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6日。在陕西省三原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举办了一场奇怪的葬礼,逝者明明只是一个普通默默无闻的老农民,却每天吸引上千人前来吊唁,甚至就连海峡对岸的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也千里迢迢托人送来“民族之光”的牌匾。
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记载中,有这么一段话:“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这是让老人欣慰的13个字。
仵德厚老人是国民党军的老军人,他1910年出生在陕西三原县的一个平民家庭,1924年十四岁的仵德厚从三原县模范小学毕业,刚考入三原县立初级中学不久,他的父亲却不幸失业了,仵德厚因此而辍学,不得不前往三原县一家染坊杂货铺去做学徒。
一直到1926年,冯玉祥部队在陕西招募学生兵,为减轻家庭负担,仵德厚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
1930 年,中原大战爆发,年仅 20 岁的仵德厚,担任连长之职,这场大战落下帷幕后,西北军被分崩离析,仵德厚所带领的部队也随之被整合,并入了国军第 30 军,开启了新的军旅历程。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仵德厚率部守卫某高地,激战十余日后,全营600余官兵仅剩100余人,他左手被子弹击穿,险些截掉,由此,仵德厚开始了“一生最难忘的时光。”
1938年3月28日台儿庄战役,日军占领了西北城区,当时仵德厚任三十师八十八旅一七六团三营营长,奉命增援台儿庄,当时团长袁有德下令:
“日寇从西北城角窜进城内,城内我军官兵已经大部分伤亡,你率领全营从西门冲出去,将城中日军消灭,与城东禹功魅取得联系,共同守住台儿庄!”
面对军备精良的日本人,仵德厚接受的命令无疑是不归路,直到晚年,仵德厚仍有满腔愤怒,他不停地挥舞着右手,做着与90多岁高龄者明显不相称的冲砂动作。
仵德厚晚年回忆道:
“我马上挑40个精壮士兵组成敢死队向台儿庄冲进,我率领七连占领北街,副营长率八连冲进南街,我们推到山墙,逐院激战着前进,有时与敌人同时在一堵墙上挖抢眼,有时隔墙投手榴弹,当敌人投掷过的手榴弹未炸时,我总是眼疾手快地抓住将其投掷回去,炸得敌人鬼哭狼嚎,哇哇乱叫,与敌激战彻夜。”
最终仵德厚带领的40名勇士没有后退半步,而是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阵地上,日军久攻不下,只好仓皇撤退,至此,台儿庄战役以日军的失败而告终。
台儿庄大捷中,我军共歼灭日军一万多人,仵德厚带领三营和敢死队浴血奋战,功不可没,仵德厚也因此获得了多枚勋章。
当时,由仵德厚中校组成的敢死队只有三人活着,屈指可数的英雄牺牲为国捐躯的三营官兵,台儿庄战役活着的,最后的指挥官,93岁的仵老汉老泪纵横。
在八年的抗战中,仵德厚战功赫赫,但他在解放战争中,新中国即将成立前夕,迎来了人生中一次最大的转折。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1948年夏天,解放军兵临太原城下,仵德厚所在的整编30师被从西安空运到太原,助阎锡山防守,仵德厚被任命为副师长。
太原战役事关全局,经过权衡,黄樵松派人与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8纵队接洽,决定献城起义。
当黄樵松把起义计划告诉自己的结拜兄弟,最为信任的27师师长戴炳南后,顾虑重重的戴炳南勉强同意,据戴炳南被俘后的供述,他不愿背叛“党国”,曾找到副师长仵德厚商议,仵德厚也不愿意参加起义,后戴炳南向阎锡山高密,黄樵松被诱捕,后押至南京被杀,同时遇害的还有临时替代胡耀邦进城与黄桥松接洽的8纵参谋处长晋夫。
黄樵松起义失败后,戴炳南被升为军长,仵德厚由副师长升任师长,而这次起义的失败,也使持续二百多天的太原战役,成为解放战争中伤亡最为惨烈,最为艰苦的战争之一。
实际上,仵德厚属于国民党军被俘将领中那种不低头,不认罪,不怕死的顽固派,再加上当时管教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政策水平有限,因此他也吃尽了苦头。
随着管教干部的教育,开导,仵德厚渐渐搞清了,他抗日有功,但跟着反动势力与人民打内战,则是个有罪之人,因此在1949年人民政府判其十年有期徒刑时,他服从了判决,没有上诉。
1959年,仵德厚刑满释放,但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而是被安排到山西太原砖场当了一名工人,在这期间,他仅仅有两次回家探亲,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直到1975年,毛主席签发了“凡在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军警宪特一律释放,与家人团聚”的命令以后,此时已经六十五岁的仵德厚才真正回到了家乡。
仵德厚回到家乡,每天种地,放羊,他的父亲和妻子已经离他而去,他一直像一位军人一样坚持出早操,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去村里的砖瓦窑干活,因为身上有技术,他成了厂子里的技术员,刚开始工资只有10块钱,后来慢慢涨到了37元,在砖厂,他如同过去在战场上一样,干活不要命,一般的年轻人竟也赶不上。
为此,他的土地雷金林回忆道:“他饭量大,口糙,再难吃的东西,他都能下咽。”
在砖窑干了将近10年,日子依然很艰难,无论是仵德厚怎样地努力,怎样地节俭,这个家,还是他们最穷的一户,“那时候,俺爸爸连两毛钱的理发钱都没有,就一直剃着个光头”儿媳妇李艳萍回忆道。
直到1990年后期,日子才渐渐好起来,但是仵德厚一直没有“翻身”的迹象,因为贫穷,几个孙子早早地辍学,大孙子三十多岁才娶了媳妇,二孙子因为娶不起媳妇,招赘到了邻乡,三孙子娶了深圳打工。
直到1990年前后,在西安侄子家里,仵德厚和孩子们一起看电视,电视上演着关于台儿庄战役的电视片,仵德厚说:“那是我打下的。”孩子们压根不相信他的话,直到2003年,村里来了一位北京作家,如果不是仵德厚高寿,他的一生,或许已经被历史所淹没。
当记者千里寻到他时,他平淡地说,他只是抗日战场幸存的老兵,当记者再一次提到刀光血影的敢死队时,90多岁的老人却已不成声:
“我对不起兄弟们啊,几千人跟着我干,跟着我送了命,他们是为国家而死的,死的有价值啊!”
至此以后,不断有记者前来采访他,他的抗战英雄事迹频频被媒体报道,仵德厚直到自己被载入史册了,这让他非常激动,他完全没有想到,过去那么多年了,还有人记得他当年的一段经历。
当提及台儿庄战役的时候,他说:
“所有的荣誉都应该属于那些死难得英雄,实在不敢称为将军,我实在担不起这么一个高尚的名称,只是抗日战争一个幸存的老兵,这就够我光荣的了。”
2007年6月6日,97岁的老兵仵德厚逝世了,他给家人留下的只有一页信纸,上面写着:“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6月10日,仵德厚的追悼会举行,各界人士和退役老兵纷纷送来了挽联和花圈,就连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也从台湾送来了自己亲笔题写的“民族之光”,托人转赠给仵德厚的家人。
这位台儿庄战役的勇士走了,走得那么踏实,安详,而他留给后人的,却是无尽的遐想。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