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的地行走”才是改善健康的秘诀?

并非所有步伐都同等重要。最新研究表明,步行节奏可能隐藏着决定寿命与心脏健康的关键密码。

并非所有步伐都同等重要。英国一项大规模研究通过对 3.3 万名日均步数低于 8000 步的成年人进行追踪发现,行走方式可能与步数总量同样重要。

这项针对日常活动量较低(日均步数少于 8000 步)成年人的大规模研究,重点探讨了行走模式——是零散短促还是持续较久——对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研究旨在确认:在总步数相同的前提下,行走节奏是否独立构成健康影响因素。

心血管疾病是一组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统称,涵盖冠心病、心力衰竭和中风等。该疾病始终位居全球死因首位,而缺乏运动、不良饮食和吸烟等生活方式是主要致病因素。由于步行是最普遍易行的运动形式,研究人员正深入探索不同步行模式对心血管及整体健康的影响。

《内科学年鉴》最新发表的研究数据显示:与零散短步态相比,保持较长时间持续行走的参与者,其全因死亡率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降低。

研究人员调用了英国生物样本库中 33,560 名成年人的健康数据,根据参与者典型步行时长分为四组:不足 5 分钟、5-10 分钟、10-15 分钟以及 15 分钟以上。该样本库长期追踪记录民众健康与生活方式数据以揭示行为与疾病关联。

数据显示参与者日均步数为 5165 步。其中近 43% 的人主要通过不足 5 分钟的短步态累积步数,33.5% 依赖 5-10 分钟的中等时长,15.5% 采用 10-15 分钟步态,仅 8.0% 能保持 15 分钟以上持续行走。

健康风险差异显著

在 9.5 年观察期内,不同步态群体的全因死亡率呈现梯度差异:主要短步态(<5分钟)组死亡风险达 4.36%(95%CI 3.52%-5.19%),中短步态(5-10 分钟)组降至 1.83%(CI 1.29%-2.36%),中长步态(10-15 分钟)组进一步降为 0.84%(CI 0.13%-1.53%),而持续步态(≥15分钟)组最低为 0.80%(CI 0.00%-1.89%)。

心血管疾病风险差异更为突出:主要短步态组 9.5 年累计风险达 13.03%(CI 11.92%-14.14%),中短步态组为 11.09%(CI 9.88%-12.29%),中长步态组降至 7.71%(CI 5.67%-9.70%),持续步态组最低仅 4.39%(CI 1.89%-6.83%)。在久坐群体(日均<5000 步)中,较长步态与健康风险的负相关性更为显著。

这些发现为制定个性化运动建议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对于久坐或低活动量人群,将零散步行整合为持续 15 分钟以上的有目的行走,将成为优化健康收益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运动量不足人群的步数累积模式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作者:Borja del Pozo Cruz、I-Min Lee 和 Emmanuel Stamatakis 等,2025年10月27日发表在《内科学年鉴》。DOI: 10.7326/ANNALS-25-01547

文章来源:美国内科医师学会

免责声明:康加号聚焦全球健康科研进展,内容基于权威期刊编辑,著作权归原始作者或合法权利人;如有权益争议,敬请在线留言处理。文章旨在健康科普,不能作为独立诊疗依据;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疗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养生   秘诀   目的地   健康   步态   风险   日均   零散   心血管疾病   参与者   成年人   内科学   英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