,要求恢复沙俄时期在东北的特权,包括租用旅顺口作为海军基地。

之后苏联对日宣战,旅顺作为辽东半岛的核心战略港口,其日军驻防部队在苏军攻势下失去抵抗能力,并在1945年向苏军投降。

当时苏联对日军战俘实施“以牙还牙”政策,很多日本士兵被押往西伯利亚,从事采矿、伐木等高强度劳动。

而日军在当地留下的“表忠塔”怎么处理,中苏双方则是有不同的意见。

苏联提议拆除此塔,并改建为“苏中友谊塔”,据说当年苏联还曾考虑过将这座塔强行爆破。

但因技术限制不能保证爆破时周边地区的安全,所以未能实施。

而我国则考虑到白玉山塔可作为揭露军国主义罪行的实物证据,如果改为“苏中友谊塔”,可能淡化日本侵略历史的客观性。

当时中苏方的立场的深层对比:苏联逻辑:以“战胜者”姿态重构历史符号,强化自身在东亚的权威地位。

中国逻辑:白玉山塔位于中国领土,其处置权属于中国内政,而苏联的拆除提议被视作外部势力干涉。

另外苏联前身(沙俄)也曾侵略过我国,苏联立场缺乏历史连贯性,且其自身在旅大地区的军事存在亦有殖民残留色彩。

最后我们只是将“表忠塔改名为”“白玉山塔”,并清除了塔身日文铭文、牌匾等殖民标识,塔身则保留了下来。

70-80年代的白玉山塔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讯通方式落后,很多人都不知道白玉山塔的的存在。

甚至在70年代,很多普通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的具体规模与惨烈程度还缺乏直观了解。

到了80年代,中国的通讯方式从从传统开始向现代过渡,现在看来当时的通讯方式还十分古老。

但那个时候,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通讯网络覆盖。

信息便利后,大家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白玉山塔以及它的来历后,部分人认为这座塔是我国屈辱象征,应彻底清除。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殖民遗迹亦有其自身发警示价值,所以保留这些遗迹强化民族创伤记忆,服务于国内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正义诉求。

日本右翼团体将白玉山塔视为具有“神圣意义”的场所,甚至将其与“朝圣”相提并论。

所以在我国群众对白玉山塔是拆是留争论不休时,他们也曾联名外交部,以“历史遗产保护”为由,要求保留这一殖民遗迹。

1985年,白玉山塔被列入大连市文物保护单位,日本欢呼雀跃,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了祖先的“军功”象征。

而中方自然得到了一些负面的议论,但不久后白玉山塔所在的地区通过开发登山索道、徒步路线及周边景观(如海军兵器馆),逐渐成为旅顺口核心旅游目的地。

它本身的历史争议性(如日本殖民象征)反而吸引了一大批研学团队和国内外历史爱好者,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更是成为吸引少年游客的的独特标签。

到了2024年,白玉山塔游客接待量虽然缺乏直接统计数据,但基于其历史属性与区域旅游增长趋势(如大连及东北市场复苏),可推断其处于稳步恢复阶段,年接待量或接近10万人次量级。

景点的门票、讲解服务、文创产品加上周边餐饮与交通消费,都能为当地政府提供不菲的经济效益。

当年参与那场舆论风波的中日双方,日方保持沉默,中方尤其是年轻一代,对老一辈领导们,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将陈旧问题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的智慧与手段深感敬佩。

结语

除了白玉山塔,位于日本宫崎县的“八纮一宇”塔,长春“建国忠灵庙”、沈阳“靖国神社”,北“台湾神社”(现圆山饭店旧址)、桃园神社等建筑都是与白玉山塔类似的历史遗留建筑。

日本将这些建筑包装为“和平纪念碑”,试图通过保留建筑维持“殖民有功论”叙事。

而中国则坚持将其定性为侵略罪证,目前在日本的建筑我们无权干预。

但在中国境内的这些建筑都已经被改造成另类的红色教育景点,以警示后人勿忘国耻。

站在后来人的角度,去在审视这些具有历史争议的建筑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我国领导层对历史问题的务实态度。

他们虽曾是中国遭受侮辱的象征,其建造过程中亦不可避免地涉及了中国人民的血汗。

然而,中国从未回避或否认这段历史,反而一直以开放的态度面对过去。

这种既成事实,如果想要将其抹除,除了考虑施工难度,还有后续清理都是要政府出钱出力的,这无疑是一项典型的“赔本买卖”。

而将这些历史遗迹巧妙地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不仅能够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为当地旅游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这种多维度、全方位的积极效应,正是将“废”转化为“宝”的生动实践,其意义远胜于花钱出力的将其拆除。

参考资料

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旅顺.东北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7-05-13]

旅顺表忠塔用殖民罪恶堆砌而成.新华网.2015-06-10 [引用日期2018-02-13]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辽东半岛   沙俄   日本   苏中   旅顺   历史   中国   苏联   来头   日军   死活   见证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