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没防住,第二大贸易伙伴叛变,特朗普摊牌,中美谈判议题改了

最近国际经贸圈炸了个不大不小的雷 —— 咱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居然要跟着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了。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唏嘘,毕竟 2023 年中墨贸易额刚突破 1000 亿美元大关,同比还增长了 6.03%,怎么说翻脸就翻脸呢?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儿还正好撞上特朗普又开始对中国 "放狠话",连带着中美第四轮谈判的议题都变了味道。这背后的弯弯绕绕,可得好好掰扯掰扯。

墨西哥为何突然给中国 “下绊子”

要说墨西哥这国家,最近真是把 "左右为难" 四个字刻在了脑门上。一边是 2024 年 1-7 月同比增长 12.3% 的中墨贸易额,中国电子元件、汽车零部件这些好东西源源不断输往墨西哥,撑起了他们不少就业;另一边却是美国这个 "邻居大哥" 明晃晃的关税大棒 —— 特朗普威胁说要对墨西哥商品加征 30% 关税,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墨西哥对美出口的汽车占总产量的 69.5%,光是汽车零部件一年就卖 408.9 亿美元到美国,更别提 230 亿美元的钢铝出口了。这就好比夹在汉堡里的肉饼,左边是香喷喷的中国订单,右边是火辣辣的美国制裁,动哪头都硌得慌。

但特朗普显然没给墨西哥太多犹豫的时间。今年 3 月刚对墨西哥加征 25% 钢铝关税,4 月又盯上汽车产业,宣布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 25% 关税,这直接导致墨西哥生产的跨界车每辆成本涨了 4000 美元,电动车更是飙升 1.2 万美元。更损的是,美国还悄悄改了《美墨加协定》的规则,原本说好了北美产零部件超 75% 就能免税,现在愣是改成只有 "美国制造" 才算数。这操作把墨西哥车企坑惨了,明明 90% 的产品都符合规定,结果因为用了自家产的零件反而要缴税,简直没地方说理去。

在这种连哄带吓的高压下,墨西哥终于扛不住了。据彭博社爆料,他们计划在 9 月提交的 2026 年预算提案里,对中国汽车、纺织品、塑料制品这些产品加征关税,鞋类更是直接要征 25%。这事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给谁看的 —— 毕竟中国对墨出口的 902 亿美元商品里,这些品类占了大头。但墨西哥也挺委屈,总统辛鲍姆上任九个月就逮捕了 3 万名罪犯,比前任六年都多,还引渡了 55 人给美国,可特朗普一句 "做得不够",关税威胁就又来了。有内部人士说,墨西哥政府觉得自己像在填无底洞,永远也满足不了美国的要求,但又不敢不填,谁让两国贸易每分钟就有 120 万美元往来呢?

其实墨西哥心里门儿清,跟中国翻脸没好果子吃。中国在墨西哥的 24.52 亿美元投资可不是大风刮来的,交通设施、清洁能源这些项目实实在在带动了当地发展。2024 年墨西哥从中国进口的 1000多亿美元商品里,很多都是他们本土急需的工业零部件,真要是加税,最后还是自己企业买单。但在美国 "要么选我要么选他" 的逼宫下,墨西哥只能先捏着鼻子认了,只不过把关税生效时间拖到了 2026 年,这招 "缓兵之计" 玩得也算溜,既给了美国面子,又给自己留了后路。

