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因其政绩给后世带来的影响,被后人称其为“千古一帝”。
然而这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帝王,却死得莫名其妙,他的儿子们也没有好下场。
据记载,秦始皇共有二十多位皇子,但由于他实行郡县制,儿子们没有被封为诸侯的机会,更不能够在政治上呼风唤雨,所以关于他们的记载并不多。
历史上唯一被记载的皇子只有四位,他们分别是皇长子公子扶苏,小儿子胡亥,还有公子高和公子将闾。
而这四位皇子,下场都十分凄惨。
首先是公子扶苏,秦始皇死后,赵高假传圣旨,令其误信,自尽身亡。
之后是公子高和公子将闾,秦始皇死后,他们一个人为保家人平安主动殉葬,另一个人被赵高陷害被逼自刎。
最后是胡亥,他继位后因施行暴政导致民怨沸腾,刘邦起义时,被赵高逼迫自尽。
在这四个儿子中,秦始皇最器重的要数公子扶苏了,因为其刚毅勇武,为人宽仁,并非常有政治远见。
不过,秦始皇对公子扶苏也有不满,那就是这个儿子曾有一次公然反对过自己。
当时秦始皇非常迷恋长生不老,并不惜花费大量精力、人力、物力求仙问药。
方士卢生和侯生便在秦始皇的授意下四处寻找仙药,然而寻找了许多年,都没能找到。
公元前212年的一天,卢生和侯生因实在无法完成任务,发起了牢骚,私下对秦始皇从头至脚进行了评论。
他们认为,秦始皇非常自负、刚愎自用,且非常贪恋权利和长生。
卢生和侯生想到,如果找不到仙药,两人肯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顿生惧意,决定逃跑。
卢生和侯生逃走了,可他们的话被人传到了秦始皇的耳中。
秦始皇大怒,将怨气都撒在了其他方士的身上,不仅斥责他们骗钱又不忠君,还将所有人抓了起来拷问。
在残酷的刑罚下,方士们互相指责、揭发,最终共有460多名方士被下狱,等待死亡的到来。
就在秦始皇决定将这些方士全部活埋的时候,长子扶苏冒死站出来劝谏。
他对父亲说:“如今天下刚刚安稳,边远地区的百姓还没有归附,如今陛下用如此极刑处置这些人,恐怕天下会因此不安定。”
秦始皇正在气头上,哪里会听儿子的话,不仅如此,他还认为扶苏是在忤逆自己,便一气之下连扶苏也一起惩罚了。
就这样,扶苏被贬到了消息闭塞的边塞,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
秦始皇到死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决定,竟害了自己最喜爱的儿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将思想文化都统一后,开始了第五次大巡游。
秦始皇非常爱巡游,大部分都是在彰显自己的威武,然而第五次巡游却是因为他内心惶恐不安。
原因是一年前,发生了三件“怪事”。
第一,天象表示,荧惑(火星)靠近了心星(天蝎座中间最亮的那颗星)。
在古代,心星代表着帝王星,如果荧惑靠近心星,古人就认为帝王命尽或者地位不保。
第二,这一年天降陨石,且有人在陨石刻了一行字:始皇死而地分。
第三,秦始皇收到了八年前自己祭江神的玉璧,送玉璧之人还告诉他一句话:今年祖龙死。
三件怪事让秦始皇十分害怕,虽然他一直努力证明这些现象所指并不是自己,但到底心里留下了阴影。
之后,秦始皇找来占卜师占卜,结果表示,他需要迁徙一部分老百姓,并出巡。
于是,第二年秦始皇在迁徙了一部分老百姓后就开始了第五次大巡游。
或许秦始皇也没有料到,这次出巡竟然真的要了他的命。
就当他巡游到平原津的时候,突然得了重病,且无药可救了。
