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夙夜玖歌
编辑I夙夜玖歌
预制菜这个话题最近可谓是沸沸扬扬的,尤其是关于“西贝的骂战”,而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深思。
同时也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那就是国标草案已过审,这似乎代表着餐厅预制菜必须明示,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你有没有过这种憋屈时刻?周末特意选家 “现炒馆子”,菜单上明晃晃写着 “铁锅小炒黄牛肉”,你满心期待等后厨颠勺的锅气,结果服务员端上来的,吃着像提前备好的预制。
肉没嚼劲,菜没脆感,连汤汁都带着股 “微波炉味”。你忍不住问店员 “这是现做的吗”,对方支支吾吾半天,才小声说 “部分食材是预制的”。
那一刻你生气的,真不是 “预制菜不好吃”,而是 “我花了现炒的钱,却没得到知情权” 啊!就像你买水果,商家告诉你 “这是刚摘的”,结果回家发现是放了半个月的;你选衣服,店员说 “这是纯棉的”,洗一次就起球,这种 “被蒙在鼓里” 的感觉,谁遇上不窝火?
所以大家才会说 “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咱们对预制菜本身没那么排斥,早上没时间做饭,热个预制粥很方便;加班晚了,叮一份预制饭也能垫肚子。
可到了餐馆,咱们要的不只是 “吃饱”,还有 “知情” 的权利:是预制的就明说,是现做的就标注,让咱们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而不是稀里糊涂被 “套路”。
可现在的问题是,连 “什么是预制菜” 都没个统一标准!有的企业说 “提前切好的菜算预制”,有的说 “加热就能吃的才算”,消费者和商家对 “预制” 的理解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你以为点的是 “现炒”,商家却觉得 “用预制配料也算现做”,最后投诉都没个准头。商家也委屈,没明确规定该怎么标,标多了怕顾客不买,标少了又怕被说欺瞒,最后陷入 “不标挨骂,标了也挨骂” 的怪圈。
还好,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经过审,很快就要征求意见了!
以后预制菜怎么分类、用了啥原料、怎么存、怎么检验,都会有统一说法,餐馆也必须强制说清楚用了多少预制菜,这对咱们消费者来说,是实打实的保障;对商家来说,也是个 “明明白白做生意” 的机会,不用再在 “藏不藏” 之间纠结。
其实不光是吃饭,上班也一样,大家都想要 “知情权” 啊!
以前总觉得 “老板掌握信息是应该的”,可现在不一样了,早之前美国有家公司,把收入、利润、成本都摊开给员工看,还教大家读财务报表,结果员工都主动提改进建议,公司愣是在激烈竞争里活了下来。
西南航空也总跟员工说公司的难处,哪怕行业低迷,员工也愿意一起扛,这就是 “透明” 的力量!
反观有些企业,搞绩效的时候藏着掖着,说战略的时候含糊其辞,员工只能靠猜、靠传,最后谣言满天飞,人心也散了。
韩践教授说得太对了:现在 “透明” 早不是 “道德装饰” 了,是企业活下去的基石!消费者不怕你有缺点,就怕你不坦诚;员工不怕公司有困难,就怕你不沟通。
说到底,不管是吃饭还是上班,咱们要的不过是个 “明白”,不怕你用预制菜,怕你不告诉我;不怕规则复杂,怕规则不透明;不怕选择少,怕没的选。
当企业愿意把 “知情权” 还给大家,把 “选择权” 交给大家,信任自然就来了,凝聚力也来了,这不才是商业该有的样子吗?
下次再推开餐馆的门,拿起菜单时不用再盯着菜名反复琢磨,不用猜 “这道热菜是不是早备好的”,不用纠结半天再拉住服务员追问 “能不能现做”。
要是菜单上明明白白写着 “本菜使用预制配料,加热即食”,反而会让人心里松快:想快点点完吃饭,就安心选它;想等锅气足的现炒,就换另一道,不用怕被 “含糊话” 绕进去。
你想啊,咱们去餐馆吃饭,最膈应的不就是 “猜来猜去” 吗?怕花了现炒的钱吃预制的,怕问了店员还得不到实话,心里总悬着块石头。
可这种不藏着掖着的坦诚,哪是缺点啊?反而像跟店家处成了 “实在朋友”,它不跟你玩 “文字游戏”,不拿 “现做” 当幌子,明明白白把食材情况摆出来,等于把 “要不要选” 的主动权完完全全递到你手里。
就算这次吃的是预制菜,你也不会觉得亏了心,因为从一开始就没被糊弄。下次再想找家放心的店吃饭,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说不定就是这家 “不套路” 的馆子,毕竟吃饭图的不只是一口热乎,更是心里那份踏实,你说对不对?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