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21日,是联合国设立的国际茶日,以茶为纽带,向世界传递和平、发展与文化共生的理念。作为全球茶文化的重要源头,武夷山以千年茶香邀约国际友人,在茶香氤氲间共叙“茶和天下”的东方智慧。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北宋文豪范仲淹笔下的武夷茶,跨越千年时光,至今仍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符号。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不仅是红茶与乌龙茶的发源地,更以“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球茶文化的精神高地。
赵赵的茶生活
从唐代的“晚甘侯”美誉,到明清“万里茶道”的起点,武夷茶曾沿着驼铃与帆影,远播俄罗斯、欧洲,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方名片”。如今,武夷山茶产业年产值超百亿元,茶树种质资源库保存三千余份珍稀品种,被誉为“农业芯片”,持续为世界茶业注入活力。更深远的是,儒释道三教在此交融,将“和静怡真”的哲学融入茶道,让武夷茶不仅是饮品,更成为东方智慧的载体。
六堡先生、茶三娘
“周五下班,中国见!”随着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外国游客激增,社交媒体上“仙境山水”“必打卡”的标签让武夷山成为国际旅行新宠。
今年国际茶日,武夷山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的游客与武夷学院留学生。他们戴上斗笠、背上竹篓,走进生态茶园体验“一芽三叶”的采摘之旅,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揉捻晒青”,亲手制作一杯“岩骨花香”。让外国游客不禁感叹:“原来茶香里藏着中国人的匠心与自然哲学!”
明前雨后
九曲溪畔的茶席上,留学生们用中文朗诵陆羽《茶经》片段,外国游客则分享家乡的红茶故事。语言虽异,茶盏间流淌的却是共通的温暖。正如武夷学院留学生所说:“茶让我们读懂了中国人的‘和’与‘敬’。”
“万里茶道”的驼铃虽已远去,新时代的茶路却更加宽广。中欧班列载着武夷岩茶驶向俄罗斯,韩国旅行社推出“茶旅专线”,社交媒体上#DawuyiChallenge话题播放量破亿……武夷山正以茶为媒,架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国际茶日不仅是庆典,更是新起点。武夷山与蒙古、俄罗斯签署文旅合作协议,推动“万里茶道”申遗;高校开设茶文化国际课程,吸引海外学子研学;非遗集市、茶旅融合线路让世界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国茶生活”。正如朱熹在武夷精舍所言:“此志未可量,见之千载后。”武夷茶文化的生命力,正源于其包容与创新——既守护传统技艺,又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一叶茶,浓缩山川灵秀,承载文明对话。
在“5.21”国际茶日,武夷山向世界发出邀请:来这里,品一盏茶,读一座山,感受千年文化如何在一缕清香中生生不息。
来源丨武夷茶天下
武夷山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武夷山旅游"(ID:SzwyCoLtd)
更新时间:2025-05-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