秦始皇似乎预料到自己命不久矣,便写下诏书,立皇长子扶苏为太子,赶至京城为他举办丧事。
然而遗嘱写完后,诏书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秦始皇便断了气。
就这样,诏书和玉玺都落在了秦始皇最信任的宦官赵高的手中。
此时,赵高、李斯和胡亥已经沆瀣一气,自然不愿意让扶苏当太子。
于是他们伪造了诏书,派使者交给了正在守卫边疆的扶苏手中。
为了让扶苏甘愿赴死,赵高在诏书中写下了几项罪名:
一是守边无功。表示扶苏被发配边疆几年,都未能解决外患,实为有罪。
这明显是欲加之罪,扶苏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蒙恬修建长城,而长城的主要目的就是防御敌人,而不是解决外患。
二是诽谤朝政。指责扶苏曾阻止秦始皇坑儒。
但事实证明,扶苏的劝谏的正确的,秦始皇因坑儒得了一个暴君的名声。
三是谋立太子。指责扶苏想要自己当太子,属大罪。
事实上,扶苏是皇长子,又深受秦始皇重用,迟早要当太子,并且遗诏中秦始皇也表示要立扶苏为太子。
四是为人不孝。指责扶苏身为儿子对父亲不孝。
真相是,若扶苏真的不孝,也不会恪守父训到边疆受风吹日晒之苦。
但正是由于扶苏太过孝顺,甚至变成了愚孝,所以当他听到赐他自尽的假遗诏时,他丝毫没有怀疑,就相信了。
《史书》记载,扶苏在听到假遗诏后,深信不疑,当场流下泪来,回到房内就要自尽。
这时,大将蒙恬走到扶苏身边,表示单凭一个诏书怎能证明是秦始皇的意思,还需亲自见到秦始皇本人才能确定。
然而,扶苏此时已经完全听不进去蒙恬的话了,依旧选择了自尽。
扶苏死后,蒙恬也被抓了起来。
另一边,赵高等人在听到扶苏的死讯后,立刻带着已经好臭了好几个月的秦始皇的尸体回到了咸阳,公布了秦始皇的死讯。
就这样,胡亥顺利继承了皇位。
毕竟皇位来路不明,胡亥的心里总是不安,他担心自己的兄弟们会不臣服自己,便大开杀戒,残害手足。
然而到与扶苏交好的蒙恬时,胡亥终究有些下不去手,毕竟他要想坐稳江山,身边也需要大将支持。
所以当赵高询问起该如何处理蒙恬时,胡亥表示:“反正扶苏已死,蒙恬放了也无妨。”
但赵高却不同意,他故意刺激胡亥,谎称蒙恬的弟弟蒙毅不支持他登基,蒙恬与弟弟关系紧密,必定也不会支持他。
胡亥信以为真,故将蒙恬兄弟赐死。
那么赵高为何非要置蒙氏兄弟于死地呢?
历史记载,赵高曾有一次犯了法,秦始皇便让最信任的蒙毅审讯。
结果蒙毅为人正直,眼里容不得沙子,无论赵高有多大权势,都要依法办理,将赵高处死。
后来还是秦始皇亲自出面,替赵高求了情,才保其性命。
就是因为这件事,赵高怀恨在心,立誓要报仇。
就这样,在胡亥、李斯和赵高三人的一顿操作下,秦朝加快了衰败的步伐。扶苏、蒙恬这些真正为秦朝做事的人却蒙冤离世。
有人认为,如果不是胡亥等人争夺皇权,将扶苏害死,扶苏继位后一定会将秦朝的寿命延长。
但历史专家却认为,扶苏并不适合当皇帝。
回看扶苏自尽之事会发现,他看到假遗诏时竟然没有一点儿怀疑,而是哭泣,说明他太过愚忠。
但凡扶苏亲自去见秦始皇就会发现真相,以他手中的三十万大军,和在朝中的号召力,一定会将赵高等人一举消灭,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
可事实却是,扶苏不听蒙恬劝告自尽了,这说明他毫无政治阅历和斗争经验,通俗来说他没有一个帝王所应有的魄力。
所以,即便扶苏真的继位,秦朝也不会改变被推翻的历史现实。
不过历史就是这样,越想要控制它的人,就越不能如愿,胡亥、李斯和赵高的下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