稀土卡脖子与大豆危机倒逼谈判变脸

墨西哥这边刚表态,特朗普那边就迫不及待地 "摊牌" 了。这位地产大亨出身的总统在社交平台上放话,要求中国必须放开稀土管制,否则就要加征 200% 的关税,还暗示要停供飞机零件。这话听着唬人,但明眼人都知道,美国这是急了 —— 中国控制着全球 90% 的稀土加工产能,没了咱们的稀土磁体,美国车企立马就得歇菜。福特芝加哥工厂已经因为缺稀土暂停了 SUV 生产线,特斯拉、通用这些巨头也在偷偷把电机拿到中国来装磁铁,毕竟在美国本土建稀土产业链至少要 10 年,还得砸 100-150 亿美元,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大豆危机。作为美国农民的 "钱袋子",大豆出口在中国这儿栽了跟头。2024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降到了 2213 万吨,同比降了 5.7%,只占咱们进口量的 22%,反观巴西大豆却占了 71.1%。这事儿直接戳中了特朗普的软肋 —— 美国大豆一半都靠卖给中国,现在中国不仅转头买巴西豆,还搞起了低豆粕日粮技术,把饲料里的豆粕用量从 17% 降到了 12.8%,这哪是断供,简直是釜底抽薪。难怪美国农业部急得跳脚,说再这样下去,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可能要减少四分之一。

于是乎,原本聚焦关税和稀土的中美谈判,硬生生被特朗普改成了 "稀土换大豆" 的交易场。据彭博社透露,第四轮谈判中美方新增了要求中国增加大豆进口的议题,这算盘打得噼啪响 —— 用关税威胁逼中国卖稀土,再用谈判桌上的让步换大豆订单,企图一箭双雕。但中国这边也不是吃素的,外交部发言人直接点明 "贸易战没有赢家",言下之意很明白:想谈可以,但得拿出诚意,别搞这些威胁利诱的小动作。更何况现在局势对咱们挺有利,墨西哥的关税要 2026 年才生效,这一年多的时间足够咱们调整供应链了;美国那边却等不起,车企停产一天损失几百万,农民的大豆再不卖就要烂在仓库里,看谁耗得过谁。

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这套 "拉帮结派" 的战术其实效果有限。虽然逼着墨西哥表了态,但墨西哥偷偷把加税清单里的高附加值产品都划掉了,明显是给自己留后路;韩国、日本虽然签了协议,但暗地里该跟中国做生意还照做不误。反观中国这边,不仅和巴西签了 240 万吨大豆订单,还通过中欧班列把乌克兰玉米运过来,进口渠道早就多元化了。稀土管制更是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没完全断供,又让美国时刻感觉 "卡脖子",这种分寸感可不是特朗普那种 "要么全有要么全无" 的风格能比的。

这场博弈,比的是谁更沉得住气

说到底,墨西哥这次 "叛变" 更像是被逼无奈的权宜之计,而非真心跟中国撕破脸。从数据就能看出,中墨贸易额连年增长,中国投资实实在在帮墨西哥搞建设,这种互利共赢的关系哪是美国几句威胁就能拆散的?特朗普想通过施压墨西哥来孤立中国,结果反而暴露了美国产业链的脆弱 —— 缺了中国稀土不行,丢了中国市场也不行,这种 "又要又要" 的心态,注定让他在谈判桌上硬气不起来。

中美谈判议题的变化,其实反映了双方实力对比的微妙变化。以前美国总拿关税当王牌,现在却要靠逼盟友站队、拿大豆换稀土来争取主动,这本身就说明他们有点力不从心了。中国这边则显得从容得多,稀土管制有条不紊,贸易多元化稳步推进,面对墨西哥的 "背刺" 也没气急败坏,而是用 "互利共赢" 的表态点到为止,既守住了原则,又留了余地。

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很关键。墨西哥加税计划要到 2026 年才落地,这期间足够发生很多变化;美国车企的稀土荒、农民的大豆愁只会越来越严重;而中国只要稳住阵脚,继续把 "朋友圈" 做大,就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毕竟国际贸易拼的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的供应链更稳、谁的市场更有吸引力。特朗普再能咋呼,也改变不了美国离不开中国稀土、农民需要中国市场的现实。这场仗,咱们有底气慢慢打。

参考资料:扛不住特朗普压力,墨西哥要对中国出手——2025-08-28 08:44·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财经   中美   议题   中方   伙伴   贸易   墨西哥   中国   美国   稀土   大豆   关税   美元   巴西   贸易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