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春天里的小绵羊
列车缓缓驶入成都西站时,窗外的天空飘着细雨。儿子突然拽了拽我的衣角:"妈妈,你看!"顺着他的手指,我看见了站台上"成都"两个大字,我的心突然雀跃起来。
一个月前,我们也是坐这趟高铁回云南避暑。那天两个儿子兴奋得像小麻雀,一路上都在念叨:"要见外公外婆啦!要吃外婆做的米线啦!"而今天的返程,他安静地看着窗外,突然说:"妈妈,我想和XX同学打羽毛球、和XX在公园里面骑自行车·····“不知何时成都的小伙伴已经成了孩子心里的牵挂。
走出高铁站,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我下意识深吸一口气——奇怪,明明在云南时最想念家乡干燥清爽的空气,此刻却觉得成都这股带着火锅味的潮湿格外亲切。
打车回家的路上,司机师傅用浓重的川普问:"妹儿,从哪儿回来的?"得知我们刚从云南回来,他笑着说:"还是我们成都安逸哈?"我笑着点头,突然意识到自己竟然对这个说法毫无异议。
拖着行李箱走进小区,保安老张从岗亭里探出头:"回来啦?云南凉快吧?"我笑着点头。
电梯里遇到楼上的高阿姨,她一把拉住我:"正好!我刚晾干了些花生,待会儿让娃娃上来拿!"这样的对话,在云南是乡情,在成都,是日常。
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市场"补货"。路过常去的水果摊,老板正在切西瓜:"来一块?专门给你留的冰糖瓜,甜得很!"儿子接过西瓜啃得满脸汁水,我突然发现,这个场景比在云南时还要自然。
晚上收拾行李时,儿子突然说:"妈妈,我想吃楼下的冒菜。"我愣了一下——要知道在云南时,他天天念叨的是外婆做的米线。
儿子从当初哭着要回老家,到现在能操着一口“川普”和同学摆龙门阵;我从吃微辣都冒汗,到现在能面不改色涮麻辣牛肉;曾经觉得成都话像外语,现在能听懂"巴适得板"和"不摆了"。
睡前儿子问我:"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再回云南?"我想了想说:"过年就回去。"他点点头,又说:"那明天我能去找年年耍吗?他都一个月没见我了。"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故乡不是一个地点,而是那些让你心安的人与事。成都有惦记我们母子的邻居,有记得我们口味的摊贩,有儿子最好的玩伴,我收获了陪读妈妈的”革命友谊"。在成都这两年里,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更好的教育资源,更是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有人说,故乡是出生的地方。可对我来说,故乡更是生活过、爱过、被温暖过的地方。
成都,用它的包容和烟火气,接纳了无数像我这样的“外来户”。现在,它成了我的家。
——不知不觉间,我们早已把根扎进了这片土地。
你呢?有没有一座城市,让你觉得“此心安处是吾乡”?
你也有“第二故乡”吗?# 留言区聊聊那座让你扎根的城市吧~
来源:遇见春天里的小绵羊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